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郎中骑兵

作为马上天子,建立汉王朝的刘邦既是一个政治家,又是一个军事家。司马迁基于私怨而刻意放大的彭城之败,不应成为评价刘邦军事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彭城之战也成了西汉禁卫军组建的诱因。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率领他的三万精骑,以强大的冲击力,将刘邦整合五路诸侯而成的数十万乌合之众打得一败涂地。司马迁不无幸灾乐祸地写道: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璧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彭城之战,汉军不仅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诸侯联盟被打得分崩离析。败退到荥阳的汉军立足未稳,楚军已经紧紧追击而来。危急时刻,刘邦痛感楚军骑兵难以招架,必须建立自己的精锐骑兵部队才能与之对抗。于是,刘邦下令集中军中所有擅骑将士,组建骑兵。将士们公推曾经在秦军中当骑兵的李必、骆甲为校尉。李必、骆甲因为自己是秦人,怕不受信任,又报请刘邦指派年少勇猛、长期跟随刘邦作战的灌婴做中大夫,统领这支骑兵。这样,西汉精锐骑兵,也是第一支西汉禁卫军——郎中 就建立起来了。骁勇的灌婴几乎不及练兵,就统率着这支新生的部队踏上战场,在京索之战中与楚军骑兵正面交手。这一战,灌婴一血彭城惨败之耻,率领郎中骑兵大破楚军,成功遏制住了楚军战略进攻的势头,将楚汉争霸重新导入战略相持。

郎中骑兵也由此得到刘邦的特别信任,成为刘邦最为重视的亲卫队。在激烈的楚汉争霸中,郎中骑兵屡立战功。在井陉之战中,郎中骑兵拔旗易帜,大败赵军;灭齐之战,郎中骑兵齐破田横,擒齐王广;后又深入楚地,纵横扫荡项羽的大后方。在楚汉最终的大决战垓下之围中,正是郎中骑兵对项羽紧紧追击。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乌江之畔截取项羽遗体而获得封侯的五名武士——王翳、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都是郎中骑。这也说明在乌江之畔与项羽进行最后的惨烈搏杀,并最终迫使楚霸王乌江自刎的部队,正是郎中骑兵。

除了因斩首项羽而获得封侯的五人外,郎中骑兵因战功获得封侯的人还有很多。如魏其侯周定、宣曲侯丁义、乐成侯丁礼、阳河侯卞欣、汾阳侯靳强等等,均出自这支战功卓著的部队。作为郎中骑兵的首任指挥官,灌婴在楚汉战争及汉初平叛战争中立下很多功劳,成为最受刘邦信任的将领。汉高祖六年,跟随刘邦逮捕楚王韩信的就是灌婴。之后,为了表彰灌婴的功绩,刘邦“剖符为信”,封灌婴为颍阴侯。在平定诸吕之乱中,灌婴旗帜鲜明地站在刘氏一边,成为政治天平上举足轻重的砝码。汉文帝即位后,灌婴被封为太尉,继续担任汉王朝忠实的守卫者。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灌婴死于丞相任上,谥号懿侯。

◎ 狮子山汉墓骑兵俑,狮子山汉墓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其墓葬中的骑兵俑反映了西汉早期骑兵的风貌

◎ 杨家湾兵马俑。杨家湾汉墓位于陕西咸阳,共出土骑兵俑580多件,人物俑近2000件

汉王朝建立后,战功彪炳的郎中骑兵作为刘邦的亲卫队,被改组为皇帝的宫廷禁军,称为“郎卫”、“郎官”或“诸郎”。郎官由郎中令主管,下辖五官中郎将和左右中郎将三署,每署又分车、户、骑三将,总兵力一千余人,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衔级。郎官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宫廷,在刘邦出行时担任他的车骑侍卫,在上阵作战时担任刘邦身边的亲卫队。同时,他们也是刘邦的参谋和助手,随时听从刘邦的差遣。很多郎官因此获得皇帝的信任,踏入仕途。历史学家认为,郎官是战国时期“门客”制度的一种发展。大批奇才异能之士,正是通过郎官这一特殊途径在皇帝身边效力。例如司马相如、东方朔、田蚡等人,都是郎官出身。毫无疑问,成为郎官是王朝上下所有年轻人的梦想。在汉初,只有功臣之后方可能得到这样的荣耀。文帝时,采取赀选(捐官)的方式征召郎官。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就是花了数百万钱在汉景帝那里买了个“武骑常侍”的郎官。汉武帝时期,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又开始招收地方上有才德的年轻人为郎官,称为“举孝廉”。这成为汉朝官僚的重要来源。

