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正道章(三):
人中之杰,行为端正

经典再现

守职而不废 ,处义而不回 ,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 也。

迷津指点

①废:旷废、松懈。

②回:改变。

③杰:才智过人的人。《淮南子·泰族训》言智慧超过十人的人被称为杰。

古文译读

忠于职责而不玩忽懈怠,在义与利冲突时依然义无反顾。明知处在容易发生嫌疑被人误解的情境却绝不轻易避开,见到丰厚利益却不随便取为己有,这就是人中之杰啊。

前沿诠释

在“俊”和“豪”之后,黄石公又提出了一种人生目标——“杰”。如今看来,杰的定义更像我们的日常行为守则,它要求人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敬业奉献;在道义面前坚持自我,不会见利忘义,丧失人格、气节;当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而处于被人误解、猜疑的是非之地时,不能因为怕误会就轻易离开;看到有诱人的功名利禄摆在面前,也不能贸然收下,而应扪心自问,君子爱财不可从无道处取。

从古至今,那些人中之杰均具有以上品质。从这些品质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真性情,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真胆量。

周公旦行得端坐得正不怕猜忌

在历史上,任何一位臣子担任“摄政”一职,都会有“功高震主”的危险,如果这位臣子恰巧是位宗室,那么又会多上一层“谋逆”的嫌疑。著名的周公姬旦就曾经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是他没有退缩,仍然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并且用事实告诉后人,自己是如何地问心无愧。他被人称为“人中之杰”,并不为过。

周武王姬发在灭商后不久就病体沉重,他感到自己时日不多,就开始考虑王位继承人问题。按照父子相承的制度,应当是由武王之子姬诵继承王位,但姬诵只有13岁,还不会处理政事。此时,大周王朝刚建立不久,诸事纷乱,武王担心他不能应付复杂的局面。

周公是周武王的四弟,非常贤明,平常就辅佐周武王处理国家大事,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周武王从大局出发,想要周公根据“兄终弟及”的原则继承王位,管理天下。然而周公认为制度不能坏,坚决不肯接受,并在武王面前涕泣不已,表示愿意辅佐新王。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

公元前1042年,周武王病逝,姬诵正式即位,就是周成王。周公在武王时期担任冢宰,到了成王时期升为太宰,相当于丞相,管理全国上下的重要政务。这个官位十分尊贵,因此人们都形成了这一印象:当国君的虽然是成王,但是实际掌权者却是周公。

周公辅政兢兢业业,成王登基的时候,武王的葬礼还没有举行,周公从大局出发,先帮助成王诰诸侯、会群臣、颁布政令,等到时局稳定之后,才为武王举行了正式的葬礼。

周公在成王年幼时开始“摄政”,对待国家大事非常尽职尽责,事必躬亲,曹操在《短歌行》中写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形象地表现了周公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的状态。“周公握发”的典故则表现了他求贤若渴之心。正是在周公的治理下,周朝才出现了新气象。但是时间久了,舆论压力出现了,人们只知周公,而不知成王,于是有人开始怀疑他别有用心,名为辅政,实际上是架空成王,想自己当国君。那些闲言碎语不是来自别人,正是来自他的亲兄弟。

周武王在灭掉商朝后,为了赢得人心,没有杀死纣王的儿子武庚,而是把他封为殷侯,仍管理殷都朝歌。为了防止武庚有不臣之心,武王又派自己的三个亲兄弟姬鲜、姬度和姬处去就近监视武庚,把他们封在朝歌附近的管、蔡、霍三地,号称“三监”。这三个人也因此被称为管叔、蔡叔、霍叔。那些周公想篡权的流言就是他们放出的。

这些人本是武王和周公的亲兄弟,感情上应当很好才对,但是他们自恃有功,并不把周公放在眼里。他们看到武王临终时任命周公和召公(武王的堂兄弟)为左、右辅政大臣,地位和名望都比自己高,心里就不服气了。其中管叔是武王的三弟,身为四弟的周公现在却比自己地位高,这怎么像话?

