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摄入<支出,
精打细算卡路里就能减肥?

话说,很多朋友自打开始运动减肥,面对吃这个问题,都性情大变,变得各种精打细算、处处斤斤计较。

比如开始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比如每顿饭都想着要精确计算卡路里,每样食物进肚子前,都得上网先查清楚具体热量,甚至为了能精确到克,随身带着电子秤出去吃饭……

虽然我也能理解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大家觉得自己辛辛苦苦运动了,成果不能败在一张嘴上。

但还是得说,我们健身、减肥,本来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生活。如果你因为健身减肥,反而让自己过得和苦行僧一样,甚至吃饭都变成了解数学题,那是不是和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呢?!

而且你知道吗,吃得太“健康”、太“矫情”,其实也是一种病!

吃得太矫情,是病!

运动减肥的朋友,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一天开始变得只能吃“健康食品”或“干净食品”,而且一旦吃了自己觉得“不健康”的食物,就心情沮丧、压力山大,那你可能得了“完美食欲症(orthorexia nervosa)”。

完美食欲症,也有叫健康食品症或健康食品强迫症的,不是官方病症,但恰如其分地传达了一类人的一类行为。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看似追求健康和科学的饮食方式,实际上却和我家门口被张悟本骗过的老太太类似。

老太太是不想了解医学常识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只想着自己只要吃茄子、绿豆就能保平安;完美食欲症患者也一样,他们很多也是不愿意学习更科学、更靠谱的知识,只想找一个简单的“绝对正确答案”,比如我一天吃的不超过1500卡路里,或者不吃油,不吃主食,就盼望能瘦了。

然而,且不说“热量摄入<支出就能减肥”这点,我们在本书的一开始就已经强调过并不靠谱了(比如你摄入的热量过少时,身体支出的热量也会被相应降低等等)。

就算靠谱,你认为绝对正确的卡路里计算,也会欺骗你。因为卡路里根本就是因人而异,无法被精准计算的!

卡路里,营养学界的地心说?

你知道吗,卡路里的计算方法,是19世纪美国化学家威尔伯·阿特沃特首先提出的,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做出什么修改。

这几乎跟中世纪时,人们依照古埃及、古希腊的地心说计算星体运行一样不太靠谱。

在2013年9月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罗伯特·邓恩教授就写了一篇很详细的关于“卡路里计算为什么是错误”的文章。

其一,不同营养素的消化过程完全不同。

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三大营养素糖(碳水)、蛋白质、脂肪。同等重量脂肪所含的热量最高(≈9大卡/克),这就不用说了吧;即使是看起来单位热量一样的蛋白质和糖(都是4大卡/克),人体消化蛋白质,也比消耗等量糖所需要的能量更高。

脂肪和糖的食物热效应在5%左右,而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则高达30%~40%,所以吃同样热量的蛋白质和糖时,吃蛋白质更不容易发胖。

其二,身体消化食物是有限度的。

大家知道,坚果,比如杏仁、花生等,它们营养标签上的热量,看起来都很恐怖。不过这是基于你能全部消化并吸收坚果所含所有热量的假设。

而事实是,人类并不能消化全部的坚果。邓恩教授说道,美国农业部研究员的一份研究表明,对大多数人而言,进食一份杏仁仅能获得120余卡热量而非标签上写的170余卡,同时这里面的营养对你非常有好处。

其三,即使是同一种食物,不同状态、不同烹饪方式,其热量吸收也不同。

比如同一蔬果,不同成熟度导致它们细胞壁的坚固程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消化率。

烹饪方式也会改变食物的热量吸收,比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加热后,由于发生降解等变化,人体能吸收的热量会更多。

另外,即使是同一食物、同一烹饪方式,被不同人摄入后,其能被消化吸收的热量,也是不同的!

因为每个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各不相同,而不同的肠道菌群负责帮你从很多不宜消化的食物中吸收热量。

比如很多日本人的肠道中就发现了一种独特的能消化海藻的菌群,这意味着同样都是吃海藻,日本人能比体内没有这种菌群的中国人,从海藻中吸收更多热量。

说到肠道菌群,再给大家说个好玩的小知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不但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率,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着你的胖瘦程度。

前几年 Science 上的一项实验就表明,同样的小鼠,植入胖人肠道细菌的小鼠,体重会增长得更快,脂肪也更多;而植入瘦人肠道细菌的小鼠,则怎么吃都不容易胖

最后,即使你克服重重困难,能精准计算出卡路里了,也不代表它对你的健康或胖瘦就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同样都是热量为200大卡的可乐和鸡蛋,对你的体重和脂肪生长的影响就是完全不同的,对你健康的影响也是大相径庭。

