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教30年,历任班主任、一线教师、学校管理者,有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扎实的一线教学功底和丰厚的学校管理经历,各种奖励称号荣耀从教生涯。从市级教坛新秀、省级优秀教师,到2015年入围“中国最美校长”评选,她践行“建设嘉铭新秩序,开启发展新纪元”的理念,进行了德行教育体系构建和德行实践课程建设工作,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阅读主导及学科回归”,短短三年的教学改革,使学校实现了“朝阳品牌校,北京市名校”的目标。她就是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校长李升华。
她喜欢别人称她“李老师”,因为她有很深的教师情结——“我从小就喜欢当老师,家里人都在当老师。”
“李老师”不属于伶牙俐齿型,平时只有简单的交流、干脆的言语。但只要谈起嘉铭分校,“李老师”便会让人领教到她的滔滔不绝、眉飞色舞。
嘉铭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没有逃得过“李老师”法眼的。用老师们的话说,“她记性超好!”全校一百多位教职工,每个人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和个性特点,“李老师”像个称职的大班主任,说起来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尤其能如数家珍地说出每一位教师取得的各种成绩和荣誉称号。
对于管理学校,“李老师”很有一套自己独到的方法——率先垂范,坚持到底,奖罚分明。
校长身份的“李老师”,思维前瞻,雷厉风行:2011年,开始尝试九年四段优化课堂模式探索;2012年,嘉铭分校率先把书法课和形体课纳入学校课表并在全校推广;2013年,推出“全学科阅读主导教学方式”和“学科回归、学科融合教学改革”……短短二三年,风生水起的“嘉铭”就成为业内的佼佼者。
“李老师”很多时候是和善的,逢年过节,她总会自己出钱买礼品慰劳学校的员工,平日也经常买来水果、饮料分给员工。学校无论哪位老师有事,她都会仔细过问并热情相助。
“李老师”是一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直爽人,工作中出现什么问题,她会不留情面地对当事人进行严肃批评和处理,用她的话说就是“教育无小事,事事需用心”。
学生最爱去的也是“李老师”办公室,和她谈心,反映问题。所以,在“李老师”的办公室,你会经常遇到边吃着她买的棒棒糖边跟她聊天的学生。每每学生提到诸如假期作业、评优公平、班级活动等等问题,她总是亲自落实并予以答复。
“李老师”还很爱美,半长的卷发、淡淡的妆容,衣着知性而优雅,或长裤款款,或长衣飘逸,或简单裙装。她不喜花色,只喜欢素色搭配,尤其喜欢黑色衣服上跳跃着一枚花色胸针,或用一条腰带、一条小丝巾点缀。
闲暇时,“李老师”也会跟大家“八卦”网购的种种,原来,她也是网购的支持者。
(孙新)
“嘉铭分校的探索,对目前正在朝阳区推行的义务教育学区化综合改革、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成功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2014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教科研大会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召开,“嘉铭”的展示获得了与会专家和教育同仁的高度评价。
坐在台下的嘉铭分校校长李升华思绪万千:嘉铭分校三年来的飞速发展,不仅是对她心血的回应,更是她挑战自我和自我突破的不凡历程。
2009年,李升华来到陈经纶中学,经历了一个自我彻底否定的痛苦过程:以前在外地做过八年行政工作,认为自己还行;调来北京后老老实实地教了八年书,认为自己很棒;2009年8月进入陈经纶中学,感觉自己有了差距。
压力变成了动力。在经纶的六年,她从德育主任成长为德育副校长,2011年,她担任了嘉铭分校校长。自我反思、不断改变,让李升华快速成长起来。
当成绩成为学校可见的辉煌时,人们往往会想,这个学校的校长一定是具有发展眼光和领导力的人,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这个校长曾经的彷徨和纠结。
2009年8月,在嘉铭分校建校的第七个年头,李升华走进了这所学校。她深知责任重大:陈经纶中学要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大,嘉铭分校的发展被定位为“朝阳区有影响力、北京市有一定地位的”首都名校的分校。嘉铭,应该成为集团发展之劲翼。
在这样一个变革时期加入嘉铭,她的头脑中忽然闪现“七年之痒”这个词。因为在李升华看来,经营学校的发展就像经营婚姻。
在“七年之痒”之际走进嘉铭,李升华认为,自己应该首先了解这个学校的发展历史,审视学校存在的价值和面对的问题,并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置于一个陀螺架上——只会旋转,没有方向。人,要明白自己想干点什么,应该干点什么,能干点什么,无论自己居于哪个岗位。
