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叶长海

2016年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过,我们拉开了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我想借此机会,谈谈我对汤显祖其人及其戏曲创作的认识。

466年前,1550年,汤显祖诞生在江西临川的一个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即显露才华,二十一岁乡试中举。此后因为不接受权相张居正的延揽,会试受挫,三十四岁才中进士。此后在“留都”南京担任闲官八年,始终保持正直的节操。万历十九年(1591)的三月及闰三月,天空出现异常星相,被视为不吉之兆,神宗皇帝将上天“示警”怪罪于科道诸官。汤显祖为此甚感不平,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言正词严地揭露申时行等权相、佞臣僭夺权柄、阻塞言路、徇私舞弊的行径,希望皇帝明察朝政、责罚辅臣与不法科臣,以整顿纲纪。此一疏不仅针砭了万历朝政的痼疾,也显示了作者的忧国之心与治国之志。由于此疏中以严词厉色对权臣作无情抨击,而且敢于犯颜直谏,遂使朝廷震怒。于是,他被贬斥到偏远的徐闻县做典史添注。万历二十一年(1593),他被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在这个山区小县任官五年,他兴教劝学,扶持农桑,抑制豪强,而且力阻朝廷以开矿为名搜刮民财。他真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因此深得遂昌乡民的爱戴。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弃官回乡。在归隐乡居的十八年中,他甘守清贫,专心从事戏曲、诗文创作。万历四十四年(1616)夏末,一代英才汤显祖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七岁。

汤显祖的一生,处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革之中。当时正在高涨的“异端”思潮、革新思想以及儒、释、道等各种思想都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因而他的精神世界既是复杂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各种思想不仅明显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也在他的理论文章中留下深深的印迹。所以说,他是一个有独特个性的思想家、作家与批评家。汤显祖曾自称为“言情”派,他笔下的“情”,既宣扬了人情存在的绝对合理,也宣告了人格、个性的不可侵犯,同时表达了戏曲创作超越时空界限的巨大力量和极大自由。他的文艺思想强调创作者主观因素在创作中的作用,猛烈冲击那种以图解封建伦理观点为己任的概念化创作流弊以及各种墨守传统成规的陈腐之见,表现出超凡绝俗的独创性和批判性。

汤显祖一生学殖广博,著述丰赡,于诗词文赋,无不精当。但是,他之所以彪炳史册并为后人所熟知和激赏的,主要还是他的戏曲作品。他所完成创作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被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这四梦,前二梦《紫钗记》和《牡丹亭》讴歌人间至爱至情;后二梦《南柯记》和《邯郸记》揭露官场黑暗,感叹“人生如梦”。汤氏曾自称:“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汤显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牡丹亭》全剧五十五出,上半部分写杜丽娘因情而死,后半部分写杜丽娘还魂重生,全剧表现了爱情超越生死的伟大力量。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抒发了“至情”女性杜丽娘热爱自然、热爱青春、追求幸福、追求美好的纯真情感,深切地传达了传统社会中被束缚被压抑的女子的心声。在杜丽娘身上所体现的对封建礼教的冲决和对自主爱情的追求精神,数百年来,一直深深地感动着广大受众。杜丽娘的“梦”,曾引起后世许多年轻女子的情感共鸣。至今,《牡丹亭》依然是昆剧常演常新的剧目,而且享誉海内外。

继《牡丹亭》之后,汤显祖又连续写出了“后二梦”《南柯记》和《邯郸记》。“后二梦”分别以人们熟知的南柯梦、黄粱梦为题材,通过淳于棼、卢生荣辱兴衰的一生,写尽了封建官场尔虞我诈、相互倾轧、贪污腐化的种种丑行。从“后二梦”中可以看出,封建社会黑暗体制下的官场是一个大染缸,它把踏上仕途的读书人染成肮脏色。在这些当官的士子身上,善情退而恶情长,最终堕入“极恶”之境地而不能自拔。“二梦”还写尽了仕途的凶险。在当官的路上,到处潜伏着危机,成败浮沉,不可逆料,一切都是荒唐颠倒的,不可理喻的。可惜在名利场中奔逐之人,往往利令智昏,不思进退,只有当他们遭受灭顶之灾时方有所惊悟。“二梦”深刻而又生动地揭露与讽刺了封建社会的科场、官场,这正是汤显祖对十多年来官场经历的反思,同时也是他对人生的一大彻悟。人世既然已无可救药,何不彻底放弃呢?这时,宗教意识就自然起作用了。走向彼岸,这是人生无路可走时幻想中的一条“出路”。汤显祖笔下的“二梦”人物,最终只能选择这一条路。