即使是保证热量、营养素(比如脂肪)一样的前提下,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酸、肥肉里的饱和脂肪酸、坚果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你的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也是差异巨大的。

*反式脂肪酸:又名反式脂肪,被誉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主要来源于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最常见于蛋糕、饼干、薯条、爆米花等加工食品中。

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增高,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2015年6月1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宣布,将在3年内完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以帮助降低心脏疾病发病率。

*饱和脂肪酸:是由饱和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是食物中两种脂肪类型的一种(另一种是不饱和脂肪)。

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及乳脂中,如肉类(主要是禽类)、黄油、奶酪、奶油和全奶等。植物中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有椰子油、棉籽油和可可油。

*不饱和脂肪酸:是指至少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脂肪酸或脂肪酸链。

当双键形成时,一对氢原子会被消除,因而与碳原子相结合的氢原子未达到最大值,即“不饱和”。坚果中含有比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越高(双键数量越多),其过氧化的可能性越高,越有益于人体的代谢和健康。

水煮青菜、代餐粉吃到饱,就能减肥了?

在本书一开篇,我们就详细地跟大家聊了关于“节食”这个话题。并且强调过:对大多数人来讲,节食,并不能让你拥有理想的身材!

然而,估计有不少“聪明”的同学会说:假如我不节食呢?我该吃吃,到点就吃,而且吃的量一点不比别人少。只是选择吃热量很低的食物,比如水煮青菜蘸酱油,又或者几乎没有热量的魔芋粉、代餐粉等等。这些食物热量低,但是分量体积大啊,这样我既能塞饱肚子,不会觉得饿,摄入的热量又超低,岂不是就一定能瘦了?

呵呵,你们太天真了!这点小伎俩,骗骗你的胃还可以,但如果你的大脑真的那么“蠢”,这么轻松就被骗过了,那人类这个物种早灭绝了。

而且如果这样就能减肥,那减肥岂不是超级容易,这世界上还会有瘦不下来的人吗?

要知道,你的身体是很精明的:吃下去的东西不会轻易吐出来,欠它的热量就一定要吃债吃偿!

口说无凭,有科学家就专门找了一群身体状态接近的健康年轻人,做了一个相关的随机双盲交叉实验:这些年轻人被要求吃两份无论是味道、质地还是外形都一样的食物,区别仅在于食物的能量密度大大不同

EB组:摄入的食物热量足以维持自己一天的代谢所需;

ED组:摄入的食物热量仅占自身日常代谢所需的10%(每天摄入约269大卡),大致也就相当于你不好好吃饭,只吃水煮青菜、魔芋粉、代餐粉的热量摄入。

两种食物差异

然后科学家对比了进食48小时后,这两组受试者的空腹体重和身体相关激素的变化情况。

可以看到,超低卡节食的ED组虽然空腹体重的确减轻了,但血糖、胰岛素和让你瘦的瘦素,也都出现了超级夸张的降低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比如瘦素,之前我们在谈“节食”时就提到:你体内的瘦素水平,影响着你的脂肪代谢、脂肪储存和食欲。所以当你体内的瘦素水平大大降低时,就意味着你的身体开始处于减少脂肪燃烧、急剧储存脂肪的状态,这就会让身体强迫你的食欲大增,想要吃更多的食物。

科学家也注意到“瘦素”水平的大幅变化,于是又继续观察了两组受试者在接下来两天里自主进食的进食量和食欲变化(说白了,就是想看看吃极低热量的食物,会不会导致之后的饭量变化)。

有意思的情况出现了:在放开饮食后,超低卡节食组(ED)明显比正常组(EB)吃得要多得多!

不仅第一天平均比正常饮食组多吃了近500大卡,相当于一个小姑娘一顿的饭量,即使到了“暴食”的第二天,超低卡节食组的热量摄入仍比正常组多了近200大卡,相当于多吃了一大碗米饭!

而且超低卡节食组的人主观上也更容易觉得饿,即使吃更多的食物,却更难有饱腹感,吃东西的欲望也要更强烈!

同志们,这可是在节食仅仅两天后发生的事情啊!

另外你再想想,实验还是在让你吃色、香、味、体积看起来都一模一样的食物,主观上没有任何少吃压力的前提下进行的。即使这样,还是一点都没有骗过你的身体和大脑,身体还是清楚地知道你在没事儿饿着它玩,注定会来一记致命反击让你胖!

更何况日常生活中,更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这边大家吃着麻辣烫、红油火锅,手切羊肉、毛肚、虾滑涮得欢;那边你只能咬着牙嚼清水煮白菜,连个麻酱都不敢蘸——不仅吃得更痛苦,控制食欲更困难,食欲反弹也更快。 PivwD52oS326svWTBk3967/gKflS5QbY79soU5MngpCvSa+3Os0P39MWuDKdon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