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原始章(七):
掌握五德,终成大器

经典再现

是以其道足高 ,而名重 于后代。

迷津指点

①高:高尚、高深。

②重:受到尊敬、推崇。

古文译读

因此他的道德是非常高尚的,名声也会在后人那里受到推崇、久传不衰。

前沿诠释

这句话也是在对之前提到的五种美好德行进行总结。黄石公认为,一个人如果道德高尚,那么他的名声也会流传后代。这是古代韬略家对“道”的重视,“道”在这里就代指了之前叙述过的五种品质,如果无道,就不会有好的人格修养、治国之策,也不会有成就任何事业的良好品质。所以说,一个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必须对“道”有一定的理解,顺应天道者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这样的事例在治国者中屡见不鲜。在遥远的夏、商、周三代,虽然出现过几位贤君,但是也有一些君主偏偏逆天而行,违背了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落得国破人亡的下场。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必须有“道”,它不仅意味着人要顺势而为,更要求人要具有道德、仁义和责任感等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流芳百世,彪炳史册。一个人即使再有才华,如果没有德行,那么他也只会走上歪路,遭遇失败,更何谈能留下美好的名声呢?

夏桀无道而国亡

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相传,夏桀是一个有才智、有勇力的人,他原本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但是却荒淫无道,倒行逆施,把天下搞得乌烟瘴气,终于引起了民怨,最终其统治被推翻。

夏桀,姓姒,名履癸,是夏朝第十六代君主发之子,公元前1818年到公元前1766年在位。夏桀即位的时候,夏朝已经延续了四百多年。研究过古代史的人都知道,一个王朝总会经历初建——繁荣——衰亡的过程,即使是汉唐那样的泱泱大国也会在开国几百年之后出现衰败景象。夏朝也是如此,在经历了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少康中兴等重大历史变故后,这个曾经繁盛的国家已一步步走向衰微。夏桀从父辈那里接手的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内政不修,外患不断:这时候夏朝分封的四方诸侯已经在自己的地盘上当起了土霸王,不再对中央政权畏服,很少赴国都朝贺,而且夏朝连续几代的国君都治国无道,德政衰败,致使民不聊生。

如果说夏桀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君主,人们也就不会对他抱有任何期望了。然而与许多昏庸痴傻的君主相比,夏桀具有天生的优势,他文武双全,聪颖过人,才智不凡,而且孔武有力。据说他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一个人就可以推倒高墙。这样的本领如果运用得当,完全可以救大夏朝于既倒,甚至可以开辟出夏朝新的事业。而且,当时的一位贤人也已经站在了夏桀面前,这个人就是伊尹。

夏朝时期的酒杯。

在夏桀即位的第三十七年,有人将伊尹引荐给夏桀,向他夸赞这位有能之士的才智和德行。夏桀召见了伊尹,伊尹用尧、舜的仁政劝说桀,希望夏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仁政治理天下。可是夏桀没有听进去,对伊尹的话不以为然。感到夏朝无望的一代名相伊尹失望而去,转而到诸侯国商部落那里辅佐商汤,使商迅速壮大起来。

夏桀对仁政治国没有兴趣,对暴力征伐却情有独钟。他从即位开始就感到对外用兵好处颇多,既可以开拓疆土,显示威风,又能抢掠财物,供其享乐。但是行军作战会破坏农业生产,造成民不聊生……这些他却懒得过问。

东海之滨的东夷诸国对夏朝的供奉数年来不断减少,因此夏桀一上位就拿他们开刀,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去征讨他们,将这些国家打得大败,一些小国甚至被灭族,数个国家为了避免人民沦为囚徒,被迫举族迁徙躲避夏军。位于今天山东省滕县一带的有施氏部落也在夏朝军队的铁蹄之下朝不保夕,国王不想亡国灭族,又不愿远走他乡,便献上美女妺喜投降。

