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以历史的眼光解读“组织”

历史是金山,静待你采掘。现代人缺少的组织管理知识,在中国历史上却俯首皆是,取决于你会不会读历史。

小米科技在2018年7月上市之后,做出了一个大动作——对其组织架构进行大幅度调整。这是小米上市之后、也是小米成立以来最大的组织架构变革。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表示:“我思考组织架构调整已经很久了。”对于小米而言,人员调整就像一步步阶梯,每调整一次就将小米向上送一步。

这个让雷军“思考了很久”的组织问题,就是我们要讨论的话题。

那么什么是组织?

按照管理学的定义,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通俗点说,现代社会的组织,都是由原本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建立起来的。

这些人本无关联,他们背景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利益也不同。如何把他们集合起来,不但要做成一件事,而且还发展成一个具有创造力和竞争性的集体?

这个问题,不但作为万亿营收企业的领导人雷军,会反复思考,而且每一个企业家、管理者都无法轻易放下。

管理学家认为,现代社会,其实就是一个组织社会:到处都是组织,做什么事都要通过组织。

现代社会的人,一生中做的大部分的事,都要通过和陌生人合作。甚至可以说,人们的生活里可以没有家庭,但不能没有组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经济越发展,专业分工越细,陌生人合作的组织形式也就越多种多样。但其中最常见、变化也最快的组织,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

就拿我们最开始提到的小米公司来说,CEO雷军把组织构架调整摆到了一个战略高度,2019年的调整,已经是三年以来的第三次了。

为什么组织问题是所有企业家、管理者都绕不开的问题?

因为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组织管理。像企业中的业务部门、项目团队等等这些设置,都是组织。而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从通常所说的人财物,到危机应对、市场拓展、技术升级、未来发展,都要通过具体的组织来落实。

日本管理学者后藤俊夫,花了22年研究25000多家日本的“长寿”企业。他最近接受了中国商界高端人脉社交平台“正和岛”的采访。他说,企业必须警惕四大风险,第一条就是“人事风险”。“人事”是什么意思?不就是组织吗?日本企业办事通常很讲规矩,但连日本人都说“人事”是第一大风险,中国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组织问题的重要性更可想而知。

比如说我自己,在我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从普通员工一路做到企业高管,时不时会听到周围有人抱怨说“管人太难”、“管中国人尤其难”、“90后来了以后管理最难”。

在日常工作中,你是不是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无论公司制定了多少条、多么细的规章制度,却总会有人耍滑头、钻空子呢?

无论你怎样以身作则,任劳任怨,是不是总会有人背后撇嘴,嘲笑你“有点冒傻气”,甚至挖苦你“无利不起早”呢?

无论领导怎样千叮咛万嘱咐,是不是还会有人在一个不该出问题的环节上把业务办砸了呢?

甚至在管理层,尽管说好了大家要同舟共济,团结奋斗,是不是还会有人半截子打了退堂鼓,投靠竞争对手或开始自立门户了呢?

每当出现类似情况,除了叹气,除了悔恨,我们是不是也会问自己:当时在商学院学的那些东西现在怎么就用不上呢?都说组织重要,可究竟上哪儿去找组织管理的知识和办法呢?

造成我们在组织方面知识缺失,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学校里的专业知识,哪怕是顶尖商学院课程里的那一套,与现实工作中遇到的情况,还是会有距离。

很多商学院的课程设置,在本来应该涉及组织的地方,只讨论“如何与他人一道工作”的问题。这些都属于个人层面的社会教养、合作能力的问题,跟组织问题的复杂程度没法相提并论。

另一方面,媒体上的企业报道,往往又比较肤浅。从那些报道里也不容易找到组织发展上的真知灼见。

比如我们最开始提到的关于小米公司的报道,在那篇访谈里,CEO雷军只说这次新选拔了一批高管,80后占了多数,平均年龄只有38.5岁。这只是很表面的现象,但更深层次的一些问题,比如:老板选拔这批人才的标准是什么?高层对这批人的未来发展还有什么规划?真正的核心内容,他是不会跟外界分享的。

怎么办?企业家和管理者到哪儿去补上组织管理这一课?

