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左右的孩子,通常会经历他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也就是所谓的“叛逆期”,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变得“执拗”。通常来说,孩子从两岁开始,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和不断加强,以及探索能力的提升,他常常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从而出现与父母“对着干”的现象。
在这里,简要说一下孩子可能会经历的3个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大概在两岁左右开始,在3岁左右达到高峰,一般被称为“宝宝叛逆期”;第二个叛逆期发生在6岁左右,可能会持续到9岁左右,一般被称为“儿童叛逆期”;第三个叛逆期从十二三岁开始,可能会持续到十七八岁,一般被称为“青春叛逆期”。孩子在不同的叛逆期,会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发育特点,需要父母以不同的方法应对。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父母跟孩子相处得好,叛逆期可能并不会“如期”“如约”到来。
现在继续说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事实上,孩子从两岁开始,对周围事物的探索便进入了物质功能探索时期,他会渐渐地开始探索各种事物与自己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探索自己能用那些物品做什么,那些物品会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就是探索物质与人的关系。
两岁以后,孩子的情绪状况也会越来越复杂,随着探索范围的扩大,他也会希望并要求做到能够实现更多的事情,但是他目前的能力并不足以让他做到更多的事,可是他却并不能理解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并不是每一次都一致的,就算他再怎么想,也会有理想实现不了的时候。
当现实的结果与他的预想发生冲突时,他就会觉得很不适应。孩子原本以为自己的设想才是万能的,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却会引发他的烦恼。可是,孩子内心却还想着一定要实现那个他所预期的结果,所以他会坚持做他想要做的事情。这种表现,就可以简单归结为执拗。
比如,孩子会想要把鸡蛋按照他想象的样子摞起来,让鸡蛋们变成一个被摞高的“鸡蛋塔”。可圆滚的鸡蛋当然会“不听话”,怎么说也不可能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一个摞一个地如叠罗汉一般被叠起来。但孩子不会那么容易就放弃,可是几次尝试之后,他会发现让鸡蛋都像积木那样被摞起来是不可能的,这个事实就与他理想中的状态发生冲突了,特别是他尝试了多次都是失败的结果,这会给他带来严重的挫败感。
所以如果家有两岁多的孩子,我们可能经常会听见他突如其来的哭闹声,而且越接近3岁,这种情况发生得越频繁。不仅如此,有时候即便是我们要求他做的事情,或者要求他不要做的事情,他也会因为自己的“主意”而变得难以被劝说,会很顽固地自我设定一些“要求”,并用近乎残酷的“自我实现”方式来试图让理想与现实达成一致。
这时候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强硬的完美主义者,任何与自己的理想不相符的现实,都能很轻易地触动他的神经。其实这都是因为孩子处世经验少,但却又坚守一定的秩序感而导致的。因为经验少,孩子会缺少可供比较的对象,他的头脑中只有自己所经历过的极少的几件事,而且多半还都是很顺利的事情,一旦现实中出现了与他之前的经验不相符的情况,他会产生疑惑,会有不相信的想法,如果屡次尝试都不能如愿,难以接受和难以应对的那种难过感觉也就应“景”而生了。
不过,随着成长,他所获得的各种经验会逐渐增多,他会慢慢地发现事情的发展会是多种情况的,也会发现很多事都是有其自我规律的,这时他就能很熟练地利用更多的经验来判断自己当下的行为是不是合适了,就算是失败,他也能根据经验来找原因,到那时也就不会再难过了。
也就是说,3岁左右的孩子,虽然伴随着探索能力的提升有了一些经验,可是这些经验并不足以帮他应对外界的种种情况,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让他不自觉地就变得“执拗”起来。
一位妈妈抱着3岁左右的孩子进电梯,刚要按下按钮,孩子要求自己按,妈妈只得顺从地抱着他去按楼层,但孩子却要求要像妈妈一样站在电梯地板上去按,要像妈妈那样很从容地站好了再按。
可孩子的身高太低,站在地上明显够不到,妈妈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只是给他讲起了原因。但孩子挣扎着,非要下到地板上,妈妈索性放下他,指着够不到的电梯按钮又讲起了道理,她以为孩子听进去了,但刚把孩子抱起来,他又不乐意了,他并不喜欢这种身体悬空的感觉,还是很执拗地要求自己一定要站在地上。
妈妈便不停地劝说孩子让他接受自己够不到这个事实,让他自己去看,希望用现实情况来让他自己意识到他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孩子并不想放弃,依旧不依不饶,依旧想要实现自己最初的设想。
孩子不愿意让妈妈去按按钮,妈妈抱起他来他就大闹,母子二人都烦躁了起来,孩子干脆哭闹不止。最终,妈妈也不管孩子了,一把抱起他来,自己按下了楼层按钮,任凭孩子在她怀里大哭大闹。
孩子所经历的这个很不讲理的阶段,就是“执拗敏感期”,这种不讲理的状态也会一直持续到3岁半左右。但不得不说的是,这样的经历并不是坏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断碰壁的经历,孩子才会慢慢明白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明白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并能逐渐理解哪些情况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人力不可违抗的事情。虽然情绪难以掌控,但这是他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家长也只能以耐心应对。
处在执拗期的孩子还有个特点,对于他认定的某些物品,他会期待其能一直保持原样,如果被破坏了,他的难过也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家里用某种原料做了一份非常“完整”的菜,“完整”是指做出来的菜是一个整体,不是零碎的。这盘菜的样子很好看,孩子可能会一眼就喜欢上。可他却会因为自己喜欢而拒绝让家人碰这个菜,但要吃饭就不得不把菜弄“碎”,这个结果一定会让孩子感到难过。
这其实也没什么,这个烦恼也是孩子必须要经历的,一段时间磨炼之后,他总会慢慢分清并适应物品的性质,也就会明白哪些物品是可以保持完整的,而哪些物品是注定要被弄碎的。可以说,这也是孩子对事物与人的彼此关系认知的一个开始。
说了这么多,当孩子处在执拗敏感期时,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不顾他的情绪违逆他。尤其是在他坚持做某件事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好要保证他的快乐。
虽然有些事情,像是两岁的孩子非要站在地上去按电梯按钮这件事,不管我们给他搬凳子做辅助还是告诉他他不够高够不到,都是不可行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样的解释的,那倒不如干脆做个好的倾听者,安静地等他发泄完,然后再告诉他我们对这件事也没有办法,这也是在让他意识到有些事真的是人无能为力的。
也就是说,不能只凭自己的想法就去帮助孩子,因为那很可能是他并不需要的。执拗期的孩子更执着于自己的认知,所以干脆直接地让他意识到一些现实是可行的。不要因为孩子不接受我们的帮助就生气,这时的孩子是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索和研究中,他总会通过现实经历来自己搞明白。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头脑中有自己独有的一套理解程序,我们只能信任他的自我发展。
此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很积极的建议,但不要左右他的想法,他采纳了建议自然是好,没采纳也不是他的错,他在思考和衡量,总会有自己想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