她思考着,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学校的最高管理是文化管理,学校的最高建设是文化建设,它们是贯穿于学校中且如同“魂”一样的力量要素: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
嘉铭分校成立以来,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建校以来,依托陈经纶中学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历任领导致力于夯实基础、追求一流的成绩,为嘉铭分校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办学基础,使嘉铭分校具备了一定的办学实力。
接手嘉铭分校之后,李升华明白,自己肩负着继承经纶九十年传统的重任,要承袭嘉铭近十年的积淀,旗帜鲜明地形成嘉铭的风格,“要在这个基础上,打造和提炼嘉铭分校的特色和文化!”思路一理清,行动即开始。
嘉铭分校要办成具有可持续发展力和具有办学品质的学校,必须坚持“文化立校”的根本。嘉铭分校的学校文化是要建立“最适合的,最有保障的,最有特色的”教育氛围,以“老实、宜强、勤奋、创新、奉献、和谐”作为嘉铭精神,着力打造“书香敦品,德行励学”的文化建设特色,以“德行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让孩子们坚持内心的纯洁、品行的仁厚,获得终身受用的为社会和他人认可的立身的本领,实现“学得踏实,玩得尽兴,行得方正,说得高雅”的学生文化建设目标;要通过德行施教和施教德行去影响、培育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从踏入嘉铭的第一天起,就在接受熏陶,收获知识,提升内涵;要通过学校德行文化的氛围去完善、提升每一位教师,让他们在登上嘉铭讲台的那一刻起,就用智慧点亮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用微笑装点课堂,用严谨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理解与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
带着经营婚姻一样的深情和精心,李升华与嘉铭人一起行动起来。
作为一个校区的负责人,李升华执着而又坦诚、平实而又深邃,她真实地想,真实地说,真实地做。她在管理中努力学会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捕捉新机遇,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机制。
“嘉铭现在就好像处在一座高架桥上,是架桥还是回环向前?”她说,“我希望团队中不断有一个点子,产生一个构思,更要调动一个团队来实现。”一项工作使人有了积极性便是点子的副产品,就是人们最推崇的“点子效应”。在探索的过程中,嘉铭人尝到了甜头。
面对学校在教学方面已取得的优秀成绩,李升华对全体教师说过这样的话:学校的办学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水平,实现的途径有两条: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和建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她说:“嘉铭分校要打造通过教研组和学科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并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落实陈经纶的办学理念,提升嘉铭的办学质量、特色,这是嘉铭发展的康庄大道。”
“学校管理中,管理者一定要做施足底肥的事,再就是剪枝,教师专业发展的花一开,必定结出学生全面发展的硕果,通过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用学生的发展证明教师的能力;教师的管理不能单纯依靠行政管理,要通过教研组和学科建设来落实,这样才能通过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2012年学年工作总结大会上,李升华对学校改革和发展这样比喻。
李升华就这样带着领导班子,做起了施足底肥的工作。
教学工作最具生命力的状态必定是全体教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教有定则,特色纷呈”。回顾嘉铭的发展,审视嘉铭取得成绩的历程,不难发现:嘉铭分校发展的根本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施教能力和水平;嘉铭分校办学的个性化,是具有经纶特点的定位、特色、标准、品质和经验,通过加强学科建设,继承陈经纶中学办学传统,提升教研组能力,提升办学质量;嘉铭教研组学科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最具优势的起跑平台。
