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良家子的绝唱

如前面所说,漫长的汉匈战争中,郎卫、期门、羽林贡献了大量优秀将领。如卫青、霍去病、李广、李蔡、李陵、程不识、路博德等,这些英雄群像,成为禁卫军们命运的缩影,更是西汉王朝军国体制的缩影。

期门军和北军也因为在汉匈战争中闪耀的表现,使得汉武帝充满了骄傲。精锐骑兵在战争中展现出巨大威力,也使得武帝开始酝酿进一步扩充骑兵力量。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发动叛乱 ,汉武帝以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动员二十万大军,发动了对南越的远征。在送走路博德后,考虑到禁卫军精锐出征南越,长安空虚,武帝决定新建七支部队,分别由校尉领兵,他们分别是:

胡骑校尉——由通晓匈奴及西域事务的汉族军官担任,所部全部由招募的西域及匈奴士兵组成,驻扎在池阳,故其又称池阳校尉;

长水校尉——和胡骑校尉一样,所部由招募的西域及匈奴士兵组成,驻扎在长水、宣曲;

越骑校尉——由通晓山越事务的汉族军官担任,所部全部由招募的南方山越族士兵组成;

步兵校尉——掌管上林苑内屯兵;

射声校尉——统领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的射术极高的骑射手;

屯骑校尉——所部为精锐汉族骑兵;

虎贲校尉——所部为精锐车兵。

这七校尉各领军七百人。此外,汉武帝还改组北军,将原来统管北军的中尉改称“执金吾”,令其专管长安城的治安,剥夺了其对北军的控制。原中尉属官,主管北军营垒的中磊升为中磊校尉,掌管北军营垒。中磊校尉与新建的七校尉合称“北军八校尉”,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几支新建的野战禁卫军不再是基于普遍征兵制的义务兵部队,而是以军事素养被招募而来的雇佣兵,其中有三支部队还是外族雇佣兵。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成建制的雇佣兵部队。他们的出现,意味着汉王朝的军事制度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良家子的时代即将步入黄昏。

李广及其家族的命运成为良家子黄昏时代的最好例证。李广出自陇西武将世家,是秦国大将李信的后人。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入侵中,李广以“良家子”身份从军,展示出过人的武艺。战后,李广作为郎官加入禁卫军,成为一名骑常侍。七国之乱期间,李广随军出征,显示出过人的作战才华。于是景帝调用李广为边郡太守,分别在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云中等地与匈奴作战。

武帝即位时,李广已经在与匈奴之间的小规模摩擦战中赢得显赫的声名。如前面所说,武帝后来将边郡将领中声名最盛的李广和程不识重新调回禁军,李广任未央校尉,程不识任长乐卫尉。对于汉武帝来说,这既是加强禁军建设的举动,也是对这两位将军的考察。

《史记》载,李广和程不识两人的治军方式截然相反。李广的队伍纪律散漫,平时看上去如同乌合之众,行军途中遇水草而息,大家随便倒卧,将军幕府里也不设文书管理文案。但是,李广武艺高强,与士卒同甘共苦,每战必身先士卒,所以士兵们都乐意在李广麾下服役,作战时无一不效死奋战。程不识的队伍则军纪严格,部队行伍和军垒条例清楚,幕府里的文案表格也十分严谨。有人问程不识两种带兵方式孰优孰劣,程不识十分谦逊地说没有优劣之分,但李将军带兵简单,难免受到敌军的偷袭。

◎ 李广射虎,史殿生作品

在元光六年的关市之战中,李广部一万人被匈奴集中主力围歼,全军覆没。李广重伤被俘,但他趁敌不备,忍着伤痛夺取了一匹好马逃了回来。公平地说,李广的失利并不完全是他的过错。关市之战汉军四路平分兵力,彼此又不能救应,如同张开五指打人,被敌人各个击破也是情理之中。卫青借匈奴围攻李广之机攻破龙城,反倒有侥幸的成分。汉武帝大概也清楚这一点,因此虽然在诏书中严厉指责李广带兵不严,但也同意李广交钱赎罪,不再追究丧师之责。

