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给小读者的话

华罗庚(1910—1985)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具有世界影响力,美国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把他列为当今世界八十八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罗庚小时候家境贫寒,初中刚读完就不再上学,在家帮助父亲打理小杂货铺。

刚刚十五岁的华罗庚对数学有着强烈的兴趣,而且勤奋好学。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讲述少年华罗庚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和一本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只有五十页的《微积分》开始,踏上了通往数学胜境的崎岖道路。

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每天闻鸡起舞,早早起来温习数学。当隔壁邻居家刚刚响起早晨磨豆腐的声音的时候,华罗庚已经就着油灯看书多时了。

这段日子,父亲时常会发现,华罗庚看书看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来店铺买东西的客人。这样的事多了,父亲就很生气,有几次气得把华罗庚演算用的一大堆算草纸拿来撕了,丢进了火炉里。每当这时,少年华罗庚就只好默默地拼命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草纸,忍着眼里委屈的泪水。

曾有记者问华罗庚,当初为什么选择数学自修之路,他说:“我别无选择。学别的东西要到处跑,或者还要一些设备条件,这些我都不可能拥有。我选定自修数学,是因为它只需要一支笔、一沓纸就可以了,不需要任何设备。”

一九三〇年,华罗庚的一篇数学论文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著名的数学大师、清华大学算学系系主任熊庆来先生正好看到了这篇文章。熊庆来不愧为目光如炬的教育家和科学家,他一眼就看出了这篇论文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和奇光异彩,而且“不拘一格”,把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华罗庚从江南小镇聘请到了清华大学,让他担任了算学系助理员,负责收发信函、打字、保管图书资料等工作,空闲时可以跟各年级的学生一起去教室听课。这样,华罗庚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自学。

在数学大师身边耳濡目染,加上华罗庚自己一直有一股勤勉、专注的钻研劲,他就像鱼儿游进了大海一样,天赋的才华和浑身的力量都得到了释放。

他进步很快,仅仅两年后,就被破格提升为助教,继而又升为讲师。后来,善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熊庆来,又选送他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数年后,也就是在一九三八年,华罗庚学成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当时年仅二十八岁。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正在美国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华罗庚,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到祖国。

华罗庚对自己的亲人说:“美国再富裕,科学再先进,终究是美国的。中国虽然贫穷,但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要和全国人民一起艰苦奋斗,使祖国富强起来。”

美国方面千方百计阻挠华罗庚回国,派人紧紧盯着他。华罗庚十分沉着,他表面上仍然像往常一样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暗中却制定了摆脱跟踪的方案。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华罗庚终于冲破了重重阻碍,绕道香港,毅然回到了内地。

一九七九年,在华罗庚访问英国期间,有位女学者问华罗庚:“华教授,一九五〇年回国后,您后悔过吗?”

华罗庚豪爽而坚定地回答说:“一点儿也不后悔!我回国,就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多做些事情,并不是图舒服。我觉得,一个人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母亲!”

华罗庚的回答,博得了在场的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华罗庚是一位富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位为新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数学大师。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国际上以华罗庚的姓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和“华氏不等式”等。他和数学家王元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也被命名为“华-王方法”。

华罗庚毕生以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献身于祖国和人类的科学事业。

他一生的传奇故事和伟大精神,也是留给中国一代代少年儿童的宝贵财富。

那么,就让我们从他少年时代的那个小小杂货铺和那个闪耀着橘黄色灯光的小阁楼说起吧…… M6lOHTv/FMU1i8PUiIhSMo/qV6iWTxEnoFpuJajMYhNuD1bOS3X1D9rwZFCHxG9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