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先秦音乐美学思想 |
先秦时期的江南除了有青铜乐器的辉煌外,其音乐美学思想也很丰富。春秋至战国末年,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大变动,政治经济获得大发展,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空前繁荣,音乐美学思想得到长足发展,呈现出儒、道、墨等百家争鸣的局面。
我国古代道家著名的音乐美学思想家老子、庄子出生并成长于古安徽北部。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又称《老子》)中。老子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家中老子被尊为道祖。老子主张“大音希声”,《老子·同异》记载:“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蔡仲德认为:“‘大音希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就‘道’本身而言,指出‘道’的一个特性——听之不闻而蕴涵至和;一方面是就合乎‘道’之特性的音乐,即理想音乐而言。” 老子还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的观点。
庄子,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宋国人,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的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 和“清静无为”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其音乐美学思想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自然之乐的崇拜。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 三种,他崇尚“天籁”独有的“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的境界,反对人的主观作用,以恬淡平和为准则。
结语: 先秦时期,江南音乐发展处于萌生起步、蹒跚前行的过渡时期,为此后秦汉江南音乐的发展与特色形成打下基础。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乐舞是远古时期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内容与生产生活、宗教巫术相关;音乐构成较为简单;节奏在远古音乐中占重要地位;原始先民在这一时期发明了各种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也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明。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江南地区先民从原始氏族社会开始,在经历了奴隶制后,于战国时期初步确立了中国的封建制度。至战国末年,江南地区的音乐已向更加繁荣、更高水平发展。与远古时期不同,此时的音乐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乐器种类数量增多,乐器形态、材质、制作工艺与远古时期相比有了进步,出现了大量的青铜乐器,呈现“钟鼓之乐”的盛况;江南地区以“老庄学派”为代表的道家与诸子百家一起,掀起了中国古代音乐思想史上最为活跃、学术空前繁荣的时期。
从河姆渡人的音乐文化到吴越人的音乐文化;从骨哨、陶埙到青铜铸造的涡纹兽面纹镈、甬钟;从探寻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的音乐生活到品味吴越先民诗歌中的悲欢离合……这正是江南音乐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远古到先秦,无论音乐活动、乐器制造、诗歌创作还是音乐美学思想的提出。数千年后,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仍然能窥见江南音乐历史的原始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