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版说明

今日的中文阅读世界,如果要提出一位从学者、企业家等各界名流,到白领、高校学生等普通读者均赞誉有加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无疑是最热门人选之一。

1982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黄仁宇先生首部中文历史作品《万历十五年》,带给人们非常震撼的阅读体验,提供了思考社会与历史的另一个维度。这本书风行近三十年,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和高校师生的案头必备书,屡获佳评:《新周刊》《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中国图书商报》“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第九届深圳读书月“30年30本书”、2009年搜狐“读本好书”经典好书奖……

自《万历十五年》之后,黄仁宇先生的系列作品陆续在中国大陆出版,“黄仁宇旋风”成为中文读者的阅读盛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2006年8月、2007年1月,中华书局重新校订《万历十五年》,增补相关文字,分别推出《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和增订本,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短短数年印行近30万册,见证了黄仁宇作品长盛不衰的魅力。

目前大陆出版的黄仁宇作品,或号称“黄仁宇全集”,其实并非全璧。由于种种原因,黄仁宇先生尚有一些单篇论文及随笔散见于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报刊杂志,为大陆读者所不易搜寻。对于喜爱黄仁宇先生及其作品的读者朋友来说,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有鉴于此,我们在黄仁宇哲嗣黄培乐先生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方途径搜集整理黄仁宇先生集外文字,编成一册,作为“特别的礼物”呈给众多的黄仁宇作品爱好者。黄仁宇先生曾坦言“我是自己雇用自己的记者,为一般读者大众而书写”,我们相信本书的形成亦算符合他的宗旨。

中国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一直是黄仁宇先生念兹在兹的关注主题。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历史学家,是因为自己颠沛流离,一切源于中国的动荡不安”,“我开始接触(历史学)这一行业和技艺,是因为动荡不安的生活造成心灵苦恼。为了寻求问题的解答,我才发现世上所有的事件全都紧密相连”。又说:“我的主要任务在于以一己之力密切观察,西方如何和东方交会,东方如何和西方融合,直到两者融而为一个完整的世界史。”黄仁宇先生早年经历动荡,从军抗日,中年负笈美国,其间数十年遍游世界各地,考察先进国家进入现代化之程序,并反观中国取得突破之契机,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可鉴。在他的作品里,主张摒弃意识形态或道德上之争执,注重考察实情实事,“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体察历史发展的真实背景以及未来的真正趋向。本书辑录的文字也正体现了这一特色。是故,我们拟名为《现代中国的历程》,而且获得了黄培乐先生的首肯。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耿立群女史编纂的《黄仁宇研究资料目录》堪称编者搜寻黄仁宇先生作品的指路明灯;她还惠寄编辑部多篇黄仁宇文字的复印件,使本书得以成全。这是我们必须特别提出致谢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总发行人兼总编辑林载爵先生对本书的编辑也予以关心和支持,特此致谢。陈时龙先生翻译了《倪元璐:新儒家官僚的“现实主义”》、《16世纪明代中国的军费》、《明代的财政管理》、《中国社会的特质》四篇英文论文,在此致谢。编者需要一一致谢的尚有:庄惠薰、洪丽珠、马昕、王瑞玲、李静、祝安顺、胡永华、余瑾等多位女士与先生,他们都在不同的方面促成了本书的问世。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编文字多发表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各类报刊,其用字、表达习惯都跟如今不尽相同。编校过程中,一般不作统一修改,以保存原貌。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1年1月11日 9zjeYuOSFIvPxii69EXogggvhzEIR6QxPtG1X7rSK6BGlZlVOH6xG2en7tQejO+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