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为什么世界各国如此重视价值观教育

对价值观教育功能的充分论证和认可,是班主任全面实施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从总体上来讲,价值观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对社会发展以及促进教育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

宝贝,有些事你不知道

孩子,今天你一天都待在小柜里,我知道你不开心,尽管你依然冲着我微笑。

孩子,有些事你不知道……

你还不知道为人父、为人母的心酸,你还不知道当我看见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们失去自己的孩子时,我心里有多害怕。

当然,我知道你会这样想:我这一切都是在解释,在为我不愿意管你而贪玩的解释。

是啊,你的父亲还不成熟,但我还是希望你可以成为我的骄傲,在你同龄的小伙伴中长得最漂亮,最可爱,但最重要的是和我在一起最快乐。

开始,我就以为这是个游戏,但当我给你画上了那双眼睛时,你就注定与众不同。每当看到你那双眼睛,我就有很多话想对你说,因为你永远会静静地聆听,永不打断我,谢谢你对我的尊重,也为我今天的过错向你道歉。

我会带着你去看清这校园中每一处精彩,也要带着你去尝尽这世间的酸甜苦辣。

当然,孩子,你会受到伤害,会遇到挫折,但别怕,因为你的父亲会为你撑起一片天空。

(北京市育英学校 刘向娟供稿)

上文是一个初二孩子的日记。班主任为了使学生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特别设计了“护蛋一周”的体验活动,这是一个男孩在活动中写的日记。这个男孩的妈妈读了孩子的日记后,动情地说道:“我读儿子的这篇日记时流泪了,我以前总是觉得他每天稀里糊涂,丢三落四,不懂事,但是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的孩子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男人。”

从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活动中,学生对生命、责任有了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通过“父母角色”的体验,理解了如何做一个父亲,明白了父亲在照顾子女以及家庭时承担怎样的责任,因而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他内心有了这份担当后,他未来的人生发展将会获得更大的动力。

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看待社会、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生命,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形成自己坚定的人生信仰,学会健康地生活,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发挥方向作用、动力作用和养成作用。

从社会发展层面来看,价值观教育是传承社会优秀文化的一种途径,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品格,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教育”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承担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通过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已有文化,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创造新的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为此,积极的价值观教育不仅有助于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而且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

1.他国开展的价值观教育

有中国学者认为,西方价值观教育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是传统价值观教育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教育重视价值观教育这一根本维度,内容为宗教价值观体系。教育者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将来自权威的价值观灌输到青少年的内心,使人们践履圣经中蕴含的价值观,并进而内化成为他们的品格。第二个是现代价值观教育阶段。20就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西方教育仍重视价值观教育,但不是价值观的权威主义,而是进行价值观辨析,使学生形成自己个人的价值观体系。教育者关心的问题是:人们怎样践履他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第三个是当代价值观教育阶段。20你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学校教育在关注人的自我价值观丰富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层面价值观的教育。教育者关心的问题是:应当怎样引导,人们怎样才能践履社会的价值观,养成民主社会的公民素质?

价值教育从传统走向当代,在价值教育的内容上经历了圣经本位、个人本位、社会本位的嬗变;在价值教育方法上经历了价值灌输、价值中立、价值引导的发展;在价值教育目的上,经历了培养教徒、价值选择主体、社会公民的转变。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8000多所学校开展了致力于“合作”“自由”“快乐”“诚实”“谦虚”“爱心”“和平”“尊重”“责任”“简朴”“包容”“团结”等的12项核心价值教育,主旨是要重建人类基本权利的信念。根据不同对象,生活价值教育计划推出了《生活价值训练广场》,按3~6岁、7~12岁、青年、家长及教师培训等不同层次,构建起全新的教学体系。生活价值教育计划寓价值教育于主题活动和生活行为之中。该组织认为:价值不是空中楼阁般的观念,而是与现实生活(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相关联的活生生的行为。区别于传统德育教材的特色,生活价值教育紧紧围绕学生,设计吸引他们参与的课堂活动、个性化的指导和互动与合作。比如:针对3~6岁儿童的生活价值教育,设计了适合孩子接受的游戏、歌谣、演唱、舞蹈等方式,让孩子参与想象、思索、活动、交流与创造。即便教师的讲解,也使用肢体语言和教具辅助,从感受、体验、互动入手,强化孩子们的真实理解。

