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不吼不叫,帮孩子度过敏感期

敏感期不只是孩子成长中的敏感阶段,也是妈妈生活中的敏感阶段。妈妈不能什么都不做地放任这段时间流逝,但也不能在这一时期太过紧张。而是需要带着爱心去观察,并适时运用智慧给予孩子帮助,抓住各种关键点,不吼不叫,帮他顺利度过这些敏感期。

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固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

其实孩子各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有的孩子的某些敏感期可能很早就出现了,有的孩子则出现得就比较晚,甚至有的孩子直到成年以后才出现某些敏感期;有的孩子敏感期的表现并不太明显,有些敏感期刚出现就消失了,而有的孩子的某一敏感期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既然孩子的敏感期没有确切的出现时间,我们应该如何确定他是不是进入敏感期了呢?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从他的各种行为表现来推测他是不是进入了某个敏感期。

在观察之前,需要先认真了解一下在各个敏感期中,孩子都可能出现哪些特殊表现。比如,在秩序敏感期孩子会表现出对物品摆放顺序的格外坚持,对穿衣顺序的严格执行等。当我们发现孩子因为这样的事情而表现出急躁情绪时,就代表他已经进入秩序敏感期了。还比如,书写敏感期的孩子会笔不离手,喜欢四处画线、画圈、戳点点等。当孩子出现这些比较特殊的行为表现时,就要注意,这可能就意味着他的某一敏感期已经到来了。接下来就可以针对各个敏感期孩子的不同表现,来采取应对措施。

不过,每个孩子都有自已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孩子。敏感期教育只是一种比较笼统的教育方法与模式,具体的施教,还要从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要从他的实际表现分析思考。

另外,妈妈的认真观察只是为了确认孩子已经进入了哪一种敏感期,并不是帮孩子挑选或回避敏感期。即便孩子出现了执拗敏感期、诅咒敏感期,也不能强硬地阻止他,而是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去应对。

越到此时,妈妈就越要显现出身为教育者的智慧来,要用爱的眼光欣赏孩子,并用爱的胸怀包容他。在他的敏感期出现后,多给予引导与关爱,善于发掘独属于他的特质与潜能。因为任何一个敏感期都蕴藏着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要尽可能让敏感期在孩子的生命中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孩子敏感期内,尊重他的发展,给他充分的自由

当孩子处在敏感期时,如果妈妈从自己的意愿出发,给他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约束,使他不能自由发展,那么他的敏感期也许就会过早地结束。而这样一来,他的心理需求可能就得不到满足,与之相应的能力也就无法得到及时的锻炼与提高。

举个例子来说,生活中有很多妈妈最看不得孩子爬上爬下,一旦他想要爬高,妈妈就会立刻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并不断地给他讲爬高的危险性。最终,孩子就被剥夺了任意探索空间的行动自由。但这样一来真的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位妈妈说:“我儿子在3岁时,喜欢爬上爬下,喜欢踩着马路牙子走路,喜欢一级一级地上楼梯后再下楼梯。他还爱上了捉迷藏的游戏,经常躲在窗帘后面、茶几下面、衣柜里面。其实一开始我总觉得心惊肉跳,怕儿子一不小心摔了、碰了,我也无数次地想跟在他后面说‘不’,但最终我还是忍住了。因为我觉得如果我那样做了,儿子的自由与发展空间无形中也就被我束缚了。记得书上说,儿子这样的表现代表他进入了空间探索的敏感期,我相信他所有的行为都是他自我发展与锻炼的需要。”

这位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处在敏感期的孩子有很多行为也许在我们看来是怪异的、幼稚的,甚至是毫无道理的,但他却能够从这样的行为中获得满足感,这是他内心的一种需求。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敏感期不仅仅是孩子内心发展的需要,更是他自我提升的一种需要。

如果这位妈妈当时就对孩子说了很多“不”,制止他登高、爬楼梯、钻衣柜的行为,那么也许当时孩子会变得乖一些,可他的空间感与立体感的培养却受到了阻碍。由于在空间敏感期中缺乏对孩子空间探索能力的培养,那么日后孩子在学习几何时,也许就会遇到空间建立障碍,他的学习自然也就会遭遇很大的困难。

事实上,孩子的各种能力发展可能都会经历一个特定的敏感期,这会激发他的潜能,使他的各项能力在看似玩耍的行为中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所以,孩子处在敏感期时,只要不是危及健康或安全的原则问题,就要给他一个足够的活动空间。妈妈此时应该放慢脚步,学着去适应孩子的活动节奏,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尊重他的成长,给予他最起码的信任,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协助他,但一定不要随便干预。这样,我们才不会人为地给孩子增加过多的限制,也才能助孩子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

用爱和智慧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让他感受到我们的爱

3岁多的孩子会突然发现语言的魅力,有时他会没完没了地学人说话,有时他又会乐此不疲地冒出一句又一句“粗话”;4岁多的孩子可能又会陷入某种情感之中无法自拔,他经常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哭泣,突然就感到自己很委屈;他还可能会拿着笔到处乱画,在所有原本很干净的地方留下他那并不高明的“大作”……

在一个又一个敏感期中,孩子会做出很多令我们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有时还会让我们无比头疼,有时甚至会使我们倍感愤怒。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做?表达愤怒吗?还是换一种表达方式呢?

4岁的女儿刚一回家就对妈妈说:“我讨厌爸爸。”妈妈惊讶地问:“为什么?”女儿忽然哭了起来:“爸爸和人吵架了,他是大坏蛋!”

