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帝国皇帝倚重的虎狼

自战国时代厮杀出来的秦帝国,自然也建立了完备的禁卫系统,更将核心精锐的力量纳入其中。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三层禁卫系统。至于咸阳卫戍军的缘起,则是公元前306年,秦昭王即位后,命魏冉屯兵护卫咸阳,以此开创了精锐卫戍咸阳的制度。此后,秦帝国的统治者也将掌控住禁卫军视作掌握住权柄的关键。

虽然根据《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中《赵正书》的记载,秦二世胡亥其实是秦始皇指定的合法继承人,但是这丝毫不影响秦二世为了巩固权柄,对他的兄弟姐妹和禁卫军系统大下杀手。“王死胡亥立,即杀其兄父骨(扶苏)、中尉(蒙)恬……”同时,秦始皇的十二位皇子被诛杀于咸阳,十位公主被肢解于杜县。侍卫禁中的中郎、侍卫宫中的中郎、侍卫于宫外的骑郎,也都惨遭株连屠杀。秦始皇原有的核心禁卫军——郎官系统被一扫而空。

屠杀过后,秦二世立刻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禁卫军。史载:秦二世征集五万精锐,屯卫咸阳,担任咸阳卫戍军。为了照顾这些人的饮食起居,秦二世还特意命令下面郡县调拨豆类、小米以及干草等物资进行“特供”。根据《云梦秦简》的记载,秦军中拥有第三级爵位——簪袅的人才能享受到提供干草的待遇。可见,秦代禁卫军的待遇标准要比普通士卒高两个档次。

秦帝国禁卫军的受重视程度,还能从沿袭秦制的汉朝管中窥豹。汉代迎送禁卫军士兵有一套较为隆重的仪式。士兵们初至,丞相要亲自“到都门外劳赐”,服役期间还要赐给士兵肉、米等,当士兵服役期满,皇帝要亲自到场“飨赐作乐”。

不过无论是在戏水抵挡住周文大军,还是在从军时受到优待和重视,最重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咸阳卫戍军是整个帝国的精锐所在。

感谢众多的历史资料和出土文物,让我们能够比较系统和详细地了解秦帝国的军事体制。根据秦律,男子到了十五周岁,就要到帝国的军事机构里去办理登记手续—“傅籍”。这也代表这个人被纳入了帝国的“耕战”机器。“傅籍”之后的男子,被称为“更卒”,相当于预备役军人,之后他每年要服一个月的“更卒之役”。这一个月里,更卒并不接受军事训练,但要为家乡承担劳役,比如修路、治河、开渠、漕运、运输物资。通过这种集体劳作,可以培养每个男子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管理统筹能力,并使之养成遵守纪律和服从命令的习惯。每个服过更卒之役的更卒,大约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要转成“正卒”。正卒首先在秦帝国的地方部队里服役一年,负责当地的防卫和治安,也就是地方军。期间,他们将接受一整年的军事训练。

秦国的军事训练是全方位的。正卒首先要进行队列的训练。秦帝国的战士要按照口令练习前进、后退、向左、向右、立定;掌握慢行、快进、跑步等行动节奏。最终要做到人人能够定位,保持行列整齐;进退左右,俱成行列;起坐跪伏,俱从号令;疾徐迅缓,俱循节制。

队列训练之后,正卒就要接受信号识别的训练。古代作战,位于广阔战场上的战士不可能听到将帅的声音,军人的行动就全靠听金鼓的声音,看旌旗的摇动。秦军训练的目的是要军人做到鸣鼓则进,并根据鼓声的轻重缓急来决定行动疾缓;鸣金则退,并根据金鼓声次序来行动,比如第一响停止,第二响后退。

另外,为了识别和约束队伍,各部队的旗帜和羽饰都有不同的颜色。秦军旗帜尚黑,各部以旗上绶带的颜色为标识。比如分五部,就以青、赤、黄、白、黑区分,该部士兵也会佩戴同色羽饰。同时,为了让阵列齐整,各行列的将士还会佩戴不同颜色的徽章,并佩戴于不同的位置。比如第一行士兵会佩戴青色徽章,第二行佩红色徽章,第三行用黄色徽章,第四行佩白色徽章,第五行佩黑色标记。而每行的第一列会把徽章佩戴在头上,第二列佩戴在颈上,第三列佩在胸前,第四列佩在腹部,第五列佩在腰间。再辅以长时间的训练,这样才能保证军人在残酷沙场之中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出自己的部队。