夏桀见到这个美女之后喜出望外,觉得她比自己以往遇到的最美的女人还要娇媚百倍,于是专门征调了大量民夫为她修建新的宫殿,建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人民的生活却因这一切而更加困苦了。夏桀住在深宫当中,骄奢淫逸,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他在宫中修建了酒池,酒池大得可以在里面划船,宫人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因为他和妺喜整日整夜地在宫殿中纵情声色,这座宫殿因此也被称做“长夜宫”。妺喜爱听丝绸撕裂之声,夏桀就令众人专门为她撕,更下令全国进贡大量丝织物,宫里撕碎的丝绸堆积如山。夏桀对于饮食十分讲究,要求各地进贡山珍海鲜,还一定要用南方出产的生姜和北方出产的海盐作为调味料。为了供应他一个人的饭菜,就需要成百上千人在各地劳动和运输。而且,夏桀对煮的菜、送的酒稍有不满就会杀掉厨师,许多人因此丢了性命。

嗜好享乐的国君固然会误国,不过如果手下有贤臣廉吏,也许情况不会那么糟。但是夏桀却重用佞臣,排斥忠良。他最宠信的是一个叫赵梁的小人,因为这个人专门投他所好,教他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有这样的小人在朝,忠臣哪里还有立足之地呢?

太史令终古看到夏桀这样荒淫奢侈,便进宫向夏桀哭泣进谏,说:“大王再这样奢侈下去,会发生大乱导致亡国的。”夏桀一听大怒,驳斥终古一顿之后,就把他赶出了宫。终古感到夏桀已经无可救药,便去投奔了商汤。另外一名大臣关龙逄就没有终古这样幸运了,他屡次劝谏夏桀,说:“都城发生地震,这是上天在震怒啊!如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百姓甚至都希望您的统治早些灭亡。陛下现在已经失去了人心,必须赶紧改正错误。”夏桀虽然行事总是逆天而行,但是对于自己的统治却有着盲目的自信,他曾自比为太阳:“天上有太阳,正像百姓有我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如今听到这样苦口婆心的诤言,夏桀心里自然不高兴,便怒气冲冲地训斥关龙逄:“地面晃动又如何,天上的太阳还好好的!”关龙逄又说了一些“危言耸听”的话后,夏桀干脆下旨把他杀了。从此,再没有什么忠臣愿意拿自己的脑袋做赌注去劝说这位刚愎自用的君王了。

这个“太阳”最后怎么样了呢?人民是这样回应他的:“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能灭亡?我宁可与你同归于尽!)”最终夏桀被商汤攻伐亡国,他自己也在向北逃亡的过程中饿死。

关龙逄,夏朝大臣,因劝谏夏桀被杀。

天生我才必有用,但是夏桀却将自己的一身才华全都用到了如何享乐和折磨人民上面,完全丧失了国君应当遵循的“道”。这件事也启发后世君主,无论具有怎样杰出的才智,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也只会贻害人间。历史上的有道之君和无道之君,他们虽然具有同样的统治基础,却因为所行有异而结局差别很大。所以说,遵循天道,才是万事成功的不二法门。只有这样做的修身者和管理者才会成为人们敬佩敬仰的对象,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内心的愉悦。

贞德,护国少女的铁血忠心

黄石公认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他的名声必然会因为那些英雄事迹而流传后世。这样的人和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赞扬的人一样,都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些对于人性的要求,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往往需要用鲜血来诠释。法国的爱国英雄、天主教圣女贞德便是这样做的。

贞德原名贞妮德,出生于1412年,这一年正处于欧洲史上英法百年战争的中期,是英法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在动荡年代成长起来的少女贞德从小就受到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战争的残酷让她保持着崇高的信念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贞德出生的地方,现为贞德博物馆。

1428年,贞德16岁。在这一年里,英军不仅占领了巴黎,还倾注全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奥尔良城,很快这些地区就会以“第二王国”的名义永久成为英格兰的领土。法国已经处于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在战争局势一边倒的情况下,贞德挺身而出!年轻的她没有蜷缩在家乡的小村庄里紧张地倾听外面的兵戈之声,而是站了出来,用一腔热血保卫国家。她声称自己梦到了天使军总司令——圣弥额尔,并得到神谕,让她赶走英格兰人,带领王储至兰斯进行加冕典礼。勇敢的贞德向当地军队的长官申请参军,把自己打扮成男孩的模样,去了奥尔良前线。

