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爸爸的杂货铺

少年华罗庚出生和成长在金坛这座小县城,它位于江苏省西部,太湖以西,茅山东麓。

据说,茅山一带有座山叫金坛,这两个字在人们看来十分吉利,就被用作了县名。

金坛县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因为濒临浩瀚的太湖,县城南边还有碧波荡漾的洮湖,县城内外河网交错,水陆交通十分方便。金坛县土地肥沃,盛产米粮和蚕丝,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也被誉为镶嵌在美丽富庶的江南原野上的一颗明珠。

小城里有一座年代久远的石拱桥,叫清河桥。

华罗庚家的那个小杂货铺,就开设在清河桥下面。

华罗庚的爸爸名叫华瑞栋,街坊邻居都亲切地称他“华老祥”。

华老祥原本是邻县丹阳人,曾经在丹阳经营过一个小丝绸店。不幸的是,后来因为一次意外失火,小丝绸店被烧成了灰烬。

这场大火不仅夺走了华老祥的全部家当,也几乎焚毁了这个一向本本分分、兢兢业业的老实人对生活的希望。

所幸的是,最终他咬紧牙关,从灰烬中重新站了起来。

后来几经辗转,华老祥来到金坛落户,在清河桥下重新开设了一个小杂货铺,取名“乾生泰”。

华罗庚童年的大部分时光,就在这座小石桥下,在这个小小的杂货铺里,安静而寂寞地度过。

因为这一带乡下有很多桑田,农人们擅长养蚕缫丝,所以小镇上、县城里经营蚕丝生意的人也不少。

每年蚕丝上市的季节,华老祥会下乡替人收购一次蚕丝。其余大部分时间,他就守着小杂货铺,卖点普通人家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针头线脑、油盐酱醋、香烟火柴之类的东西。

小小的杂货铺,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在华罗庚出生前,华家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名叫莲青。可是,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华老祥多么想能有一个儿子啊!

一九一〇年(清宣统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伴随着一阵响亮的啼哭声,一个男婴降生了,给平日里总是愁眉苦脸的华老祥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一年华老祥四十岁,可以说是老来得子。

他内心的喜悦,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对这个儿子寄予的无限疼爱和希望,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该给孩子取个什么吉利的名字呢?

遵照当地的习俗,华老祥拿来一只箩筐,象征性地在小宝贝身上扣一下。

原来,当地民间传说,小孩子出生后用箩筐扣一下,寓意“把根留住”,可以辟邪消灾,大吉大利,长命百岁。

“箩根,箩根,”华老祥念念有词地说道,“箩罗同音,就给孩子取名‘罗庚’吧!”

小罗庚是华家的一根姗姗来迟的“独苗”,爸爸、妈妈和姐姐对他疼爱有加,百般呵护。

可是,华罗庚年幼的时候,却遭遇过惊险的一幕,以至于全家人每次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事情发生在小罗庚三岁那年。

快到年关了,一天,妈妈抱着小罗庚,坐着一辆人力推车,回丹阳老家去走亲戚。

那天正赶上雨夹雪的天气,道路泥泞湿滑,很不好走。

人力推车走上一座小桥时,因为推车人没有踏稳步子,一不小心就连人带车滚到桥下的河里去了。

“快来人哪!救命啊……”

妈妈惊恐地喊叫着,在冰冷的水中拼命挣扎着,把小罗庚托举到河面上。小罗庚也吓得哇哇大哭着。

“快来救救我的孩子……”妈妈已经呛了好几口水,一直在用力挣扎着。

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住孩子!哪怕是自己淹死了,也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救回孩子!

就在这时,那个推车人拼命游到了小罗庚和他妈妈身边,奋力把母子二人推上了岸。

“这是老天在保佑啊!给我们华家保住了这条根啊!”

