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我与多杰因茶而相识。

最初感觉他是一位文思敏捷、谈吐幽默的年轻人;后又见其做客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都表现出驾驭语言的天赋;尔后,又逐渐得知,历史文献学硕士出身的他对于人文古迹和饮食文化研究也有相当的成果,且对于茶的专注和传播,更可谓是一往而情深。

为了准确地理解、传播茶文化,多杰拜师访友,走遍各大茶区;精研文献,无论寒暑,手不释卷。穷原竟委的专业禀赋和对茶的挚爱,使其切入的视角往往更具学术特点,《茶经》的解读,顺理成章地成了他的主要方向。

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是茶史上一件承前启后的大事。《茶经》在阐明茶饮渊源的同时,也构建了茶文化的系统。流布千载,经典辉煌,不仅茶人奉为圭臬,亦为大众所珍重。如今,茶艺光复,茶事浩荡,茶品无数,茶为国饮几成比屋之势,《茶经》更突显其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然斗转星移,事物更替,词语深奥之处,今人读来难免佶屈聱牙,以致产生诸多隔阂。而《茶经》传统注本,多为简单词解和版本校勘,文义玄妙,尚需反复咀嚼。

多杰经常在各种讲座、教学及自媒体中,站在历史学的高度和茶学专业的角度,抉拾精华,结合当下热点、难点,延伸铺陈、以点带面地对《茶经》作了梳理解析。其观点之新颖,论述之精妙,语言之鲜活,化艰深为浅易的风格可谓独树一帜,给学习者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

愚以为将这些讲稿结集付梓,是一件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普及茶学的大好事,值得点赞。日前,多杰将文稿寄下并嘱为序。展读之余,对他的学识又有更深的了解,爰缀数语,以荐同好,并愿才俊多杰继续“多聊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高级实验师
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于良子
2016年初冬于杭州七佛寺 eX4398OCRRVoBVefU5IJwsCVE7+OTOsnsqrAAY7eos2AoTP2swLzPit+0eYjjCi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