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2] ?
朝为越溪女 [3] ,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 [4] ,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 [5] ,不自著罗衣 [6] 。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7] 。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8] 。
持谢邻家子 [9] ,效颦安可希 [10] ?
【注释】
[1] 西施,即西子。相传是春秋时越国美女,本苎萝山下卖柴人家女儿。后为越王勾践所得,献与吴王夫差,颇受宠爱,最后吴国就为越国所灭。传说如此,实则吴之灭亡另有原因。
[2]“艳色”两句,意谓西施既有此艳色,又怎会永远微贱下去。宁,岂。
[3] 越溪,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传为西施浣纱处。一说在苎萝山下,苎萝山又有在诸暨、在萧山二说。
[4] 岂殊众,难道与众不同。
[5] 傅,通“敷”,抹。
[6] 罗,丝织品。
[7] 怜,爱怜。
[8] “当时”两句,因为西施已选到吴国去了,所以就不会再和当时浣纱的女伴同车而归了。唐汝询在《唐诗解》中则以为“惟恐同列之侔己,畴肯载浣纱之伴与同归乎”?
[9] 持谢,奉告。邻家子,指传说中的东施,西施的东邻。古代女子也叫“子”。
[10] “效颦”句,相传西施因病捧心而颦,当地的丑女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结果大家都避开丑女。见《庄子·天运》。意思是说,没有西施那样美貌,单是效颦只能令人讨厌。颦,皱眉。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评析】
这诗借西施的故事,感慨世情之无常。“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实是一些借机缘而骤贵的幸运儿的写照,而他们受到厚宠的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说明君主无是非之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
【辑评】
《王孟诗评》 语有讽味,似浅似深(“贱日”二句下)。
《唐诗归》 钟云:情艳诗到极深细、极委曲处,非幽静人原不能理会,此右丞所以妙于情诗也。彼以禅寂、闲居求右丞幽静者,真浅且浮矣。
《唐诗评选》 讽刺亦褊,其转折浑成,犹有元韵。
《唐诗笺要》 摩诘极描暴贵娇养气象,不加褒贬,神致自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