经历了此次大难之后,原本平日里就喜欢求神拜佛的妈妈,更加虔诚了。留在小罗庚童年记忆里的妈妈,经常双手合十,祈求儿子和一家人平安。

金坛县城东门外的青龙山上有一座小庙。每年开春时节赶庙会的时候,人们就会把庙里的菩萨“请”下山来。华罗庚十岁那年庙会,菩萨又被请下山来,小罗庚也跟着姐姐莲青挤在人群里看热闹。

“姐姐,你说菩萨真的能保佑人们平平安安吗?我就不信!”

小罗庚一边看热闹,一边跟姐姐嚷嚷着说。

“不要乱讲,罗罗!”姐姐赶紧捂住华罗庚的嘴,自言自语道,“菩萨大慈大悲,莫要怪罪我弟,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

姐姐像爸爸、妈妈一样,对弟弟也是疼爱得不得了,生怕弟弟有个什么闪失。

可是,等到庙会散了的时候,姐姐突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弟弟已经不见了。

这还得了!姐姐急得快要哭了。

她跑回家里寻找,发现弟弟并没有回家。

爸爸妈妈一听,也顿时都慌了神,分头上街寻找小罗庚去了。

莲青跑到站岗的巡警那里问:“你见到我弟弟罗罗了吗?”

“没有啊!不过金坛就这么大个地方,你放心吧,丢不了的!”巡警安慰莲青说。

这时候,天快要黑下来了,大街小巷都变得冷冷清清的。

“会不会是去河边玩,又掉到河里去了?”想到这里,姐姐害怕极了,不敢再往下想了,难过得大哭了起来。

等到晚饭都已经凉了,满天的星星升起的时候,小罗庚竟然哼着儿歌,嬉笑着回到了小杂货铺里。

“小祖宗,你这是跑到哪里野去了?你这是想要我的老命是不是?”华老祥见儿子回来了,真是又喜又气。

“罗罗,你怎么能一个人跑掉呢?你可把阿妈和阿爸急死了!”姐姐莲青这时候也从外面回来了,她惊喜地抹着眼泪,拍打着罗庚说,“庙会早就散了,你到底跑到哪里玩去了?”

“阿姐,阿妈,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你们这下子可以明白了,那个菩萨是假的,是人装扮的!”

小罗庚独自离开姐姐和看热闹的人群,原来是去探究自己心中的一个疑问去了。

“阿妈,你往后也不要给菩萨磕头了!”

“哎呀,罪过啊,小孩子家懂得什么?莫要胡说八道!”阿妈和阿爸赶紧训斥罗庚说,“你要记住,你的小命,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保佑才保住的!”

小罗庚的这次“行动”和“发现”,虽然并没能改变阿爸阿妈和阿姐的迷信心理,但是却让他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

要想探究清楚一些事情的真相,必须自己去亲眼见证。

华罗庚在童年时代,总是喜欢“呆头呆脑”地想问题,小小年纪,好像装着无数的心事。

有时候,他独自站在小河边,或者是在小杂货铺的柜台前,想啊想……他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和心事里,有时都忘了和来小店里买东西的人们打招呼。

这样的事情多了,街坊邻居,还有一些小伙伴,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他的小学时光是和阿姐莲青一起,在金坛县城小南门外的仁劬小学度过的。小学一毕业,姐姐就不再读书了,因为在那个年代,平民家的女孩子认识几个字、能记一点儿简单的账就可以了,不兴念太多的书。

更何况,那时候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陋习在作怪!

但是男孩子就不一样了。华罗庚家里的经济状况虽然比较窘迫,但是全家人哪怕省吃俭用,也会让华罗庚继续求学念书。

望子成龙,也是华老祥内心最大的希望。

一九二二年,少年华罗庚进入了新开办的金坛县立初级中学继续念书。

谁也不知道,这个从小小杂货铺里走出来的平民之家的少年,此时已经悄悄踏上了日后成为一位世界级数学大师的道路…… i5VvIEQsfl9LX+l8SaQj9kt94IPrZE7mvH00aSFr9BGNeA4bPkJ/QbqHX6bqw5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