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风俗歌

风俗歌也称“风习歌”“习俗歌”。由传统习惯支配,在相沿积久的特定风俗活动中传唱,并直接反映该风俗活动基本内容和特征的一类民间歌曲。中国各地、各民族都普遍流传各具特色的风俗歌。

分类流传在中国各地各族中的风俗歌,可划分为季节性风俗歌和非季节性风俗歌两类。

●季节性风俗歌

在特定年节、时令风俗活动时传唱,具有季节性。

下述节日、节气期间传唱的各种风俗歌,流行区域较广,具有一定代表性。

春节正月。有春节贺年时传唱的“过年调”(“年歌”“拜年调”)、“赞狮”“赞龙”“送春牛”;欢庆元宵节时传唱的“灯歌”,敬神祭祀时传唱的“赞土地”等。

春三、四月。有谢土地神和敬财神时传唱的“谢土地”“送财神”,春游活动期间传唱的“踏青”“荡秋千”“风筝调”等。

五月仲夏有端午节祭祀时传唱的“端鼓腔”“端午歌”,赛龙舟时传唱的“龙船歌”,消灾免疫祭祀时传唱的“送瘟船”,天旱祈雨时传唱的“求雨歌”等。

七月乞巧、中元节有乞巧节(七夕)妇女祭拜织女时传唱的“请七姐”;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祭亡灵时传唱的“祭孤调”“叫夜歌”等。

八月,秋后有中秋节夜妇女拜月时传唱的“踏月歌”(“月姐歌”)、“摸秋歌”;秋后朝拜林岳庙宇时传唱的“拜香歌”“朝神歌”等。

各少数民族特定节日活动中传唱的有关风俗歌。

●非季节性风俗歌

不受年节、时令限定,在婚姻、丧葬、祭祀、礼仪等特定风俗活动中传唱的民歌。各地区和各民族中普遍流传的有下述四类:

“婚姻歌”主要包括“婚礼歌”“哭嫁歌”“伴嫁歌”“贺新郎歌”“喜曲”等。

“丧葬歌”主要包括“丧歌”“葬歌”“悼歌”“孝歌”“挽歌”“丧鼓”等。

祭祀歌主要包括“巫歌”“神歌”“祭祖歌”等。

礼仪歌主要包括“茶歌”“宴席曲”“贺新房歌”“拦路歌”等。

风俗歌的音乐体裁多种多样,非季节性风俗歌大多为山歌、小调和歌舞曲体裁。其中一部分已被划入其他歌类,如元宵节期间传唱的歌舞性的灯歌,其繁多的歌目已划入歌舞音乐一类。五月端午节赛龙舟时传唱的“龙船歌”,其音乐体裁多数属劳动号子类型,其演唱形式和音乐结构形式,基本上与船夫号子类同。非季节性风俗歌除少部分属于音乐体裁外,大多数是地方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的、歌舞及说唱音乐体裁。

曲式结构风俗歌的曲式结构,大致有三类:

简短的单乐段和复乐段结构。大部分小调体裁和歌舞音乐体裁的风俗歌属于此类。

组歌或套歌型的联曲体一部分“龙船歌”“婚嫁歌”“丧歌”“礼仪歌”属于此类。

变唱性叙事长歌体裁。礼仪歌中一部分“古歌”“酒歌”属于此类。

季节性风俗歌和非季节性风俗歌虽然音乐体裁形式多有共同之处,但二者音乐风格仍有一定差异。以汉族风俗歌为例,一般为山歌、歌舞体裁的季节性风俗歌,音乐风格多清新、雅致、抒情,音乐性格相对较单纯、统一;而同类体裁的非季节性风俗歌,音乐风格则多粗犷、深邃、酣畅,音乐个性相对纷繁、突出,其中既有激情豪爽的喜曲,也有悲痛欲绝的哀调,还有悠扬深沉的长歌。

风俗歌的演唱形式除少数是独唱外,其余多数是对唱、齐唱、一领众唱以及多声部重唱与合唱。主要是在群众性场合歌唱。中国南方十多个少数民族中流传的,其中不少属于风俗歌范畴。 EXk0VacJ4u3Ih3jdYgZWyeTf2fkSzx2I03x6iGtjFE5FxQuL0O76odZxllqhze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