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叫杨善洲

云南省保山姚关镇大柳水村在滇西的一条山沟里。

站在村口的山坡上看去,村里高高低低的茅草房之间,有一条清亮的小河流过。河边种着许多柳树,每当微风吹过,低垂的柳条就轻轻拂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

每天清晨和傍晚,村里人开始生火做饭时,家家户户茅草屋的顶上就笼罩着一层薄烟,远远看去,整个村子像是云雾中的仙境。春天的时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加上柳枝雾气般的新绿,错落有致地点缀在茅草房之间,整个村子美得像一幅山水画。

可是贫困的大柳水人没有心情欣赏这样的美景,他们更关心的是怎样多得到一点儿食物,怎样在冬天到来之前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添置一件新衣。

一九二七年一月的一天,大柳水村有一个孩子啼哭着落地了。这是个男孩,爷爷给他取名叫黑蛮儿。爷爷希望这个孩子将来又黑又壮,有力气。虽然这是一个好名字,但家里人担心这个孩子难养大,像前面几个孩子一样夭折,他们决定给黑蛮儿拜一个干爹,让干爹保佑他长大。

长辈们选中了一个赶马为生的邻居,带着黑蛮儿上门去了。他们说明来意后,赶马人爽快地答应了。爷爷请他给干儿子取个名字,赶马人四处看了看,指着院子里矗立了几十年的拴马桩说:“就叫马桩吧。”

黑蛮儿改名叫了马桩,他平安地长大了。几年后,阿妈又生了两个妹妹。日子虽然依旧过得紧巴巴的,但一家人在一起总是有说有笑,没有人觉得苦。

大柳水村旁有一座大亮山,村里人经常到山上去采摘野菜和野果。植物丰富的大亮山为山下的人们提供了每天必需的食物。马桩从五岁开始,就会提着竹篮和阿妈一起到大亮山去采野菜。

一天,马桩和阿妈背着背篓要上山采野菜的时候,妹妹追了出来:“阿妈,哥哥,我也去。”

阿妈欣喜地说:“你还小,再等两年吧。”

妹妹坚决地摇摇头:“不!我要去!我力气小,就少采一点儿,但总比没有强。”

马桩也央求阿妈说:“就让她去吧。妹妹已经会做很多事了。”

阿妈只好带着兄妹俩一起上山了。这一天,他们遇到了一丛结满酸木瓜的果树,绿色的酸木瓜把树枝都压弯了。酸木瓜的枝条上有刺,妹妹灵活地从枝条的缝隙里钻进去,把大人摘不到的果子全都摘了出来。

阿妈背着酸木瓜回到家,挑出几个大的打算给爷爷泡酒。酸木瓜泡酒据说可以祛风湿、健脾胃,很多老年人每天都会喝一小杯。爷爷知道今天的酸木瓜是妹妹采回来的,高兴地对马桩说:“以后你就带着妹妹上山去吧,你们都不小了,该为这个家做点事了。”

阿妈也说:“如果你们上山去采摘野菜,我就能每天到姚关的街上去卖菜,可以换更多的粮食回来。”

马桩和妹妹异口同声地答应了。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兄妹俩带着妈妈做好的菜团子,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起上山去了。

在孩子们的眼里,大亮山像是一个神奇的宝库,不同的季节能为人们提供不同的食物。马桩最喜欢夏天,夏天虽然雨水多,但能采摘到的野菜和野果也多。

如果下过雨后出了太阳,大树下、草丛里就会冒出许多野生菌。马桩知道,伞面青绿色的是青头菌,伞面像一个棕色圆球的是牛肝菌,鸡的菌干细长,干巴菌则像是一团牛粪。

雨后的山坡泥泞湿滑,孩子们比大人更容易在陡峭的坡地上站稳。捡菌子的大都是孩子,他们提着竹篮仔细地在草丛间翻找着。有人找到一窝菌子,就连忙解下裤带围住,再一朵一朵仔细地放进竹篮。完整的菌子和破碎的菌子价格差别很大,大家都小心地采,又小心地把菌子带回家。

这个夏天,马桩和妹妹每天都有收获。他们经常早早上山,天快黑才回家。回到家,阿妈把他们采摘回来的野菜野果和野生菌倒出来,把好的放在簸箕里,第二天拿到街上去卖,那些弄碎的、枯萎的就洗干净做菜。

吃着自己采摘的野菜野果,马桩高兴地对妹妹说:“等我们都长大了,就可以采更多的东西回来,阿妈拿到街上卖了以后,就可以买更多的米回来。”

爷爷放下筷子,对马桩招了招手:“明天,你不要上山去了。”

马桩惊讶地问:“为什么?”

爷爷说:“穷人不识字,要穷一辈子。你已经快九岁了,可以去上学了。我跟私塾的先生说好了,明天你阿爸送你去读书。”

马桩高兴得跳了起来:“我可以上学去了!”

第二天一早,马桩穿上阿妈洗干净的衣服,和阿爸一起来到离家几公里的大寨。这是方圆几公里唯一的一个私塾,先生的名字叫杨连槐。

杨先生问马桩:“你叫什么名字?”

马桩躲在阿爸身后,一声不吭。阿爸只好替他说:“叫马桩。”

“姓马吗?”杨先生问。

阿爸摇摇头:“不,姓杨。”

杨先生不解地问:“姓杨?孩子怎么叫马桩?”

阿爸连忙向杨先生解释了这个名字的由来,杨先生听了以后问:“孩子还没有取大名吗?”

阿爸点点头:“我们没文化,不知道取什么名字合适。就请先生取一个吧。”

杨先生想了想,对阿爸说:“叫杨善洲吧。善良的善,有三点水的洲。木易杨,要有水才行。”

马桩和阿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告诉爷爷:“我叫杨善洲。先生给取的名字,善良的善,有三点水的洲。”

爷爷笑了:“好,这个名字好。要听先生的话,好好读书啊。”

从这天开始,杨善洲每天背着阿妈缝制的书包,早早地到私塾去上学。

杨先生虽然看起来很和善,但对学生很严格。他让学生们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千字文》等,每天带着他们一字一句诵读,一笔一画抄写。如果哪个学生背错了一句话,杨先生就会罚他全文重背,直到能够流利地背出为止。

在私塾里学习的孩子都很努力,大家都希望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杨善洲也不例外,他每天早早地来到学堂,认真完成杨先生布置的功课。看着刻苦读书的杨善洲,杨先生欣慰地笑了。杨先生特别喜欢这个勤奋的学生,一旦他有事出门,就会让杨善洲做小先生,代替他教别的孩子。

私塾一年后关门了,辍学的杨善洲只能回家去放牛,但这一年的学习生活让杨善洲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在以后的很多年里,只要有机会他就会认真地读书看报,并写下了大量的日记和心得。

直到去世前几天,杨善洲还在读报、看新闻。正是由于如饥似渴地阅读和学习,让他有了更高远的眼光和更开阔的心胸。 ZwDJzQGYgcbhITUsc2fKdrf4jTrHUZ9ZsBDDQtDwNYBk7+RH8Jnvj4iJ2jEO07x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