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抓周”风俗

满周岁行“抓周”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育子》载:“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谓此为“小孩之盛礼”。

清末民初,北京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礼。虽然,小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一般不送大礼(如贺幛、金银首饰),仅是给小孩买些糕点食物或玩具。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钱币,给小儿套在脖子上,谓之“挂线”。(此礼平时也适用)

“抓周”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儿“抓周”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支、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儿加摆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将小孩儿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如果小孩儿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儿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女孩儿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儿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儿,善于‘及时行乐’”。总之,长辈们对小孩儿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岁之际,对小孩儿祝愿一番而已。

通过小孩儿抓周,在客观上检验了生母、看妈、奶妈对小孩儿是如何带领的,是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因此,有些家长并不迷信,但仍主张让小孩儿抓周,也是这一风俗得以持久在民间流传的原因之一。 N3mdoBmy1G6uz+wBgBF7QUuu0RF9DhVI23N4REoXvSnP0eh93o9sPHyKrSbf7p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