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诗选三百,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存诗305篇,通常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清代蘅塘退士在本书序中提到当时流行的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普及读物,三百首的篇幅很是流行。

蘅塘退士编这本唐诗选本,原意是用作家塾幼童“训蒙”的课本,但后来却流传极广,成为家喻户晓、老少咸宜的读物。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唐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正说明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已登峰造极,读诗必读唐诗。其次在于这个选本的篇幅及选材标准,很适合大众的口味。《全唐诗》共收诗四万八千多首,历代的各种唐诗选本,也大多篇幅较大,难于普及。“三百首”的范围,恰好够令读者“尝一脔而知全鼎”。而作者自定的选诗标准乃是:“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即以简驭繁,广收名篇。所收作者,包括“三教九流”,帝王、和尚、歌女、无名氏都有,但大多数都是唐代重要诗人。其中,又重点突出了杜甫、王维、李白、李商隐。同时,也照顾到存诗不多的诗人,如王之涣,《全唐诗》只存其诗六首,本书却选了两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今天连牙牙学语的幼儿都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功不可没。从体裁来看,所选诗从古风到近体,既很完备,又分体裁,近体多于古风,也颇合后世读者的阅读倾向。其中七绝,选李商隐、杜牧多于盛唐之作,不囿于诗必盛唐的成见。因此,这个选本大体上能反映出唐代的社会生活和诗歌风貌。

此外,本书所选之诗,注重诗歌创作的艺术性,其中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令人读来有美不胜收之感。同时,所选作品大部分又比较浅近明白,容易上口,难怪乎许多家长在孩子学说话时,便教他背诵《唐诗三百首》中所选的一些诗。

当然,本书所选,也难免有遗珠之憾,不同的人总可以举出一些名篇,认为是该收而未收。本来众口难调,编者也不免有自己的偏好,加上对当时社会需要的种种考虑,因此,选目上的某些畸重畸轻也在所难免。但总体上来说,这个选本的选材还是稳当的。即使是对于今天的读者,仍不失为一扇了解唐诗大致风貌的好窗口。

蘅塘退士孙洙(1711-1778),字临西,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做过几任县令和江宁府教授。少年时家境贫寒,退休后仍较清贫,以至于“蔬水常不给”。著有《蘅塘漫稿》。

《唐诗三百首》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流传版本较多,各本篇数不同。这里综合几种版本,选诗321首。为诵读便利起见,对诗中词汇、本事,只作简略精要的注释。对于诗的作者,则在其作品首次出现时,附以简略的介绍。 NdApfG2wOvULwzqqU0kvovIYHMSYdZYevrcLtO9LhWyE8RmD0pkI6UIEuK9T18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