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男孩游戏

一九一七年前后,当中国的许多仁人志士正在漫长的黑夜里寻找救国出路的时候,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又发生了好几件可载入史册的大事:

一九一三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开始进行火箭实验;

一九一六年,爱因斯坦创立了伟大的广义相对论;

一九一八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因为提出量子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九一九年,罗伯特·戈达德写成了《到达极高空的方法》,后来被人们尊称为“美国现代火箭学之父”;

……

这时候,钱学森正在北京的小学里念书。

一九一七年,不满六岁的钱学森,进入国立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即今天的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学习,成为全班年龄最小的学生。

念完三年初小后,钱学森又转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即今天的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继续念书。

北京高师附小,是当时教育部的一所具有研究和实验性质的现代小学,创立于一九一二年,首任校长是当时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陈宝泉先生。一所大学名校的校长兼任小学校长,可见国家对这所小学的重视程度。

当时,陈宝泉为这所小学名校制定的办学方针是:“吸纳世界最新学理加以试验,为全国小学改进之先导。”

钱学森和他的小伙伴们在这样一所教育理念极其先进的小学里,如鱼得水,幼年的心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这时候的钱学森像很多小男孩一样,顽皮好动,聪颖伶俐,无论什么事都喜欢动脑,多问个“为什么”。

比如,小学课间时,男孩们喜欢在一起玩一种飞镖游戏。

用硬纸片折成的飞镖,头部尖尖的,有一对向后斜掠的翅膀,掷出去能像燕子一样飞行,还能在空中回旋。

可是,小伙伴们比赛掷出去的飞镖,只有小学森折的那只,总是飞得又稳又远。

“哇,搞什么鬼?难道你给飞镖念了魔咒吗?”

小伙伴们不服气,拿过他的飞镖仔细检查,想看看里边到底搞了什么“鬼”。

这事正好被自然课的老师撞着了。

老师让小学森再掷一次飞镖,飞镖还是飞得又稳又远。

老师说:“学森同学,请你告诉大家,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奥秘吧。”

“哪有什么奥秘呀!”他笑嘻嘻地拆开飞镖给小伙伴们看。

“你们看,如果飞镖尖头太重,就会往下扎;也不能太轻,轻了尾巴就会变沉,飞不起来;翅膀太小了,飞不平稳;翅膀太大了,又飞不远,爱兜圈子。”

小伙伴们按照小学森的讲解,重新改进了自己的飞镖。

那么多飞镖一齐掷出去,每一只都飞得又稳又远了……

其实,这小小的纸折的飞镖里暗含着一种空气动力学的原理。

虽然这时候小学森还不可能懂得这么深奥的科学原理,但他善于动脑筋、爱琢磨,而且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这一切,都显示了一位具有创造力的科学家,从小就应该拥有的宝贵天赋。

钱学森念小学的时候,不仅仅是语文、算术、自然等课程的成绩很好,总是名列前茅,他的兴趣和爱好极为广泛,对书法、美术、音乐等,也都特别热爱。

那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后,他都要画画、练字、听音乐。他在艺术方面的兴趣,一直持续了一生。在中国科学家当中,他极力提倡文学、艺术和科学应该更多地融合,呼吁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这“两种文化”能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样才能给世界的文化和科学发明带来更大的进步。

他的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到了他对文艺的兴趣。所以,在他童年时代,爸爸还特意请了一位当时在京城很有名气的画家,来家里教小学森绘画。

念小学时,钱学森还有一位“书法老师”,就是他在高师附小的小学班主任兼书法课老师—于士俭老师。

钱学森晚年的时候,曾回忆在自己的一生中,给予过他深刻影响的人,总共有十七位。

按照时间顺序,最早给他影响的人,当然是他的爸爸和妈妈。接下来的第三位,就是于士俭老师。

于老师给钱学森的影响就是“广泛求知,写字”。

钱学森这样回忆说:“于士俭老师教我们书法课。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赵孟等人的字帖临写。于老师如果看学生写得不太好,就坐下来,照着字帖临写一个字,一笔一画地教。他写什么体的字,就极像什么体的字,书法非常好,使你不得不喜爱书法艺术。”

钱学森后来几乎所有的手稿,都是字体端正、娟秀,清清爽爽,一丝不苟。这与他在小学时代受到了这位于老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后来也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早年她也曾在高师附小担任过教员。

虽然邓颖超没有亲自教过钱学森,但许多年后,有一次相见时,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的钱学森,仍然恭恭敬敬地“执弟子之礼”,尊称邓颖超为“邓老师”。

钱学森晚年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里说:“我曾经就读的高师附小,我的老师年级主任于士俭先生和在校但未教我们班的邓颖超同志,我想念他们!”

钱学森幼年时,爸爸经常教他念诵中国古代的一些美丽的文言文和唐诗、宋词。所以,钱学森长大后,一直很感激爸爸给他打了一个很好的文言文的“底子”。

在高师附小时,学森还特别喜欢诵读梁启超那篇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他最喜欢、最先背诵下来的是这一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当然,正处在小学阶段、天天迷恋着玩飞镖游戏的小男孩钱学森,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那小小的纸飞镖,还会变成远航的大船,载着他跨过辽阔的太平洋,去远方寻找他的科学理想和救国梦想…… A5ZAIoiyM27yei3c8CChb0GHwJ2xU6IUg+XIsxiQBNrpgKjw8YPhAxSNLemOnwr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