英国2007年推出全国中小学“英国传统价值观教育”计划,规定学生学习有关言论自由、文化多元、遵纪守法等核心价值观;澳大利亚政府出台学校价值教育国家框架(NFVE),提出以“关爱与同情”“自由”“责任”“正直”“尽心尽力”“尊重”“公正”“理解”“宽容与包容”“诚实”与“诚信”为核心的价值教育体系;新加坡提出新世纪注重“明智”“诚信”“关爱”“合作”“爱国”“自信”“创造性”等价值品质培养,并对小学、中学、大学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的教育系统就积极推动“作为澳大利亚人”的基本价值观教育。2005年制定实施了《澳大利亚全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大纲》。澳大利亚对价值观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价值观是引导人们行动的指南,其中的原则和基本信念指引着人们朝着更好的、更理想化的方向发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价值观是那些给予人们生活意义,能够指引人们做出选择并为之坚持付诸行动的理想。《澳大利亚全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大纲》中确定了九条学生核心价值观:转关心与同情、尽个人所能、公平、自由、诚实守信、正直、尊重、责任、理解与宽容,这九项内容是基于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公民责任感、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设计。澳大利亚学校价值观教育途径多样化,在对学生实施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运用显性的课程进行教育,也运用隐性的教育手段,如通过校风、学校政策、教师榜样以及学生小组的形式进行价值观教育。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法、课本及各种作品中的故事等方法进行教育,还充分运用价值澄清法、讨论法、课外活动以及个人叙述法等。

2012年10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总部纽约启动了“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旨在调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将教育作为全球的最优先事项,从而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2015年之前如期实现。潘基文指出,这项新的全球倡议行动将关注三方面的优先工作:第一,不论其性别、背景或处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第二,必须提高学习质量,通过更好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年轻一代适应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第三,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培育为人之道的核心作用,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帮助人们构建更公平、和谐和包容的社会。

有学者研究指出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特色是坚持做到内涵有原创性,形式有亲和力,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竞争力。就基本内容而言,普遍高度凝练且相对固定,贴近民众的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易学易懂易记,从而力求融合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于每个公民的思想与行为之中。如:美国将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作为核心价值观。布莱尔任英国首相时曾说:“英国的历史和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珍视自由、宽容、开放、公正、公平、团结、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重视家庭和所有社会群体等英国核心价值观。”随着欧洲国家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成为一个邦联体,逐步确立了民主、自由、正义的核心价值观,并一以贯之地予以强调。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逐步将自由、民主、个人权利,以及传统的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社会团结相结合形成“俄罗斯新思想”。新加坡政府于1991年1月15日通过的共同价值观,其基本内容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2.我国开展的价值观教育

一些学者回顾说,在我国,价值观问题受到关注大致是从1978年上半年开始的,1978年上海召开“理论务虚会”,就有同志在会上专门论述了价值观问题,不过那时主要是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立论的。

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提出“能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力地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此时的价值观念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重要方面而被提出来的。这也是首次在国家重要文件中看到了价值观念的身影。

往后,我国各类文件上开始出现和重视价值观教育。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讲道:“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国家领导人在重要谈话中首次提出价值观及其教育问题,并把价值观放在世界观、人生观之后,将三观并列起来。这可以被看作我国价值观教育确立的标志。在此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的各种正式文件中都关注到价值观教育的问题。

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此时的价值观已经成为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此之后制定的基础教育各科课程标准中都将价值观确定在课程目标的高度。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的高度提出了价值观及其教育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任何教育活动都包含着价值观教育,都隐含着学校及教师对“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班级”“什么是成功教育”“什么是好学生”的看法。这种看法会有意无意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标尺、原则。教师有怎样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怎样的教学实践行为,学生就会受到怎样的价值观引导。如果教师把教育仅仅看成对学业成绩的追求,那么,学生就会认为分数第一,哪怕采取不正当手段取得好成绩也是可取的,那么,教育的价值使命就不能完成。因此,价值观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只有学生知道何为正当、向上的生活,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转化为个人和社会的财富。 Eyj3EtfaJP2zDFMBjRUs+bBD22UsgkrZX5faph3odgpgMSj/qSmsu16wqhfbF4r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