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巨人”
——“人”的理想

关于“人”的理想,关于“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是人文主义者关注的中心问题。所有的人文主义学者都以极大的注意力唤醒人类的尊严感。“人”这个词,在中世纪是个卑贱的字眼,在现代有时被看作邪恶的字眼,在文艺复兴时期却是含有真正革命意味的高贵的字眼。但丁 曾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彼特拉克 曾表示“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是我所祈求的一切”。米开朗琪罗 宣称“人应为世界万物的尺度”,达·芬奇 满怀热情地预言“人类的奇迹”,莎士比亚惊叹“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而拉伯雷则以“巨人”形象表现“人”的惊人智慧和力量。

在法国民间流传已久的巨人故事,本是农村庆典的产物。卡冈都亚是传说中的英雄巨人,庞大固埃却是一个趁人熟睡时将盐撒进人的咽喉,使人干渴难忍的小鬼。拉伯雷借用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的名字,让他们在书中成为全知全能、具有大智大勇的巨人国王。他在巨人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对“人”的理想——即在身心两方面都获得彻底解放的、在体力和智力上都达到高度发展水平的、充满活力和创造精神的“人”。

拉伯雷的“巨人”非但体魄健全、力大无穷,而且博古通今,聪明绝顶。但是他的“巨人”既无帝王的威严,又无天神的气概,倒是更接近农村节庆中出现的那些乡土味十足的巨人。《巨人传》中的三代巨人国王,言行举止和高卢的百姓没什么两样,全都是能吃能喝的“头等快活朋友”,真诚坦率的“豪爽汉子”,有着健康、自然的感官上的欲望。可见作者要表现的,绝不是天神,而是“凡人”,他们没有丝毫的仙风道骨,却有着人间的一切俗念,但这又确是一些取代“神”来主宰世界的非凡的、强有力的“人”。

卡冈都亚一出生,就不像旁的婴儿那样呱呱坠地,而是高喊着:“喝呀!喝呀!喝呀!”嗓门之大,把他父亲大肚量吓了一跳,于是给他取名“卡冈都亚”(“好大嗓门!”之意)。这一细节乍看没多大意思,但与全书内容及结尾处神瓶谕示的“喝”字联系起来,便能理解到这“喝”字的高度概括意义:它象征性地提出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求,包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渴求,以及探索自然、开创未来的强烈渴望,从而点明了全书的主题。法国著名作家法朗士对神瓶谕示的“喝”字,有这样一段解释:“请你们畅饮,请你们到知识的源泉那里……研究人类和宇宙,理解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规律……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应当说,这段精辟的解释准确地概括了《巨人传》作者的主导思想。

统观全书,这些威力无穷、智慧无边的巨人究竟干了些什么改天换地的事?立下了多少丰功伟绩?谁也说不清。正如十六世纪那个生气勃勃的新兴阶级,意识到自己身上蕴藏着无穷的精力,意识到自己将要做出一番事业,却还没有来得及充分施展一样。所以“巨人”形象的意义,主要不在于已经完成了多少勋业,而在于体现了一种巨大的活力,一种热烈的、迫不及待的追求,一种向自然和社会进军的勇气,一种征服自然和主宰人世的信念和雄心。这也就是人文主义思潮的最大特色,用本书首尾呼应的“喝”字来概括,可以说是既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

“巨人”既对生活有如此热烈的追求,就不能不时时处处与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相对抗,“巨人”形象本身,就是对经院哲学的神学体系的否定:“巨人”是“神”的对立物,“巨人”的全部生活和行动,都是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的批判。所以“巨人”不仅体现了人文主义对“人”的理想,也综合了整个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 mS+YofWufpPjF2SKI99Se+BkU5/sdDuTwV8J88geFRVnGSq+t/9kGHqgryQWuM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