最后一步则是军阵的训练。秦代的军阵,已经有多种样式。比如作为基本队形的方阵;用于环形防御的圆阵;用于虚张声势、散开阵形的疏阵;用于集中兵力进行防守的数阵;用来突击的锥行阵;用来包围、夹击敌人的雁行阵;用于掩护侧翼的钩行阵等。这些战阵又有多种复杂的变化,并能相互转换。

之前秦军的士卒已经了解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现在又要适应自己队伍在军阵中的位置,并且知道怎样集中或分散等。另外,士卒还需要适应各种阵法的变化,以及高山、丘陵、河流等各种复杂地形如何布阵。

在群体训练的同时,身体素质和个人格斗技术的训练也是秦军操练的重中之重。秦人主要开展“蹴鞠”“投石”“超距”等活动,来增强军人体质。“蹴鞠”与其说像现代足球,不如说像英式橄榄球或美式足球。“投石”“超距”则分别是投掷巨石和跳高、跳远。秦军格斗训练的内容则相当广泛。手搏,即徒手搏斗,类似于现代的散打。角抵,又名角力,颇似现代的摔跤。此外还有习练弓弩的射技,以及冷兵器使用的剑戟之术。

此外,秦军还会因为地域、个人情况以及国家需要的不同,对正卒进行步兵(材士)、骑兵(骑士)、车兵(轻车)和水军(楼船士)等不同兵种的针对性训练。

在经过一年严格军事训练后,那些达到材士、骑士、轻车和楼船士标准的士兵,就会转服戍卒之役。戍卒的服役期也为一年,其去向有两个:一是成为帝国边防军,驻扎帝国边疆,为帝国开疆扩土;二是戍卒中的精锐,成为“卫士”,去宿卫京师,加入相当于帝国中央军的咸阳卫戍军。比如秦二世所精选的五万精锐,就以善于射弩而闻名。

◎ 匈奴角抵青铜牌饰

每个正卒、戍卒、卫士退役之后将重新成为预备役,定期服每年一个月的更卒之役。在需要时,他们还会被重新征集入伍。总之,秦帝国每个身体健康的成年男子,要一直为帝国服务到六十岁;如果立有功劳,获得过爵位,那么他们可以在五十六岁之后就不再服役了。当然在服役期间,这些战士都是脱产的,全部由国家来供养。

正是依托这种“全民皆兵”、“寓兵于农”的征兵制度,以及预备役、地方卫戍部队、边防军和中央禁卫军的三级军事体制,秦帝国拥有了充足的训练有素的士兵兵源。因此,秦国才能在二十万大军败于楚军之后,继续动员起六十万大军一举灭亡“带甲百万”的楚国。

秦帝国的动员能力已经相当可怕,比这种动员能力更为可怕的是秦人对首级的狂热,《商君书》载: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实行军功赐爵制度。如秦人在战斗中斩杀或捕获敌方一名战士,即可晋爵一级,并相应获得一顷土地和九亩园宅地的报偿,还配给农奴一人,供其役使。秦人也只有获得爵位后,才能在军队或衙门中做官。有爵位的人犯罪,可以以爵抵罪,还可以用爵位为亲属中有奴隶身份的人求得赎免。军官要想晋升也同样要取得一定数量的首级。应得爵赏的人如已战死,就由其家人来继承爵位。对于咸阳卫戍军来说,首级也是获得爵位的最佳途径。咸阳卫戍军的军士曾在秦王嬴政平定嫪毐叛乱的战斗中,“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

秦国落实爵赏也极为严肃认真。首先,官员要陈列敌军的首级三天,作为检查和公示。然后由将军提出准确无误的战功和应得的爵赏。如果县衙在落实爵赏时超过三天或发生差错,那就撤去该县的官员。

同时秦军对作战不力的处罚也非常严酷。战斗中退缩不前的人,当场就要处以刺面、割鼻等刑罚。军官阵亡,就加刑于他的部下,部下中只有斩得敌人首级的才能免罪。一伍之中若有一人临阵脱逃,则临阵脱逃者要在千人大会上被车裂,其余四人都要连坐,只有斩得敌首才能免罪。一支百人的队伍,一次作战中如没能取得敌首,队长就要被处死!