其实,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中汲取养分。曾在匹茨堡大学任教的大历史学家许倬云说过:“直到近代,中国并没有一个长久得足以讨论的企业史,我们只能从历代国家经营的历史借取经验,来看看前人经营的智慧与策略。”

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在中国人仍未积累起大量现代组织管理经验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学习历史来汲取相关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常常说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其中,有较详实的连续记载的,是从西周(前1046-771)开始的,至今也有3000年了。这期间,中国经过了十几个朝代,如果算上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再加历次造反,有记载的王朝和政权不下200个。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非常罕见。

这不下200个王朝和政权,就像是不同的企业。它们成败存亡的经验和教训,简直可以比作是一座金矿,等待着我们的开发利用。只要我们愿意读历史,并且学会解读历史,就能从中找到很多组织管理的知识和办法。

中国历史上组织管理的经验教训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国家整体的层面。许倬云先生曾说过,“可以把中国当做很大的一个公司,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在经营”。

如果依照说书人的眼光,中国历史似乎仅仅是皇帝轮番来去,朝代不断更迭。其实,朝代只不过是名号。朝代的命运,取决于它用什么样的组织手段应对它所面临的问题。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前前后后经过好几代人,甚至接连好多个权力中心的打造,才最终形成模式的。这些组织模式,会在以后的朝代里延续下去,甚至一直影响到现在。

比如说秦朝(前221-207),表面上看,是一个很短命的朝代,从建立到倾覆,只有15年时间。但它建立的国家制度,也就是中央权力、地方政府、基层政治的组织模式,后来历代虽然有改动,但都没有能够完全推倒。所以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法”。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组织模式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突发奇想的创造。它是经过整个春秋战国(前770-221)500多年时间,由很多势力在激烈角逐中打造形成的。它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国家如何把人力、物力都最有效地组织起来、调动起来的问题。只不过是秦国最有效地实施了这个模式,最终用它统一了天下。

第二个层面,是不同势力竞争的层面。我们要关注中国历史上那些多个势力并立、争雄的过程。比如春秋战国、楚汉相争、三国鼎立、宋辽金元等等。竞争各方为了最后胜出绞尽脑汁,拼尽资源,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案例。

就像大家熟知的三国时代,魏蜀吴之间的竞争,不但是战场角逐,而且更在于对杰出人才的争夺。刘备三顾茅庐,孙权、陆逊论英雄,这些情节,大家耳熟能详。三国中,曹操的智囊班底最大,他的传世诗篇《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实就是他的人才招聘广告。

第三个层面,是政权内部各部门、机构的层面。在一个政权组织内部,往往有表现出众的个人和机构。他们通过局部业绩,最终造成深远的历史影响,很值得后人琢磨。

比如清朝保卫新疆的左宗棠,率兵出征大漠、屯垦戍边。比如秦代营建了都江堰和灵渠的李冰和史禄,他们主持了今天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公共工程。还有很多州官、县令,他们对促进农业、兴办教育,甚至美化青山绿水,都做出了不朽贡献。

在第四个层面,我们还必须看到,在官僚组织的系统之外,中国社会的基层也有它独特的组织方式。

中国很早就成为以独立经营的小农家庭为主体的社会。可以说,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家庭就是中国的企业。中国人的家庭,虽说并不是陌生人的合作形式,但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却是常态。每个家庭得以维持,也得通过一家人通力合作。

以家庭为组织单位的传统,对现代中国仍有很大影响。直到现在,我们周围大量的小企业仍是由一家人挑头,或跟亲戚、老乡一起创立起来的。这样的企业组织,有它独特的优势和困难,而这些优势和困难,也都有它们的历史根源。

好了,到这儿我们已说了不少。现在我来为大家总结一下主要内容:

首先,组织问题,对所有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讨论的,是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方法,去哪能够找得到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人有一种宝贵资源还没有加以充分利用,那就是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很多组织,都有值得现代人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是作为整体的国家层面,二是不同势力竞争的层面,三是政权内部各部门、机构的层面,四是基层社会,以农户为单位的层面。

最后,我还要特别说明一下,我们说中国历史是一种宝贵资源,但这种资源,就像现实世界的金矿一样,没法徒手挖掘,还需要有好用的工具。读历史,学以致用,也要有合理的方法,接下来这本书会为你介绍这样的方法。 AkH0SJuaLzbHCiC6LrSz9Ir6eZdHtZ3D7R8yGjnfTtxp2SqhyZY3G60MGZr5aWG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