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登幽州台歌 [1]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

【注释】

[1]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也就是传说中燕昭王筑的黄金台。唐幽州治蓟,为古代燕国国都,故城在今北京市西南。

[2]怆然,伤感的样子。涕,泪。

【评析】

此诗为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随建安王武攸宜讨契丹,在幽州时作。武攸宜是外戚,不晓军事,子昂上策进谏,皆不听,故颇抑郁。因登幽州台,有感于乐毅与昭王的故事,乃成此歌。

子昂的《感遇》诗,原是继响阮籍的《咏怀》,此诗的开头两句,实也从《咏怀》的“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变化而来。诗或有点虚无,但也说明最有把握的是现在。

此诗实应列入“杂言”(略近乐府歌行)。因本书中无杂言一体,故并入七言古诗中。

【辑评】

《升庵诗话》 其辞简质,有汉魏之风。

《唐诗归》 两“不见”,好眼。“念天地之悠悠”,好胸中。

《唐诗快》 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泣鬼。

《柳亭诗话》 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假令陈、阮邂逅路歧,不知是哭是笑。 w9KtY7L+ChTxbGJbG0oamGiNa2qs9PPwtq/D5AwqjyQy/ij1kndacCAVbhCKrY2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