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儿童敏感期”的图书,而不是一本教妈妈们控制情绪,做“不吼不叫”的好妈妈的图书。是的,你没看错,再次强调一下: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为什么这样讲?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读懂了儿童敏感期,你就会自动自发地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换句话说,一旦你真正明白了儿童敏感期背后的秘密,你将不会轻易冲孩子大吼大叫。
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当然是这样。就这本书而言,其实单看目录,我想各位妈妈就已经对0~6岁孩子的教育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所以在内心会生出一些欣喜之情。但与此同时,也有在内心深处生发出一丝或很多悔意:为什么没早一点学习儿童敏感期的内容?为什么那么固执、天真地认为是孩子任性和捣乱?为什么会深深地误解孩子,甚至是伤害孩子?当然,可能还会衍生出很多“为什么”……你可能会想:“我现在才知道儿童敏感期,才来学这个内容,会不会太晚了?”我想告诉你,稍安勿躁,且听我讲一句“十六字箴言”——没有最晚,只有更晚,现在开始,不算太晚。这是真的。因为无论你在后悔中无法自拔,还是在憧憬中无法前行,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无益的,唯有改变当下,才是最对的一条路。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0~6岁,正变得“不听话”“叛逆”的话,这就是一本你再也不能错过的家教书。早一天阅读,早一天实践,你就会早一天走上清晰明白的教育之路,孩子也会一路出色成长。
通过“读懂儿童敏感期,做不吼不叫的好妈妈”这一说法可见,这里需要讲清楚两个关键词,一是“儿童敏感期”,二是“不吼不叫”。我就先“别出心裁”地从“不吼不叫”讲起吧!希望让妈妈们明白“高声教育”的弊端。
教育孩子,是每个核心家庭都必须面对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对0~6岁孩子的教育,一个个场景、一件件小事,对很多妈妈而言,都无异于一场场“战争”——跟孩子战、跟自己战、跟“另一半”战……而这导致的结果有两个:第一,表象结果就是妈妈情绪失控、大吼大叫、歇斯底里;孩子恐惧、大声哭泣或小声啜泣;“另一半”或是火冒三丈,或是敢怒不敢言……第二,深层结果就是妈妈被孩子打败,被自己打败,对教育孩子这件事充满无奈和无力感,而家庭教育则完全无效;孩子内心受到伤害,甚至是心灵的“毒害”,童年充满阴影而失去色彩;“另一半”在家庭中失去尊严,在事业上可能也难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可见,妈妈的吼叫对于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和谐影响极大。甚至可以说,教育孩子的最大障碍就是妈妈的坏情绪,就是妈妈的大吼大叫。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不能重来,而且童年的经历对于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深刻影响。童年是孩子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孩子在这个阶段吸收力极强。接触、认识、吸收得好,他就成长得好;反之,他就成长不好。如果孩子在童年听到的都是妈妈的吼叫,感受到的都是妈妈的坏情绪,那他童年的色彩可想而知。这一点,你认真想过吗?
我国东北某市心理研究所曾针对少年罪犯进行过一次非常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童年受到精神虐待是导致他们犯罪的最重要因素,而这里所说的“精神虐待”与“语言暴力”有很大关系。受访的6名少年罪犯口中的“罪魁祸首”就是父母的言语攻击——“废物”“没用的家伙”“猪脑子”“丢人”“怎么不去死”“就知道吃”“是人就比你强”……可以想象,他们的父母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肯定不是心平气和、言语柔缓的,而是大吼大叫、气急败坏的。这些孩子童年的色彩是阴郁的,童年的感觉是痛苦的,实在是令人遗憾不已。可见,妈妈的“语言暴力”真的可以改变(向下的、消极的、负向的影响)孩子一生。这些孩子原本也是祖国的“花朵”,却过早地凋谢,甚至还要在牢狱中改造。
妈妈一定要觉察自己的坏情绪,寻找情绪失控的各种“节点”,发现愤怒背后的原因,学着不埋怨、不丧气,温情包容,别让自己的大吼大叫成为孩子童年的阴影。对孩子,不要理直气壮,而要理直气平、理直气和。有理,也要心平气和地说,做到“平”与“和”,才会让孩子从心里感觉舒服。有理不在声高,“低声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孩子有一个情绪平和、不吼不叫的妈妈,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财富。对男孩而言,妈妈可以帮他正确认识女性,培养他具备细心、善良、温和有爱的特性。他将从妈妈身上了解异性,学会与异性相处。母子关系也会影响男孩未来婚姻的格局。对女孩而言,妈妈可以帮她建立温柔、贤淑、安静、内敛、守正的女性形象。妈妈的性格、智慧、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态度等,能够塑造女孩的情商,决定女孩的人生高度。
妈妈的好情绪,可以让家庭的磁场、夫妻关系以及孩子的情绪都变得更加稳定,而且平和讲理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效果要比情绪暴躁、大吼大叫强太多倍。好情绪让妈妈不仅不会失去什么,反而获得很多,自己、孩子、爱人、家庭都受益了,这着实值得庆贺。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孩子是家里那个最会察言观色的人,他会根据妈妈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情绪。比如,妈妈很开心,孩子一定也很开心,甚至会尝试放纵一下,这时的他会非常放松。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对妈妈情绪的感应及“随之应对”的表现越是明显。而相应的,如果妈妈不开心了,孩子也会变得小心翼翼,说话也会多想想,他会观察妈妈的表情,并尽量减少自己在妈妈面前出现的次数。如果妈妈问话,他也会表现得很积极,他甚至会用各种笨拙的方式来讨好妈妈,只希望妈妈能恢复快乐,能让他感受到快乐所带来的温暖。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切都要看妈妈脸色行事”。你的“另一半”又何尝不是如此?当然,如果他也同样脾气暴躁,那面对“大吼大叫”的你,家庭战争真是一触即发。