因为领导者施足了底肥,嘉铭分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个人施教特色和课程设计、实施的能手,仅仅几年,嘉铭分校的办学便风生水起。
2015年,李升华入围“中国最美校长”评选。
“与其伪装自己,不如做真实的自己。”李升华是一个率真和坦荡的人,对于成绩,她既欣慰,又有些惶惑,前行的压力更大了。
刚接任嘉铭分校校长的头一年,李升华感觉自己欠缺很多,因为自己一直在中学工作的缘故,与小学教学有距离感,因此她无法走进课堂去评价一节课,她认为这是作为校长很惭愧的一件事。于是,她自己努力去尝试,深入一线去感受,一年多来,每次走进教室听完课,她必定要参加评课,有时发表自己的建议,有时就只是认真记录别人的评价;尤其是教研员走进校园时,她必定全程参与,认真聆听,每周听课不少于三节,在每次与教研组长沟通时,必定要请教教学方面的问题;抽测、检测的试题,她都要去做一做,有教师要做展示课,她全程参与试讲、教案修改和评课。时间绝对能积累财富,现在,当她再走进小学部的课堂,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一点建议,和教学干部、教师一起研讨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老师的赞许时,她都会有一种成长的喜悦,因为她相信他们对她的赞同绝不掺杂附和和恭维。
作为一个校长,李升华在严格和公正中,对身边人充满热情和关爱。她关注身边的每位教师,善用夸张的手法激发热情,因为她认为学校的每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每个人都重视自己,所以要学会重视每个人。考试取得好成绩了,她要给他发个短信祝贺一下;赛课成功了,她得给他打个电话;获奖了,她要走进办公室祝贺他。
小乔老师物理成绩很棒,她在全体教师会上封其“朝阳物理第一人”的称号;刁老师带领孩子们在近两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不断取得成绩,在全体教师会上,她连续表扬四次,并在校园大屏幕上滚动播放,刁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
说起刚刚结束的2014—2015学年工作,她感动,全体教师竭尽心力地付出和一如既往地努力,让每个人身上的每个故事都那么动人。三年级的冯老师期末阶段生病,不用学校安排,一早,便有同年级的四个老师主动走进班级管理班级、代课,大家自觉分工,各司其职,学生的学习进度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中考和小学质量检测结束后,嘉铭分校又取得朝阳区领先的好成绩,而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还有遗憾,得找机会和下一届老师说说。
于是,2014—2015学年总结大会上,李升华提前为40位全体提名的优秀教师每人写了一条短信,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表达赞美和感谢。结果,短信引起的轰动超出意料,那几天的嘉铭教师群中,晒短信成了时尚,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条短信,让李升华了解到嘉铭教师所求之简单,与每个人的辛苦付出相比,一条简单的短信何以相称,老师们却如此满足!
这件事引发李升华更多的思考:校长,应该学会更多地给予老师们精神上的满足,让老师们通过简单的方式获得无上的快乐。
今天的李升华,满怀信心带领嘉铭人,以文化滋养精神,以理念引领团队,以行动铸就品牌。
(于永涛)
九年四段办学模式,是指在坚持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整体育人目标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校办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将九年义务教育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5年级),第三学段(6~7年级),第四学段(8~9年级)。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加强教育的衔接,并重点对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教育评价无痕迹衔接的设计,实现自然、顺畅、科学贯通的教育,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
九年四段教育模式的建立与特色的形成,无建模思想引领,也无任何教学流派为依托,如何完成?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给出了答案:三年多来,从36个教学班,每天发生的228节课中思考、积累、创新。
问:嘉铭为何要开展九年四段优化课堂模式探索?
