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北京,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地方。且不说它建城三千多年,定都八百多年,发生了多少故事,就捋捋元明清这三朝。元朝的元大都让一个外国人马可·波罗看得瞠目结舌、赞不绝口;明代的北京城图为我们今天的北京城市规划奠定了基础;清朝发生在北京城的故事一次次被搬上银幕,以至于还有了独特的代名词——清宫戏。这是一座神奇而有魅力的城市,无论你是否生于此地长于此地,“他”天生对你有一种吸引力,让你有一种亲切感!

“老北京”是一个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词儿,你说“他”特指哪一个时期或朝代,好似也并没有,但一说到老北京,大家脑海中构想出的画面却出奇地一致——

是灰墙灰瓦的四合院,是碧瓦红墙的紫禁城;

是提笼架鸟逛茶馆的旗门大爷,是天桥撂地奔生活的穷苦百姓;

是天空盘旋的鸽哨嗡嗡,是怀里秋虫的浅鸣声声;

是冬天暖身的铜锅儿涮肉,是夏天解暑的一碗豆汁儿;

是街上充满人情味的笑容寒暄,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讲究规矩;

再不济也得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粮票布票副食本、三转一响一咔嚓。

如今生活好了,时代进步了,但是北京的味儿似乎淡了,或者说是串了,这种渐渐淡去的味道,初来乍到之人当然浑然不觉,因为他们看到的北京就是那改造后不伦不类的民俗风情街和八辈儿北京土著都未曾见过的“北京小吃”。但是北京人则不然,他们可以坐着地铁二号线在脑子里勾画出北京城的内九外七,他们可以走在拓宽的马路上数着井盖儿就知道拆迁之前这儿有多少院子。

北京在改变——

怡然自得的人少了,焦躁不安的脸多了;

胡同街巷少了,高楼大厦多了;

京腔京韵少了,南腔北调多了。

北京的改变势不可挡,我们也不该阻碍时代的发展,毕竟北京精神有一条叫作“包容”,我们要张开怀抱接纳别人,但我们也真的希望来到这里的人能爱上这座城。我觉得爱要从了解开始,于人是这样,于城亦是这样。

好友多杰的新书就要出版了,谨以此文为序。

北京电视台《星夜故事》《生活2015》栏目主持人阿龙 W5a9YNlGRWETOm9N5OO2lusFi4BP+ntk1nxJ+TRRcNewSq9JM33ASFXhBtDYoQ4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