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牡丹亭》的婚姻观

《牡丹亭》通过具体人物和故事的描绘,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婚姻观,因而《牡丹亭》有着鲜明的婚姻观。

首先,《牡丹亭》通过女主角杜丽娘的坚持,显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观。

这种包办婚姻制度,在20世纪大受批判。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20世纪的中国崇尚自由恋爱、自主婚姻,是必要的和应该的。但因此而否定古代的这个制度是错误的。

中国古代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男女青年没有自由恋爱和婚姻的条件,又是普遍性的早婚,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着现实的合理性。加上生辰八字提供的信息,也有着很大的可靠性。所以古代家庭的稳定性、夫妇和谐生活的幸福指数,至少不比现在差。汤显祖和《牡丹亭》是拥护这个制度的。除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成功私奔、结婚这个特例,中国历史上并无其他知识分子和贵族少女追求自由婚姻的实例,戏曲、小说中描写的私订终身、金榜题名、皇帝钦定,都是浪漫主义的虚构故事,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只能提高阅读趣味,并无实际操作的可能。

其次,《牡丹亭》通过杜宝坚不娶妾,弘扬了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制度。

五四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的一个表现是丑化甚至妖魔化,将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和生活形容成奴隶一般,将古代男子都说成是“三妻四妾”的好色者,就是典型一例。

《牡丹亭》描写杜宝对待妻子是尊重的、爱护的。他虽然一再批评甄氏娇惯女儿,但还是无法纠正甄氏对女儿的溺爱。第十六出《诘病》夫妇俩一起哀叹:“两口丁零,告天天,半边儿是咱全家命。”可见丽娘在家中的崇高地位,也不存在女子受到封建压迫的问题。

第三,《牡丹亭》真实反映了古代有些男子的惧内即“怕老婆”现象。

胡适说,中国男子有“怕老婆”的传统,这固然有调侃的成分,但“怕老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古代的有关记载也颇为生动,因篇幅所限,本文不做例举。李京淑《新“惧内”主义颠覆传统夫妻关系》一文中专列《中国具有悠久的“惧内”历史和文化》一节阐发这个议题,有兴趣者也可参看。这真实的“传统”,说明中国古代女子并非如彻底反传统者所强调的到了痛苦不堪的地步。女子在家庭中的不同地位和幸福与否,每一个家庭都不是一样的,但大致应该取决于她本人的资质、性格等,同时也取决于父母、丈夫和子女的品质、性格和态度,尤其是接受儒家的孝悌教育的程度,而与社会条件和环境没有必然的联系。

《牡丹亭》则描写强盗怕老婆。第三十八出《淮警》,李全与婆娘的对话十分有趣:“(净)闻得金主南侵,教俺攻打淮扬,以便征进。思想扬州有杜安抚镇守,急切难攻。如何是好?(丑)依奴家所见,先围了淮安,杜安抚定然赴救。俺分兵扬州,断其声援,于中取事。(净)高,高!娘娘这计,李全要怕了你。(丑)你那一宗儿不怕了奴家!(净)罢了。未封王号时,俺是个怕老婆的强盗,封王之后,也要做怕老婆的王。(丑)着了。快起兵去攻打淮城。”强盗王怕强盗婆,是汤显祖故意使用的幽默手法,但也风趣描绘了这种婚姻现象。 52w3O/w6HscggKegqsDime+7ghgDiynoKLAEpKJ61tdc/6ON+fcj3uIS3C/OccX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