李升华:从2003年办学伊始,嘉铭分校就确定了办学的高标准,并全盘移植了陈经纶中学的管理体制和办学经验。经过近10年的实践后,学校开始思考:嘉铭分校的可持续发展力究竟在哪儿?有没有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思考?我们有没有抓住教学中最具有核心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教学研讨是关注在教师怎么把学生教会上,还是真正落实在了学生怎么学会上?让学生学会需要从哪些环节着手?嘉铭分校36个教学班每天发生的228节课,它们之间有没有共性的东西,40分钟教学过程中最具实用价值和最具效益的环节是什么?
一系列的冷静思考与不断自问后,2011年9月开始,学校确立了“建设嘉铭教学新秩序”的工作目标,组建九年四段大教研组,提出以“教学目标最明了,教学流程最简洁,教师指导最精辟,学生参与最广泛,学习效果最优化”为内涵的嘉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在总结与反思中,逐渐完善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九年四段学段教学特色打造。专家认为,嘉铭的探索对全区推行的义务教育学区化综合改革、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成功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问:为何说嘉铭九年四段优化课堂模式构建,无建模思想引领,也无任何教学流派、教学模式为依托?
李升华:嘉铭分校优化课堂模式的构建探索,从一开始就定位“构建适合嘉铭课堂教学现状的科学、简约、有效的课堂环节”,我们没有对某一种模式的模仿,也没有寻求科学理论的支撑,因为每个环节都是未进行预设的。来自一线的教师有教学规范的素养和对教材及大纲理解把握的能力,教师对课堂有深刻的理解,我们只是集中了全体教师施教过程中最精彩、精致的环节,集中了每位教师最科学有效的策略,并通过重组、整合和再加工,逐渐形成的。
问:嘉铭九年四段优化课堂有哪些特点?
李升华:优化课堂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见效的因素”——学生主体参与度,并把它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特点之二,是体现了“习惯奠基,学法支撑,教学促进”的师生观念。特点之三,是践行了“依托学科研究,推出普适性的教学模式;依托教学管理策略,抓实常态课的教学质量”的教学提升策略,疏通了打造优生的主渠道——课堂。
问:九年四段优化课堂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李升华:我们把嘉铭九年四段优化课堂与巴班斯基教育专著《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中对优化教学的阐述进行比较,它体现了以下几个核心思想:
教授最优化的第一个方法是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第二个方法是教学内容符合教学任务,突出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第三个方法是选择最适当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提问、新知学习、练习、巩固、作业、小结等的顺序;第四个方法是教师自觉地为完成一定教育教学任务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五个方法是对学生采取区别对待和个别对待相结合的方法,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最优地结合起来;第六个方法是采取专门措施来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第七个方法是按照最优化准则来分析教学效果和师生的时间用量。
问:九年四段优化课堂推进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升华:优化课堂模式探索走到今天,我们欣喜于它给学校带来了很多收获: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益,丰富了课堂内涵,提升了学生能力;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升了教师的施教能力,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教学氛围。
2011年,嘉铭小学部获得朝阳区“首批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素质教育和评价“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获得中国教育盛典“最具幸福感的学校”荣誉称号,2014、2015年,分别以平均分530分、531分,优秀率96%、93%的成绩蝉联朝阳学校之首,并被京城媒体称为“北京市最牛学校”,2013、2014年中小学教学考核全优……嘉铭分校以办学的综合实力向嘉铭社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陈经纶中学赢得了荣誉。
在嘉铭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我们更坚信嘉铭具有的可持续发展力,更欣慰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2014、2015年朝阳区科技创新大赛,嘉铭分校有近八十项参赛,占朝阳区参赛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有二十多项晋级市级比赛且获得多项金奖,并参加全国联赛获奖;机器人社团近45人参加世锦赛和亚锦赛分获金奖,成为北京市获奖最高的代表队;艺术社团多次获得北京市一二三等奖;2013年被评为朝阳区科技示范校和朝花艺术团……这些成绩来自课堂,来自自主实践的灵感,也是优化课堂的辉煌成果。
问:目前,有关九年四段优化课堂有哪些新的计划与目标?