抱着这样的念头,三个兄弟开始对周公进行人身攻击,散布谣言,说周公姬旦想谋害成王,篡夺王位。

其实,自从摄政之后,周公就知道自己坐到了一个布满荆棘的位置上,国家治理好了,别人会说你越权架空国君;做得差了,别人又会说你不负责任、办事不利。事情管多了,别人会说:“大王是你还是姬诵?”事情管少了,别人又会说:“武王临终拜托你辅助幼主,你怎么什么都不管?”

尴尬?没错,周公正是处于一个绝对尴尬的位置上,更何况当初武王曾经说过要让位于他,周朝的大臣们无形中已经认为他可能会威胁姬诵的王位。

周公庙。周公庙位于歧山县城西北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即《诗经》记载的“凤凰明矣,于彼高岗”处。

既然周公没有不臣之心,那么这个时候最容易摆脱流言的办法就是撂挑子不干。但是周公看出他的三个兄弟并不仅是嫉妒那么简单,所以为了稳定形势,他坚持用实际行动来消除人们对自己的误解。周公先是和少年成王恳谈了一番,表明自己决无篡位的野心,要成王顾全大局,不要轻信小人的谣言。之后他又去向召公和姜太公诉说了自己的志向。召公虽然不是武王的亲兄弟,却很得武王信任,也是辅政大臣之一,他此时已经对周公摄政有了不满,认为周公管得太多了。

周公深深懂得争取他人支持的道理,他向召公和姜太公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诉说了自己的志向,并请求大家一起辅助年幼的成王,保护如同新生幼苗一样的周朝天下,并最终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不久之后,管叔、蔡叔果然和武庚一起叛乱,企图夺权,殷商的旧部立即响应,这对刚建立不久的周朝来说是一场灭国危机。周公奉成王之命立刻进行平叛,用了三年时间才打赢了这场艰难的战争,杀死了武庚和管叔,将蔡叔流放。从战火之中保卫了周朝之后,周公又为成王做了很多稳定国家的大事,他将殷商的故民安置在不同的地点,分散了他们的力量,使他们逐渐服从周朝的统治。

接下来,周公做了他一生中最明智的一件事,在摄政7年之后,成王已经20岁时,他信守诺言,将大权还给了成王。

周公对周朝的贡献很大,为了维持周朝建立初期的秩序,他作了许多努力。不过一个人做得再好,也会有很多人非议,不少人否定了周公的努力,把他视为一个专权的人,认为他的平叛行为其实是在镇压反对者。

后世的曹操、司马懿等人就是从所谓的“辅政”之位篡权的,这个位置上的人很容易受到非议,就是黄石公所说的“见嫌”。一般人或许会选择明哲保身,但周公却用事实告诉人们,一个有魄力的人不应当因为害怕被人猜疑就贸然放弃自己的责任,他行得端坐得正,对待国家大事“当仁不让”,对待手中大权不贪不念,该奉还时就爽快放手。正是这种坦荡的精神使他的形象在历史中闪光。为大事者,当学周公,只有恪尽职守,才能成就千古美名,也才能当得起“人之杰”之称。

做人要“守职而不废”

“守职而不废”要求人们忠于职责而不玩忽职守,在义和利发生冲突时能够坚守道义。这既是对人的精神品格的要求,也是这个时代对敬业精神的要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这样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守职而不废”要求的是人对岗位、职责、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是孔子所说的“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中的“执事敬”。倘若能对分配给自己的事务和工作充满敬意,人们就能从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工作中找到乐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部分人在事业的起步阶段都是从底层做起的,很多名家也是如此。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台巨大的机器,我们就是它的一个个“小齿轮”。每个人处于自己的岗位上,都要尽忠职守。如果你轻视这个不起眼的岗位,你就会与伟大的成就擦肩而过。