从严治军、厚赏与严刑紧密结合,配以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军事体制,终于让秦国成为一只古典军国主义怪兽,并缔造出一支山东六国无法匹敌的强悍军队。韩非子这样评价秦军对首级与军功的狂热: “(秦人)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是故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张仪则有这样的描述:(秦军)左手提着人头,右腋夹着俘虏,勇猛地追击着敌人。秦军悍勇可见一斑。

根据对《史记》记载的统计,自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一百零九年间,秦国同山东六国大战六十五次,全胜五十八次,斩首一百二十九万级,拔城百四十七座,略地十四郡!因此山东六国对秦军的评语则最为简练、贴切:“虎狼!”

◎ 秦始皇兵马俑

那么秦帝国咸阳卫戍军作为秦军中的精锐、虎狼中的虎狼,又拥有怎样的战力和多么锐利的爪牙呢?秦始皇兵马俑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模版。就如有“秦俑之父”美誉的袁仲一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秦俑“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宿卫军”,而以野战军军阵状态所存在的宿卫军,自然就是咸阳卫戍军了。

目前已经出土的“兵马俑坑”一共有四处,分别编号为一、二、三、四号坑。坑中共有八千余件“兵俑”加“马俑”,另有驷马战车一百三十余辆。各坑中的兵马俑均列成方阵排列,构成了一个宏伟的古代军阵。

一号坑长二百三十米,宽六十二米。根据发掘的情况推算,坑内共有徒步步兵和车兵俑六千个左右,驷马战车三十余辆。坑内虽有马俑,但均为战车用马。

二号坑长一百二十四米,宽九十八米,分为四个不同编组的小方阵。第一小阵为弩兵阵,共有一百六十个跪射重装俑和一百七十二个立射轻装俑,并有军官俑和军吏俑各一。第二小阵为战车阵,共有战车六十四乘,每车有甲士三人,无配属步兵。第三小阵为步、骑、战车混编指挥方阵,合计战车十九辆(其中含指挥车一辆)、步兵俑二百六十四个、骑兵俑八个。第四小阵为车骑混编阵,共计战车六辆、骑兵俑一百零八个。

三号坑占地五百二十平方米,共有战车一辆、武士俑六十八个,判断为军阵的指挥机关所在。

四号坑则空无一物,可能未建成就被迫停工。

根据秦俑和相关文献的配合研究来看,秦军的基层步兵编制为六级: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仕,设仕长一人;五仕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设五百主一人;两五百,设千人将一人。骑兵编制为四骑一组,三组为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骑为一队。车兵编制是八乘为一偏,二偏为一组,四组六十四乘为一队。

◎ 秦始皇兵马俑坑布局图

一般来说,一个千人队再配属一定的独立骑兵与战车部队,就构成了一个具有独立作战效力的曲,曲有军侯一人。若干个曲构成一部,部的长官为校尉。通常秦军由将军统领若干个校尉,但咸阳卫戍军作为秦帝国皇帝的直属部队,其校尉直辖于皇帝本人。这正和三号坑中未见统帅俑相对应。另外,五百主以上的军官就拥有自己的亲兵卫队,兵力大约是该军官所辖兵力的十分之一,也正和三号坑的情况相对应。

不过说到这里,笔者要特别提出阵法的概念与兵马俑所处的态势。为了战胜敌人,指挥官必须按一定组织形式将战士统合起来,以便指挥和控制,以适应不同的战斗模式,这就是阵法。不过阵法其实是两个词,阵是某个状态下军队的组织形态,法是如何指挥军阵变化的方法。阵法总体而言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的。 O7HdWqAQVehHaVqyJbVhxjks0RGUyqqAsCwVcxkOVSqCaVQNDMSz4+f/fcX0tL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