李升华:2015年,我们将在确保优化课堂的前期成果、站稳优质教育的脚步的基础上,致力于引导并指导全体教师,对九年四段优化课堂模式进行理性思考并主动深入落实,进而形成教师个人施教特色,即站在中高考制度改革渐趋成熟和逐步推广的背景之下,对课堂教学方式再进行思考和整合,强化“减负落实”纳入师德建设体系中;强化“多元作业”融入常态规范要求中;强化“常态监控”进入教师评价标准中;强化“校本材料”深入国家课程使用中,与教育要求合拍并入轨。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嘉铭分校为孩子创设的必定是幸福的乐园、自信的舞台、成长的摇篮、成才的沃土。
(段飞)
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十二年办学探索,在“老实做人、勤奋做事、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经纶精神引领下,践行“全面地修养,坚定地爱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的全人教育理念,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最有保障的教育,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提供最有特色的教育。
首先,教研组学科建设全面推进“人人参与、人人提升”的科研氛围与嘉铭分校九年四段的办学特色相融合的教改,真正根植于学生发展实际和课堂一线实践,形成的是“科研兴校、科研自强”的氛围和认知,也促进了“依教改而发展,依教改而领先”的科学行动。
其次,嘉铭分校大教研组的建设,通过“教研组发展思考、教研组教学评估、教研组框架备课、教研组学科研讨活动、新技术新标准实施”实现了教研组发展的与时俱进和服务实效性,教师团队成为“教学观念新、基本功过硬、教学特色彰显”的优秀团队。
嘉铭分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定位是“儒雅、和谐、多元、开放”,嘉铭教育必须教会孩子坚守德行、崇尚修养才能让知识教育绽放文明的光华。嘉铭分校以小学部为主体,通过德行教育的实践主线,形成九年四段的阶梯链条,让嘉铭分校的学生身上呈现经纶特质:崇尚在认同中激发热情,在规范中回归本性,在个性中张扬人性。学生由爱己到爱人、人爱,使个性得到提升。孩子们懂得挚爱同学、老师、学校,挚爱社会、民族、国家,他们追求的快乐在于得学之乐,耐学之苦;学会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善于表现自我,得到认可。
校园文化布置融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为一体,以传统国学为依托,进行“做人”教育思想的渗透,是我校教育思想的体现。嘉铭的环境建设要通过愉悦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学校就是我的家”。本着“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生动”的宗旨和“传统文化、学生参与、人文理念、书香特色、生态观念”的理念,让校园的处处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打造嘉铭特色的教育。
(1)让每一个学生插上艺术的翅膀。嘉铭分校着力打造九年四段教育的特色,以“高段课程下移,跨学段兼课,校本课程支撑”的方式,实现了嘉铭艺术教育的百分百,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辅导下,感受艺术的趣味,接受艺术的熏陶,长养艺术的智慧。
(2)让每一个角落绽放艺术的花朵。嘉铭分校将“每一个学生都是艺术家,每一个角落会开花”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对校园橱窗、走廊、墙面、柱子、洗手间进行合理地利用和开发,用不同的色彩和艺术风格把学校装点成艺术的天堂。学生们一踏入校园,就会被学校浓郁的艺术氛围感染,体验到美的愉悦;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3)让每一个学科得到艺术的浸润。学校开展了艺术教育向其他学科进行渗透的尝试,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得到了发挥,思想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4)让每一项活动成为艺术的平台:①多样的社团,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机会;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是嘉铭分校的传统项目;③让学生走出去参加公益活动,开阔眼界;④师生交流,提升社团水平和影响力。
