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有佳人 [1] ,幽居在空谷 [2] 。
自云良家子 [3] ,零落依草木 [4] 。
关中昔丧乱 [5] ,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 [6] ,不得收骨肉 [7] 。
世情恶衰歇 [8] ,万事随转烛 [9] 。
夫婿轻薄儿 [10] ,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 [11] ,鸳鸯不独宿 [12] 。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13] 。
侍婢卖珠回 [14] ,牵萝补茅屋 [15] 。
摘花不插发 [16] ,采柏动盈掬 [17] 。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18] 。
【注释】
[1] 绝代,冠绝当代。汉乐府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此似用其意。
[2] 空谷,衬托佳人的清寂而孤高。
[3] 良家子,好人家的儿女。古代女子也叫“子”。
[4] 零落,飘零沦落之意。
[5] 关中,当时函谷关以西也称关中。此句实指安禄山陷长安事。
[6] 官高,应上句的“良家子”。
[7] 收,聚合。
[8] “世情”句,意谓母家因兵乱而衰败,她自己也被势利的世俗所嫌弃。
[9] 转烛,烛光随风转动,比喻世态摇摆易转。
[10] 夫婿,古代妇女也称丈夫为婿。
[11] 合昏,即夜合花,豆科,因其叶入夜即合而得名,故曰“尚知时”。
[12] 鸳鸯,水鸟,常雌雄相随。两句自叹不如花鸟。
[13]“在山”两句,诗意着重在上句,意谓由于自己志节坚贞,故能如在山泉水之清,反之就要污浊了。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云:“仇注谓守正清而改节浊也。他说皆未当。”似是。
[14] 卖珠,喻穷困。
[15] 萝,此处泛指常自树梢悬垂的植物。
[16]“摘花”句,意谓无心修饰。
[17]“采柏”句,柏常绿不凋,古常以喻妇女的贞节。动,动辄,往往。盈掬,一满把。两手捧取叫“掬”。
[18] 修竹,长竹,与上句“翠袖”相映照。这两句,从女主人的外形到内心,都给人以“挺立”的感觉。
【评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当是虚构,却自有寄托,也可能偶有此人,又投上诗人自己的影子。因为这时诗人正当贬官后寄居秦州,生活非常艰困。舍此不论,单就全诗本身看,也写出了战乱时代一个出身良家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兄弟被杀害了,丈夫又遗弃她,于是她在社会上也孤立了;然而她始终坚守劲节,决心做清澈的在山泉水。
【辑评】
《唐诗解》此诗叙事真切,疑当时实有是人。然其自况之意,盖亦不浅。夫少陵冒险以奔行在,千里从君,可谓忠矣,然肃宗慢不加礼,一论房琯而遂废斥于华州,流离艰苦,采橡栗以食,此与“倚修竹”者何异耶?吁!读此而知唐室待臣之薄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以《骚》为经,以《选》为纬,高踞汉魏之顶。
《絸斋诗谈》“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古腰锁法,云横山腰,似断不断,此所以妙。
《唐诗别裁》结句不着议论,而清洁贞正意,隐然言外,是为诗品。
《杜诗镜铨》接转,又插一喻,语浅义深,逼真汉魏乐府神理(“在山”四句下)。
《读杜心解》“在山清”、“出山浊”,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矣。建安而下,齐梁而上,无此见道语。只以写景作结,脱尽色相。
《网师园唐诗笺》 “在山泉水清”至末,落落写来,不着议论,而神韵弥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