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第三十二出《冥誓》,杜丽娘的鬼魂与柳梦梅幽会之后,嘱咐柳梦梅一定要尽快掘墓开馆,使她还阳。丽娘因唱[耍鲍老]一曲:
俺丁丁列列,吐出在丁香舌。你拆了俺丁香结,须粉碎俺丁香节。休残慢,须急节。俺的幽情难尽说,则这一翦风动灵衣去了也。
丁香舌不难理解,就是舌头、舌尖。吐丁香舌可以指男女接吻、亲嘴,常用在男女欢爱的场合。杜牧的《次会真诗三十韵》就有“笑吐丁香舌,轻摇杨柳躬” 之句。《董西厢》卷六写张生与莺莺幽会,也有“檀口微微,笑吐丁香舌,喷龙麝,被郎轻啮,却更咳人劣” 的描述。但吐丁香舌也可以指歌唱或讲话。《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以歌姬的身份为董卓唱曲,有诗赞云:“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丁香舌吐衠刚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汤显祖《紫箫记》第九出[好姐姐]曲:“丁香舌上,留连作巧声,多欢庆。” 都是指唱曲。明陈邦俊《广谐史》卷八载胡文焕《栀子传》“且吐丁香舌而问曰”云,此时“吐丁香舌”指说话。上引[耍鲍老]曲中的“俺丁丁列列,吐出在丁香舌”,指的是杜丽娘对柳梦梅反复交代,再三嘱托。
“丁香”本是植物名,为什么和人的口舌发生了联系呢?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五:“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 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六在引述《齐民要术》之后云:“即今丁香是也。” 原来,丁香的果实细长像钉子,又像鸡的舌头,故名丁子香、鸡舌香。从鸡舌引申到人舌,大概是丁香与人的口舌产生联系的原因之一。
此外,丁香作为一种药物和香料,味道芬芳,含在口中,可以有去口臭的功用,所以古代郎官常咀以奏事。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后集卷二九《药部》“丁香”条云:“树高丈余,凌冬不凋,其子出枝叶上,如钉长三四分,紫色。有粗大如山茱萸者,谓之母丁香,治口气,即御史所含之香也。” 《太平御览》引东汉应劭《汉官仪》载,汉桓帝时,侍中刁存患口臭,帝赐以鸡舌香,令含之。刁存见该药形体颇小,置于口中则微辣刺舌,以为犯了什么过错,惹得皇上给毒药“赐死”,闹出了大笑话。东汉以后,官员上朝口含丁香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这大概是丁香与人的口舌产生联系的原因之二。
丁香结,本指丁香花花蕾丛生,如块状般扭结。古人常以丁香结比喻愁思固结不解。唐李商隐《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宋刘翰《好事近》词:“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 都是如此。当代作家宗璞在散文《丁香结》中说:
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节”是什么,颇为费解。本出杜丽娘向柳梦梅交代掘墓开馆的路径时唱[斗双鸡]曲云:“花根木节,有一个透人间路穴。”花根,就是梅花树下的意思;而木节,应当就是丁香节,应当就是指棺木或棺木上的木钉。清徐乾学《读礼通考》卷九十五引明王文禄《葬度》:
合棺,油杉为上,柏次之。油杉,今沙坊板出马湖建昌桃花洞。杨宣慰:旋螺,丁子香、花紫实,上也。但假者多耳,莫若用柏紫、经杉可也。棺仅容身,不宜太宽。匠制若经匣样,底盖不用铁丁,用柏或苏木作锭笋。底盖对墙合处,每边凿二孔笋作锭样。分三片,先插左右二片,入孔分开,中一片针下,锭凹处到札住矣。
按“杨宣慰”即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杨梓,曾在元世祖至元年间征南,在元杂剧作家中官当得最大。不过《葬度》中所引“杨宣慰”的话,不知出于何书。所谓“旋螺”,应指螺旋形状的木钉。为防止年久生锈,旧时棺木不用铁钉,而用木钉将材身和材盖封牢。据“杨宣慰”所说,上好的螺旋形状的木钉应当是丁香木做的。丁香本来形状似钉,用来做封闭棺材的木钉自然最为理想。若有螺旋形木钉,如今之螺丝钉,更利于封闭棺木。看来这样的丁香木钉很容易被假冒,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柏紫、经杉了。
又,旧时寿材多用香木,据说香木棺材可使尸身千年不朽。但香木的种类有很多,制作棺木多数用沉香木。伟人孙中山的棺木就是上好的沉香木制作的。但,沉香与丁香有时被混淆。汤显祖就混淆过一次。众所周知,明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因上《论辅臣科臣疏》得罪权贵,被贬广东徐闻。次年春,当他告别徐闻,即将返乡时,徐闻知县熊敏赠以鸡舌香,希望他仍旧回朝当官。汤予以谢绝,并写诗明志云:“三省郎官事已往,与君吞却沉香花。” 汤显祖明明获赠的是鸡舌香即丁香,却偏要说成是沉香。
这样,他笔下的“丁香节”指的是用沉香木做成的寿材还是用丁香木做成的封闭棺材的木钉,就值得再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