所以,若仔细体味临川之笔,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汤显祖对于在功名之路上拼力挣扎的士子是怀着普遍的同情与怜悯的。《紫钗记》中的书生李益以自己的德才在仕途上努力,却无故遭受权势的迫害。《牡丹亭》中纯情的柳梦梅长期贫寒困顿,勤政为民的杜宝却遭逢家庭悲剧。《南柯记》中曾建功立业的淳于棼最终授人以柄,前功尽弃。《邯郸梦》中在官场弄权营私而历尽宦海风波的卢生,无异于自掘坟墓,终究难逃作为牺牲品的命运。我们在这里可以真切地感觉到作者对现实人世的彻底失望与决绝态度,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他关怀人生并总是希望救助人生的博大的悲悯情怀。

“临川四梦”就以如此深刻丰富的思想精神、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及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代读者、观众的热爱。而对“四梦”的研究也就随之而起。这种研究包括理论批评、评点改编等许多方面。四百余年来,研究从未间断。在历史上曾有三个较为活跃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四梦”问世之初至明朝末年的近半个世纪间,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对剧本的评论,可以称之为“剧本论”。第二个阶段是在明末至清前期,主要是对“四梦”的改编以及对表演和演唱的探索,可以称之为“演唱论”。第三个阶段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重点在研究《牡丹亭》其剧本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可以称之为“社会论”。

这三个阶段,可以说是“汤显祖研究”史或“汤学”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这一部“汤学史”中有许多重要篇章,曾对后世产生过影响与启示。但是这一部“汤学史”显然是不完备的。虽然论著不少,但大多只是围绕在对“四梦”本身,特别是集中在对《牡丹亭》的评论上,这种评论偏于表层,而且有“众口一辞”的倾向。而对汤显祖作为作家的个人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思潮、社会心理,其研究明显不足,对汤显祖的其他作品,如诗赋、理论文章更是很少研究,而且研究的角度也比较单一。可以说,这三个阶段过去之后,汤显祖研究显得停滞不前。

转机出现于1982年,以江西的汤显祖纪念会为转折点,汤显祖研究又掀起一个新浪潮。当时的研究内容面大为拓宽,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也多有突破,一大批很有分量的新成果陆续面世。自1982年至今,对汤显祖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而且,一些颇具规模的研讨活动在浙江遂昌、江西抚州、大连、上海、香港、澳门等地一个接一个地举办,盛况连连。一门真正意义上的“汤学”事实上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

2010年4月,在汤显祖诞辰460周年之际,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上海昆剧团、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协办的“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各地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7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热情展示、热烈讨论汤显祖研究的最新成果,不仅将汤显祖与“临川四梦”的研究引向深入,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汤学”的研究空间。在会议期间,被誉为“一流的剧团、一流的演员、一流的演出”的上海昆剧团将汤显祖的四部名著全部搬上舞台,为海内外“汤学”专家作了一次精彩的研究性展演。这是几百年来汤显祖剧目演出史上第一次以全本、串本和折子戏等多种形式对“临川四梦”的整体呈现。这次研讨会收到论文50余篇,会后还陆续收到少量补交的论文,这里选取其中的47篇,结集出版。这既可看作是对六年前那次盛会的重温,亦可看作是向今年系列纪念活动的献礼。

我相信,中国的“汤学”一定会与西方的“莎学”一样,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永具魅力的亮点,四百年前的“临川四梦”,将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大放异彩。我们对此信心满怀。

2016年1月5日 N6z5oVSw1be50NzMA5DndZVTpeSXiDnl7BpcBMMx1TKuoPY+MocXuYCjrtbB9M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