原来,刚才爸爸和超市的收银员发生了口角,忍不住骂了几句,结果这种情绪传染给了女儿。妈妈拍拍女儿的头说:“爸爸并不是故意的。”说完,她连忙向一旁站着的爸爸使了个眼色,爸爸赶紧过来说:“刚才的确是爸爸的错,不该骂人。宝贝吓着了吧?爸爸下次一定改正!”听了爸爸的话,女儿从一开始的哭泣慢慢转为了抽泣,后来点了点头说:“爸爸,我原谅你了。”

这个孩子显然处在情绪敏感期,而妈妈和爸爸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们成功地处理了孩子的情绪。

事实上,当孩子处于敏感期时,他的各种情绪也同样是敏感的,妈妈如果能用爱给予孩子包容,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不会被不安所占据;如果能采取智慧的处理方式,那么孩子就会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他的不良情绪也许很快就会消除。

另外,孩子在某些敏感期所做出的看似出格的行为,无论是骂人还是捣乱,其实都只是他敏感期的特有表现。要宽容看待,不要训斥他、吼他,如果实在无法忍耐,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以减弱他对某种行为的兴趣。

而当孩子对他自己的行为产生情绪时,妈妈也要及时用爱来缓解他的情绪。比如在秩序敏感期中,孩子会坚持自己穿衣服的顺序,但他又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一旦妈妈不小心违反了他的秩序,他就会变得急躁起来。这时妈妈也要用爱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要理解他想要遵守秩序的心理,适当地顺从他的意愿,尊重他的成长。这样孩子才会更加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的潜能也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并在他的生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给孩子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对他适时协助,而不是干涉

曾经有妈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脾气太不好了,他总是动不动就用哭闹来表达他的不满。我对他已经很言听计从了,他想要的东西我会给他,只是在他做错的时候我才会纠正他。可每次纠正他的时候他都会无理取闹,他才4岁,却已经如此任性,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是不是有狂躁症呢?”

我们也许没法完全弄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孩子正处在敏感期,而我们的某些行为阻碍或干涉了他敏感期的发展,那么他就会用发脾气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假如他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安。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难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为了降低孩子发脾气的概率,就要为他布置好丰富的学习环境,尽量满足他在敏感期的各种需要,根据他成长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敏感期来给予他最为适宜的“营养”。

比如,当孩子的感官敏感期到来时,要尽量为他准备可以刺激他感官发育的各种物品;当孩子进入空间探索期时,则可以为他准备积木等玩具,或者带他体验各种空间;当孩子进入情感敏感期时,就要多倾听,用耐心与包容缓解他多愁善感的情绪;等等。

为孩子布置环境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以成人的理解来判断孩子需要什么,而是要从他敏感期的发展特点以及他自身的实际需要,来决定给他准备哪些东西。而且,当孩子在妈妈准备好的环境中活动时,在保证孩子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妈妈就不要再插手阻止他的某些行为了,尽管那些行为在妈妈看来也许有些不卫生,但那却是孩子敏感期中十分重要的体验,要让他在这个环境中尽情去体验、感受。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因为需求被打断而产生不满情绪,他的敏感期也就不会因为我们的干涉而停滞或消失。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孩子自己就可以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的生长适宜或者必需的东西,这就是他内在的敏感性在对他进行指引。对此,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因为他进行了看似不合常理的选择而阻止他的行动,也不要强硬地让他服从你认为好的选择,你只要安静地看着他接下来的行动就可以了,他总会通过自己的各种体验来学到知识,这才是他能从环境中所得到的最大收获。

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帮助他顺利度过敏感期

类似下面的这些抱怨,妈妈们熟悉吗?说过吗?

“这孩子的执拗敏感期怎么那么长呢?”

“敏感期,敏感期,什么时候能不敏感了啊?”

“好想孩子的绘画敏感期赶紧出现啊!这样就能加强对他的培养了,我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

生活中很多妈妈都会发出这些抱怨或渴望,但孩子的敏感期不是人为控制的,出现或不出现,持续多久,都是孩子自然生长的结果,我们急不得,发愁也没用。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太强调孩子的某个敏感期,可能会使他对那个敏感期产生一种畏惧感,也许这种敏感期就会推迟到来,甚至干脆消失。而如果我们太排斥某个敏感期,孩子内心的情感也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

所以,我们的担心着急都是没有用的,敏感期是一段很奇妙的时间,这段时间不能被忽略,更不可能直接跳过。最好的做法就是,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陪他一起平稳顺利地度过敏感期。

快5岁的儿子告诉妈妈,他爱上了幼儿园的园长老师,想和她结婚。但他很痛苦,因为不管他表现得多好,园长老师也从来都没有很特殊地对待过他。

妈妈觉得好笑,不过她没有阻止孩子这小小的“爱情”,只是偷偷地告诉了园长老师,老师答应这位妈妈,在可能的情况下,她会多和孩子聊天,对他好的表现多给予鼓励。

儿子幸福地度过了一段时光。不久,妈妈发现他似乎没有再那么频繁地提及园长老师了,一问之下,儿子很平静地回答:“我已经不想和园长老师结婚了,我发现好像只有年龄差不多的两个人才能结婚。”

这位妈妈的做法就是一种耐心等待,孩子思想与情感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妈妈需要耐心地等着他成长。孩子自己会逐渐对世界产生认识,而事实也证明他最终的确认识到结婚的一个基本要素——两个人年龄应该相仿。

由此可见,孩子要形成某种正确观念是需要时间的,他必须要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亲自去体会、感知各种事情,那样他才算是真正有所成长。我们不能奢望他像成年人一样一下子什么都明白。

另外,我们从这位妈妈的身上还要学到一点,那就是在耐心等待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做些什么,要有耐心地、适时地给予孩子引导、帮助与配合,这样他才能顺利地度过每一个敏感期。 bjy5FZtR7C/cm97PG2AHi8S7+xQJb0fS0UwHITgacJ2pMXy+3RkRDIHSYine4Q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