为了巩固统治,除了郎官以外,刘邦还需要一支既能守卫京师,又能随时跟随左右作战的野战部队。因此,在汉初绝大部分军队复员的情况下,刘邦保留了两支强大的中央军戍屯于长安南北。戍守在未央宫以南的称为南军,在未央宫以北的称为北军。南军总兵力大约为两万人,是主要负责宫门外的宿卫防御的警卫部队,由卫尉主管。北军的兵力是长安所有禁卫军中最多的,总兵力达四万至七万人。北军是真正的野战部队,平日由中尉主管,负责长安城内的治安,作战时则由刘邦亲自统率,作为中央军的核心与骨干力量,上阵杀敌。

这样,郎中令、卫尉和中尉分别统领郎官、南军和北军,分别负责宫廷内、宫廷外和长安城的防卫。这三支武装力量互相制衡又分工协作,职责明确,互不隶属,各自对刘邦本人负责,共同保卫长安和宫廷。

这三支部队当中,除郎官外,南军与北军的兵源都来自一个叫“良家子”的特殊阶层。所谓“良家子”,就是“良家”的子弟。“良家”首先要是医、巫、商贾、百工之外的人。《汉书·食货志》载: “又以《周官》税民:凡田不耕为不殖,出三夫之税;……工匠、医、巫、卜、祝及它方技、商贩、贾人坐肆、列里区、谒舍,皆各自占所为于其所之县官,除其本,计其利,十一分之,而以其一为贡。敢不自占、自占不以实者,尽没入所采取,而作县官一岁。” 看来在汉代,工匠、医、巫及商贾被列为一类人。在以农业为重的社会中,他们都被视为末业。

除了要从事农业以外,良家还要求品行端正,有教养,没有家族犯罪史,更要有一定经济基础。一般认为,良家的经济基础为中民以上。汉文帝说: “百金中民十家之产” ,可见当时“中民”的财产大约是十金,一金为一万钱。根据《张家山汉简》《居延汉简》等出土的西汉竹简上的记载,汉初一名成年奴隶价值一万至两万钱,马每匹约六千钱,牛每头二千至三千钱 。这样基本可以认为,良家子应以中小地主为主,至少为富裕自耕农出身。

正是由于南、北军士兵出身社会主流家庭,具有较为稳定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们才有着安定团结的政治追求。在诸吕之乱中,北军将士在关键时刻团结在太尉周勃身边,剪除诸吕,维护了汉王朝的统一。汉武帝时期,太子刘据造反,北军再一次投了反对票,直接导致了刘据的失败。终西汉一世,北军一直是维护国家安定统一最为重要的砝码之一。

南、北军虽然都主要由良家子组成,但来源并不相同。北军兵源选自长安附近的京畿三辅地区,可以说都是长安本地人,而南军则来自全国各郡国。根据西汉兵制,良家子们将在二十三岁时应征入伍。他们的服役期为两年,第一年在本郡的郡国兵中服役,称为材官或骑士(骑兵)。第二年,他们将前往长安,在南、北军中服役,称为卫士。因此,南、北军的士卒都是已经至少服役一年的有经验的士兵。加之政治、经济待遇优厚,纪律严明,装备精良,使得南、北军明显强于各地方上的郡国兵,成为西汉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在巩固西汉的战争中,禁卫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平叛战争中,刘邦每每在郎官的拱卫下,亲率北军作为军队的中坚,并征发数十万郡国兵协同作战。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首举叛旗。结果,刘邦亲率大军,仅仅两个月就剿灭了臧荼军,臧荼本人逃往匈奴。在后来的诛灭韩王信 、陈豨、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战斗中,刘邦无不亲率禁军,连战连捷。经过五次大规模战争,汉初分封的七个异姓诸侯王,除了势力弱小、封地偏远的长沙王吴臣外,其他均被刘邦剿灭。 jox1UKRgV0iGvNHgCw84o4QajgzsJY3j8u2NccWwCqtXAwzzG+fq/+ntegGuyjD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