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结

既然《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因受佛道思想影响,给杜丽娘还魂架构了梅花庵观的典型环境,这就为昆班艺人“俗增”《道场》折目提供了二度创作的空间。艺人移植道观中设坛拜忏的仪式,在舞台上为杜丽娘慕色而亡作解脱,为灵魂出场渲染气氛,从而起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但这毕竟带有宗教迷信的倾向,终究归于淘汰。不过,从民俗学上来研究,台本《道场》仍有其民间文化的文献价值,可资参考。

至于《魂游》一折,在《牡丹亭》中原本是重要的关目。从剧情发展来看,它上承《叫画》,下接《幽媾》,前后衔接,紧紧相连。从主题思想来说,杜丽娘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生可以死,死可以生,《魂游》之意蕴,正演示了这种浪漫主义的爱情追求。它是跟《寻梦》互相对应的戏中之眼,《寻梦》表现了杜丽娘生前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魂游》则表现了杜丽娘死后对爱情的持续追求。《寻梦》是“生寻”,《魂游》是“死寻”。由于《魂游》牵涉阴界鬼魂的问题,难以作为折子戏单独存在。但如果要演《牡丹亭》的全本戏,在《叫画》之后,最好能接演《魂游》。从殷溎深传承的台本《牡丹亭曲谱·魂游》来看,艺人对曲白的处理颇为得体。主要是根据冯起凤的《吟香堂》和叶堂的《纳书楹》曲谱,把原作中的[醉归迟]分为[五韵美]和[黑麻令]。另外又突出了柳梦梅叫画的念白,凸显了杜丽娘为追求爱情死后寻梦的感人形象。可见艺人对《魂游》的二度创作是成功的,曾得到王季烈和刘富梁的认可,《集成曲谱》中《魂游》的后半场,就是参考殷传本订定的。

《集成曲谱》融合了清宫谱和戏宫谱的长处,但那时候面临昆曲衰落的境遇,它集折串连的《牡丹亭》全本戏并没有搬上舞台。直到20世纪《十五贯》一出戏救活昆剧以后,各地昆剧团体排演全本《牡丹亭》时,开始注意到《魂游》的关目。如1957年10月,北京昆曲研习社排演华粹深缩编的《牡丹亭》共十一场,其中第九场便是《魂游》。1962年6月,湖南省郴州专区湘昆剧团排演余懋盛的改编本共七场,其中第四场是《冥判魂游》。1983年北方昆曲剧院演出时弢和傅雪漪的改编本共八场,其中第六场是《魂游问花》。而1994年上海昆剧团唐葆祥的改编本和1995年江苏省昆剧院胡忌改编的《牡丹亭拾画记》都是六场,两个本子中都有《魂游冥判》的折目。上述这些单本戏因为均属改编性质,而且限于时间,所以只是借用“魂游”的意思,并未继承原作的曲白。1999年10月,上海昆剧团排演王仁杰整编的三十四折《牡丹亭》,其中没有《魂游》的折目,但在第十七折《幽媾》开场时,采用了原作旦唱[水红花]和[醉归迟]。2004年4月,苏州昆剧院排演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上中下三本,中本第五出是《魂游》,从原著中继承发扬了亮点,开场采用了[挂真儿]、[孝南歌]、[前腔],下接[水红花]、[小桃红]、[下山虎],至[五韵美]、[黑麻令]为止,对曲词原文遵奉只删不改的原则,保持了传统唱念的韵味,取得了出色的舞台成效。 NqPXQekmdMQnyxtEToTwgKN66aI3zvBGDQVajugATgDOXTrNDARm705beNSCMuC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