所谓伟大,并不是指一定要去做那些轰轰烈烈、震撼全球的事情;相反,将一件小事专心做到极致同样很伟大。众所周知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就是对这个道理很好的诠释。

庖丁数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解牛”之术,已经达到了艺术化的境界。看庖丁解牛,如同欣赏舞蹈一般:只见他挥舞着刀子,刷刷几下,牛身上就响起了皮骨相离的声音,接着牛肉就变成了细片纷纷落下,只剩下干干净净的骨架。庖丁不用看就可以将牛的每块组织分解开来。因此倘若论起在“解牛”方面的极致艺术,庖丁便在史册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那么,庖丁的这手绝活是怎么来的呢?难道这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庖丁是通过数十年的苦练,从一个普通的厨师逐步成长,摸清了牛的身体构造,并糅合了自己掌握的技巧,才最终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如同解牛的疱丁一样,日本内阁大臣野田圣子的成功也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野田圣子在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东京帝国酒店工作,她的上司安排她去洗厕所。起初,野田圣子把这份工作看得很简单,但是一位前辈用兢兢业业的表现亲身教导了她何为敬业精神。从此,年轻而稚嫩的她立下誓言:既然当洗厕工,就要做一名最出色的洗厕工。最后她做到了,她清洗过的厕所都像新的一样。为此,董事长亲自接见她并让她任总部秘书。野田圣子的事业从此渐入佳境。敬业和执著推动了野田圣子前进的脚步,成就了她的辉煌人生。

野田圣子(1960—),日本女政治家。

还有这么一则故事:某家公司破产了,老板卷款而逃,几十位员工也作鸟兽散,各自去找新的工作。这家公司还欠了不少客户的账,老板一跑就成了烂账,于是愤怒的客户经常拥到公司门前闹事,有的客户甚至想冲进公司,企图通过变卖公司的电脑、桌椅等财产来弥补自己的损失。但是他们都没有成功,因为门口有一个保安死死地守在那里。

这个保安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工,因为公司出事,他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拿到自己那份微薄的工资了。但是这个人依然很尽职,他甚至不相信公司已经破产,仍然和以前一样天天驻守在公司的大门口,不让闲杂人员进入。

有人告诉保安,这家公司已经不存在了,也没有人给你发工资了,赶紧走吧,保安还是不信。他拿出劳动合同给大家看,劳动合同上的聘用时限还没有到期,白纸黑字标明了被聘用者的义务,其中一条是“保障公司财产安全”。保安认定,只要自己手中的这份合同尚在,公司就赖不了。

后来,法院来人处理情况,在清点公司物品的时候,发现公司的很多票据都保存得十分完整。通过这些凭据,法院有了足够的资料来执行判决。法官对保安的尽职敬业表示感谢。

在现代,“守职不废”的含义演化成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只有那些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富有极强责任心的人才会忠于职守,正如故事中的那个保安一样。在他的眼里,自己的职业是光荣的,写在劳动合同上的义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守职”是所有拥有自己的职业和义务的人的行动准则。在古代,国君、大臣、将士都恪尽职守,国家才能兴旺,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并不断钻研,文化、贸易与生产技术才会发展;在现代,每个人都恪守岗位,社会机器才能有条不紊地运转下去。

只把职业当做谋生手段的人,很难忠于职守并把热情倾注在自己的工作上,他们往往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轻视自己职业的人不会忠于职守,他们不满自己的职业,时时想着的是“人往高处走”,结果把本职工作都荒废了。但是,如果一个人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重视自己肩头的职责,这不仅是个人道德的要求,更是事业进步的必备条件。不坚守自己的岗位就无法做好工作,无法得到其他人的认同,随之而来的进步和提升也就无从谈起。只有牢记自己职责的人,才能得到更好的机会。 uq53RWK/LSmKPSwN0ef80W6ZsbScCRcQ8fP7Fk0tYZTeKdquUdE20JnQowTqcd6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