(1)学校完成了《九年四段学生实践活动手册》上下册的编写,完善了以“规范立德、正行育德、怡情养德、感恩怀德、励学尚德”分别作为月主题的实践活动体系,形成了以学生个体需求和特长为基准、以社团建设为支撑、以年级和班级为单元的活动模式。实践活动手册为每个学生每学期提供了35项菜单式活动项目,调动了网络资源、社区资源,实现了在整合中的效果最优化和效应最大化。依托《九年四段学生实践活动手册》制定“九年四段学生德行培养目标”,系统构建了九年四段主题教育活动课程体系,通过学科整合提高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完善学生入学和毕业班工作模式,完成一、五、六、九年级衔接教育课程的编写,实现嘉铭九年四段的有效衔接。
(2)学校将九年四段实践活动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固定主题活动,加强学科整合,提高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寒假“做一个有道德的好少年”实践修养活动、六月份“红领巾心向党”社团展示艺术修养活动等。
(3)依据“嘉铭学子素质教育五四标准”去影响、培育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从踏入嘉铭的第一天起,就在接受熏陶,收获知识,提升内涵。通过“施教德行”去完善、提升每一位教师,即“为师有德、授课有法、施教有格、工作有绩”,也造就了嘉铭教师“快乐于学生的快乐,幸福于家长的幸福,成就于自我的价值,忠实于教师的荣誉”,彰显了嘉铭教师新的人文秩序——“六个一”的特色。全校师生努力践行“常态优质”的理念,“让优秀成为习惯,让榜样成为时尚”成为全体嘉铭人共同的价值取向。
(红袖子整理)
紫藤曼绕中的陈经纶嘉铭分校,在2013年中国教育年度盛典中被评为“最具幸福感”的学校。这所以“儒雅和谐、多元开放、自主创新、合作共生”为办学目标的朝阳名校,越来越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2014年,“儒雅嘉铭”全人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完成,全人教育课程凸显了“基础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模式化、综合课程主体化”的特点。
基础课程校本化:通过阅读主导教学方式(学科融合、三段式阅读),优化课堂模式(全学段全学科、自主参与、合作探究、拓展提升),完成学段衔接教程(如音标教程、理化实验教程)和阅读课程(全学段阅读体系)。
拓展课程模式化包括嘉铭实践课程、嘉铭体育处方课程、嘉铭修养课程三大模块。
综合课程主体化彰显“学科回归本真,学科融合渗透”的特点。
“儒雅嘉铭”课程体系成为嘉铭发展的有力支撑,学段贯通教学、综合实验课的全学段开放、全学科嘉铭阅读时空的使用、学段衔接教程以及“嘉铭静空间”使嘉铭教学呈现了多元绽放特色。这一体系的建立充分凸显九年四段特点,体现梯度变化,形成教育的层次性。依托发展目标体系,构建嘉铭分校课程体系,把九年四段实践活动和国家课程、社会课程、校本课程进行了整合和完善,形成了嘉铭分校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并保证它有序推进、全面落实。
嘉铭分校构建的九年四段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通过研究各个年级学生“行为习惯—自主行为能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科学培养进程,进行衔接性德育的探讨与尝试,在“德行”教育的理念之下,以“正行养德,以德促行”为着眼点,使中小学德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层次递进,螺旋上升。从第一学段(1~2年级)的人生启蒙教育,第二学段(3~5年级)的认知、情感教育,第三学段(6~7年级)的理性、发展教育到第四学段(8~9年级)的尚德、目标教育,学段管理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全面,教育活动丰富,实现了嘉铭教育的有序衔接、分层推进和整体提升。
首先,嘉铭分校教研组学科建设是“人人参与,人人提升”的科研氛围与嘉铭分校九年四段的办学特色相融合的实践,真正根植于学生发展实际和课堂一线实践,形成的是“科研兴校、科研自强”的氛围和认知,也促进了“依教改而发展,依教改而领先”的科学行动。
其次,嘉铭分校大教研组建设,贯通九年管理,分四个学段实施,融会贯通、高端下移、学科融合,实现了教育教学的有序衔接;通过“教研组发展思考、教研组教学评估、教研组框架备课、教研组学科研讨活动、新技术新标准实施”实现了教研组发展的与时俱进和服务实效性。教师团队成为“教学观念新、基本功过硬、教学特色彰显”的优秀团队。
(红袖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