时势造英雄,贞德向当地驻防部队的指挥官博垂科特说明了来意,希望他能够带自己去见王储。可想而知,这位军队长官根本不相信这个农村女孩。贞德不屈不挠,第二年再次去求见,并预言了法军会在奥尔良战役中取胜。当前线传来法军胜利的消息时,博垂科特终于答应护送她去见王储查理。贞德又一次把自己打扮成男孩的模样,穿越广阔的敌方勃艮第领土,最后到达王储查理的城堡。

面对国王手下智囊团的询问,贞德用自己的见识和胆略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在法国王室发起解救奥尔良的远征时,贞德要求参加这次远征,并披挂上了骑士的装备。现在的她,全身心都已经准备好为国家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贞德得到了王室的许可,带兵解救奥尔良之危。但是,此时的法国部队并非精锐之师,甚至可以说它是由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面对这样一支队伍,贞德通过强硬的军纪法规严格约束自己的下属,并以身作则引导着这支在士气上甚至不如游击队的军队。事后证明,贞德的这个做法不仅救赎了这些士兵的灵魂,更拯救了当时陷于水深火热中的法国。

如果说在战场上有什么能够代表贞德,那就是军旗!贞德非常在意她的军旗,而不是她的剑。在战斗中,贞德高举天主教旗率领部队左突右杀,一次又一次地击退英国侵略者的进攻。

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的法国政府无奈地把希望寄托于一个横空出世的少女身上,他们的初衷也许只是赌一赌,但是贞德却用自己的爱国情操改变了整个战局。尽管贞德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英国侵略者,但她毫不畏惧,她用自己足以傲视敌人的战果,致书当时的英国国王以及自称为法兰西摄政的贝德福公爵等霸占法国领土的人。这份宣言表达了贞德复兴法国、赶走侵略者的坚定意志。此时,英国统治者们根本没有把这个突然出现的丫头的告诫放在眼里,因为谁也不相信年仅17岁的少女竟然有如此大的勇气和魄力。贞德很快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英国人的判断是错误的。

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应当是一个爱国的人。拜伦说过:“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会爱。”爱国情操是一个人道德构成的基础,是支撑着人明知难为而为之的巨大精神力量。贞德被爱国情操鼓舞着,在收到对方回信的第二天,立刻指挥部队前往奥尔良,投入了战斗。

在贞德的指挥下,法军创造了非凡的胜利。人们惊讶了,纷纷说这是上帝的神秘力量。不可否认,贞德本人的领导能力和决策才能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她用飘扬的军旗鼓舞了法军的士气,用足智多谋的战略设想瓦解了英军的防线。即使在负伤的时候,她依然英勇地举起手中的旗帜,指引着部队进攻!贞德的“仁德”也在战争中体现了出来。当面对那些被俘的、仓皇逃窜的英国士兵时,贞德用“让他们离去吧”的方式处理,避免了大规模的屠杀发生。

富有政治头脑的贞德没有一味地在战场上拼杀,她从政治角度着手,凭着自己的胆识作出了睿智的判断:鉴于当时英法两国由于继承权问题造成的混乱,她提出护送王储到兰斯城举行加冕礼。一旦王储加冕,法国就可以废除亨利二世这个英国扶植起来的傀儡皇帝。

这是一次危险的长征。护送王储的旅程异常艰苦,但背负了整个法国希望的贞德勇敢地完成了使命,最终在兰斯大教堂拥戴王储加冕为查理七世。因为对国王的忠诚,贞德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都被政治家树立为忠君典型。

贞德最终被俘,并被英格兰人进行宗教审判,最后牺牲在火刑架上。20年后,英军被彻底驱逐出了法国,贞德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

贞德虽亡,精神永存,原本是英法两国贵族争夺地盘和继承权的战争,因为无数像贞德这样的爱国者的加入而悄悄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从法国一方来说,因为人民群众的参战,战争成了反抗英国侵略的正义战争。而贞德则由于率领法军创造出非凡的胜利,扭转了整场战争的局面而被人们称为“奥尔良的少女”,被视为法国的民族英雄。

结合贞德的行为来看《素书》,我们很容易就能明白,只有坚持“道”的人才能成就万世之名,如果只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奋斗,这样的人将永远不能流芳百世。 Chdby+wdP8ElupuBhSW/bt4cuvLLWN7tI4EeHgPw11YvoxceVROG0nJFJV914Qc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