可见,妈妈的情绪才是左右全家情绪的关键所在,或者说妈妈情绪的好坏决定着家庭是否能和睦、温馨。实际上,妈妈就是一个家庭的灵魂,而孩子跟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妈妈的情绪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努力做一个好妈妈,就先丢掉坏情绪吧。当孩子的记忆中填满妈妈的温暖与爱,你的家庭生活必定也将在这温暖与爱中越来越幸福。
关于“不吼不叫”我就说这么多吧,以下讲讲“儿童敏感期”。
敏感期,最早是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提出来的。所谓敏感期,就是孩子在0~6岁这个年龄段,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突然对某种特定的事情或事物非常感兴趣,甚至表现出一种狂热的状态,这种状态直到满足他内心的需求或敏感度下降或被人为地阻止而停止。
教育研究与实践证明,如果孩子能顺利地度过敏感期,他的心智发展就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但是,很多妈妈根本不知道孩子有所谓的敏感期,甚至连幼儿园的老师也不知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遗憾。
那么,敏感期都有哪些表现呢?简单举例来说吧,比如:
孩子刚出生时,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却不喜欢彩色气球;他不断地吃手,会抓东西时,什么都往嘴里放,妈妈拦也拦不住。两岁左右的孩子会突然变得爱骂人,甚至是说脏话。两三岁的孩子愿意做某件事时,会乐此不疲地重复做,如果事情不合他的心意,他就会要求重来,喜欢关注非常细小的事物,如头发丝、纸屑等。三四岁的孩子表现出叛逆的一面,爱跟父母“作对”;突然变得爱咬人,甚至是打人;喜欢捏软软的东西,如香蕉等;喜欢玩水,玩沙;喜欢插孔,找洞洞;喜欢捉迷藏,而且你找到他,他才会高兴;不停地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喜欢观察别人撒尿、洗澡,对身体非常感兴趣;想跟父母、老师结婚,会“爱”上同龄的小朋友;男孩把自己当作大英雄,女孩把自己当成小公主。四五岁的孩子会到处乱涂乱画;听到音乐后就会扭动身体;喜欢问一连串的“为什么”……
这一切,在很多妈妈看来,就是莫名其妙、无理取闹、任性妄为和不听话……于是就去限制孩子,甚至打压孩子。而事实上,这些情形都是孩子在不同敏感期的正常表现,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这些情形出现,无论是中国的孩子,还是外国的孩子,无论是现在的孩子,还是100年前的孩子。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只是我们忘记了,或者也同样被父母忽视了,但这都不足以成为我们忽略孩子敏感期的理由。我们更不应该因此而打骂孩子,或采取其他粗暴的措施去教育孩子,这样做只会过早地结束孩子的敏感期,给他造成心理伤痕,甚至严重影响孩子心智的发展。还需要提醒的是,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也不是固定的,而且处于同一个敏感期中的孩子的表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不可否认,敏感期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不要想当然地教育孩子,不要错过孩子的敏感期,而是要善于捕捉他的敏感期,并顺应他的敏感期,给他足够的爱与自由,让他健康快乐地按照客观规律成长。教育,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为孩子做了什么,而是我们不为他做什么,其实就是欣赏他,等待他自动自发地成长。否则,可能就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断送他本应该拥有的美好人生。
尽管如此,很多妈妈依然不知道孩子敏感期的种种表现,不知道如何去发现孩子的敏感期,也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敏感期。所以,希望借由这本书帮助妈妈读懂孩子的敏感期,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
本书按时间顺序,全面解读了0~6岁孩子会出现的视觉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口手敏感期、行走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审美敏感期、执拗敏感期、性别和出生敏感期、婚姻敏感期、身份确认敏感期、绘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27个敏感期的100个细节,最大程度地呈现了孩子在各个敏感期的表现,并提供了不吼不叫应对各个敏感期科学、有效的实用方法。
看孩子不顺眼,其实是我们的修养不够。孩子的成长之路,也是我们的修行、改变、提升之路。所以,好好学习吧,妈妈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这就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善待。
再回到本书的主题:读懂儿童敏感期,你还忍心冲孩子大吼大叫吗?不用急着回答,先开卷阅读吧,希望你读完这本书后再来认真地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一部能够揭示0~6岁孩子成长奥秘的家庭教育图书,一定能让妈妈、孩子以及整个家庭都受益。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妈妈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度过敏感期,为一生的成长奠基。祝福你,祝福你的孩子!
鲁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