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 兴趣说、神韵说与境界说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诗话“公”作“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澈”作“彻”)玲珑,不可凑拍(“拍”作“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影”作“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附 注

(1)严沧浪:严羽,字仪卿、丹丘,号沧浪逋客,福建邵武人。南宋诗论家。所著《沧浪诗话·诗辨(五)》曰:“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据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第26页)

(2)羚羊挂角:佛教用语。《传灯录》卷十六载:“(义存禅师谓众曰)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你向什么处扪摸?”又卷十七载:“(道膺禅师谓众曰)如好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迹,气亦不识。”(转引自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诗辨》)按:羚羊似羊而大,角有圆绕蹙文,夜则悬挂其角于木上,示无形迹可寻,以避患焉。(参见许文雨《人间词话讲疏》第175页)此处用以喻诗,谓只能“妙悟”,而不能于文字间求其踪迹。

(3)不可凑泊:亦作“揍泊”。佛教用语。《传灯录》卷十三载:“(善昭禅师曰)照用同时,你作么生当抵;照用不同时,你又作么凑泊。”(转引自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诗辨》)又朱熹《答辅汉卿》云:“又无朋友共讲。间有一二,则其钝者既难揍泊,敏者又不耐烦。”这里,佛家强调照用同时,反对生凑泊,勉强凑泊。诗家认为,愚钝的人不易凑泊,故主张自然而然的领会,即“妙悟”。

(4)空中之音、相中之色:赵与时《宾退录》卷二载张芸臾评本朝名公诗云:“王介甫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欲有寻绎,不可得矣。”

(5)水中之月、镜中之象:《五灯会元》(卷八)祥禅师曰:“(僧问)应物现形如水中月,如何是月?师提起拂子。”(同上)

以上四个“中”字所说,均反对通过具体踪迹,如音、色、月、象,去求其意趣,而主张于踪迹之外悟其情趣。对此,钱锺书曾持有异议,谓其所说,“几同无字天书”。并曰:诗自是文字之妙,非言无以寓言外之意;水月镜花,固可见而不可捉,然必有此水而后月可印潭,有此镜而后花能映影(《谈艺录》第100页。中华书局,1984年9月北京第1版)。这说明,不能未得鱼兔而先弃筌蹄(王炎《读易笔记·自序》,转引自《谈艺录》第100页)。

(6)神韵:王士禛的神韵说,包括“词简味长,不可明白说尽”(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九),“触发兴怀,情来神会”(《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九附录),“品格风神,冲和淡远”(翁方纲《七言诗三昧举隅》)等内容。钱锺书谓其“天赋不厚,才力颇薄,乃遁而言神韵妙悟,以自掩饰”;谓其“病在误解沧浪,而所以误解沧浪,正为文饰才薄,将意在言外,认为言中不必有意,将弦外馀音,认为弦上无音,将有话不说,认作无话可说”。(《谈艺录》第114页,开明书店,民国三十七年六月上海初版)此说可参考。

译 文

严沧浪(羽)《沧浪诗话》说:“盛唐作者,只是追求‘兴趣’,他们的作品犹如羚羊挂角,没有办法找到任何雕琢的痕迹,因此能有晶莹透彻、四照玲珑,而不是勉强凑泊的妙处。这一妙处,就好像是‘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不是字面上所能捉摸得到的,而是要在有限的言语之外去领悟其无穷的意味。”我认为:北宋以前的词,也还是像沧浪所说的那样。但是,沧浪所说的“兴趣”,阮亭所说的“神韵”,还仅仅是说到它们的面目而已,不如我所拈出的“境界”二字,可以探寻得到它们的本源。 YhBltuNRuY5OeKvDOQKvUWTGmLA2/kfSaeU4q8g0zvsiSnx0ZU2EdWW4X87V069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