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端午延师习俗

《牡丹亭》第十八出,杜府的私塾先生陈最良奉东家杜宝之命前来为杜丽娘诊脉。诊视之前,陈最良对杜丽娘说了这样一段话:

学生,学生,古书有云:“学精于勤,荒于嬉。”你因为后花园汤风冒日,感下这疾,荒废书工。我为师的在外,寝食不安。幸喜老公相请来看病。也不料你清减至此。似这般样,几时能够起来读书?早则端阳节哩。

春香听到“端阳节”三字,忙插话道:“师父,端节有你的。”陈最良接道:“我说端阳,难道要你粽子?小姐,望闻问切,我且问你病症因何?”

在这里,春香一听陈最良讲到“端阳节”,便以为他是在借机讨要赏赐,这当然是误会。但古代确有在端阳、重九等节日给塾师送礼的习俗。本剧第四出,陈最良欲到杜府“找工作”,丑(门子)唱道:“不论端阳九,但逢出府游,则捻着衫儿袖。”就透露出这种风俗。这三句唱词的意思是,不论是不是端午、重阳,你每次出府,都要在衣袖里揣些东西来分享。这显然带有插科打诨的意味,不过其中却透露出古代延师的习俗——节仪之礼。

从文献看,作为延师之礼的节仪,最迟宋代已经产生,到明清沿袭成风。宋代节仪一般只在端午、重阳、冬至三个节日施行。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写过一首题为《端午》的七言诗,前二句云:“田翁有酒邀村饮,地主存羊饷节仪。” 大概是作者在任塾师时赶上了端午节,东家请他饮酒,还送给他一只羊。刘克庄还写过一篇题为《汪守端午节仪》的短文,其文云:

病叟引年,托残骸于地主;贤侯记节,分余沥于野人。视遇有加,观瞻顿改。祝鲠之仪甚备,设醴之敬未衰。凉殿来熏,固莫和九诏之奏;晴檐曝日,尚能为五袴之谣。心之铭藏,面以控叙。

刘克庄是著名的江湖派诗人、辛派词人,官也当得很大。但他落魄的时候也狼狈得很,这篇《汪守端午节仪》就显得可怜兮兮。刘克庄还写过《乡倅端午节仪》《曹守重阳节仪》《曹守送重阳节仪》《曹守冬至节仪》等文,以答谢在端午、重阳、冬至三个节日款待他送礼给他的东家。我们从中可看出宋代节仪的一些迹象。后来,有的地方把节仪扩大到清明、端节、七夕和重阳四节,甚至还有扩大到清明、夏至、端午、七月望、中秋、十月朔、冬至七个节日,而且送礼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歧路灯》第二回,写谭孝移为儿子请“家教”,一次性送给娄潜斋“束金四十两,节仪八两”

正由于明代端午节给塾师送礼的风气很流行,所以春香一听陈最良说“端阳节”,就猜到他是想讨礼金、要粽子吃。但陈最良却说:“我说端阳,难道要你粽子?”看来是春香误会了陈最良的意思。

在古代,每到端午节,东家不但要给塾师送谢礼,还要让塾馆放假,使老师、学生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得到休息。宋马廷鸾写了一首回忆幼年端午节塾馆放假的诗,题目很长:《我辈小年端午给假蒲酒奉亲之外日游村田间致足乐也今老矣竹坞老友近馆授徒逢此小熟奉一酌道旧且有感于并汾旧事云》 。明清时期,端午节一般放假三天。《红楼梦》第三十回,写一群小丫头在大观园嬉闹,关了怡红院的门,让贾宝玉淋了个落汤鸡:“原来明日是端阳节,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都放了学,进园来各处玩耍。”

细读陈最良这段话的全文,其意便不难明白。开头接连两个“学生,学生”,告诫、劝勉之语气油然而生。接着引韩愈的话:“学精于勤,荒于嬉。”这是引经据典,将正反两个方面——“勤”与“嬉”的原因都说到了。再接着说:“你因为后花园汤风冒日,感下这疾,荒废书工。”陈最良这时并不知道杜丽娘的病情,还以为她是偶感风寒,是小毛病,有装病逃学、荒废学业的嫌疑。这是基于他对大户人家千金小姐娇生惯养的习性作出的基本判断。本剧第七出《闺塾》(折子戏名《春香闹学》),陈最良一登场就说:“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凶。”他告诫丽娘:“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其结果,却被春香、丽娘联手将他狠狠奚落了一场。这经历想必记忆犹新。所以他说:“将似这般样,几时能够起来读书?早则端阳节哩。”你这个样子,啥时候才能起来读书啊,离端阳节放假还早呢!

窃以为,这样理解,方庶几符合陈最良的身份和性格特征。春香误解了陈最良的意思,我们呢? u46/83i4jeREoVaePW6t/pJyFS5xDLrtNrBwbz8LtT67wPW94L21nZTtsf0ImC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