不久,汉武帝再次启用李广为北平太守,后来又调入禁军担任郎中令。元朔六年的漠南之战中,李广率领禁卫军加入卫青的大军。但是命运再一次与李广开了玩笑,漠南之战中很多将领建功封侯,李广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取得足够的敌军首级而未获封侯。元狩二年,为了掩护霍去病攻打河西,武帝令李广、张骞出右北平,进攻匈奴左贤王部。途中李广再一次交上厄运,张骞率领的主力部队竟然在行军途中迷失了方向,与李广率领的四千骑兵失去联系。此时,左贤王率领的四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包围了李广。李广令三子李敢率数十精骑杀进匈奴阵中,三进三出,杀得匈奴兵一片大乱。于是汉军士气大振,排成圆阵御敌。四万匈奴大军攻打了一整天,竟然完全奈何不得这支小小的部队。战至深夜,汉军将士们个个疲惫不堪,而已经六十多岁的李广却像没事人一样气定神闲。到第二天,张骞率领的主力终于赶到,匈奴撤围而走。此战李广部虽然杀匈奴三千多人,但是自身也受到惨重损失,“是时广军几没”

元狩四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征漠北。考虑到李广年纪已经很大了,汉武帝本来没有安排李广随军出征,但在李广的一再要求下,武帝最终任命李广为前将军,加入卫青大军。卫青将先锋之位交予公孙敖,令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从东路迂回。闷闷不乐的李广与赵食其率军上路,却不慎在沙漠中迷失方向,未能按期与卫青会和。卫青击败单于后回军南返,在半道上遇上李广与赵食其,责问其为何迷失道路,准备上书向皇帝汇报。年逾花甲的郎中令李广,被迫到幕府称述过失。在这里,绝望的李广引刀自刎,结束了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李广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李当户、李椒和李敢,都自少年时就加入禁卫军。李当户和李椒英年早逝,李敢就是在右北平一战中在匈奴军中三进三出的勇士。漠北之战中,李敢随霍去病出征,立下战功,获封关内侯。因李广自杀,武帝令李敢代父担任郎中令。

听闻李广因卫青而死,悲愤难当的李敢与卫青发生冲突,打伤了卫青。卫青没有声张这件事,但是年少气盛的霍去病却大发雷霆,借狩猎之机以弓箭射杀李敢。

武帝没有追究霍去病的责任,而是赶紧将他调往边疆,并掩盖李敢的死因称其在狩猎中不慎被鹿抵死。一年后,霍去病因病去世。

李广长子李当户去世时,留下一名遗腹子,这就是李陵。李陵的性格和祖父李广很像,最终的结局也同样悲剧。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让李陵负责后勤。李陵急于立功,自带五千步兵,向皇帝允诺以少胜多,出居延一千里与李广利共击匈奴。结果,李陵的五千步兵与三万匈奴骑兵相遇。与二十年前右北平之战中的李广一样,李陵率领汉军死战,三万匈奴骑兵竟然被杀得大败。单于大惊,急忙调集八万大军增援。李陵且战且走,逐步退向汉朝边境。匈奴紧紧追击,但每次进攻都被李陵杀败。尽管李陵坚持的时间比李广长得多,却没有等到李广利的救援。最终,矢尽粮绝的李陵部全军覆没,仅四百人逃回,李陵本人被俘。

之后,投降匈奴并为其练兵的原汉军校尉李绪被误传为李陵,这条消息令武帝大为震怒,下令对李家执行族诛。但是,以司马迁为首的一批士人却为李陵辩护,认为李陵以数千步兵御敌数万,转战千里,杀敌无数,虽败犹荣,他虽不死,必是想寻机立功以报国。司马迁的辩护激怒了武帝,被武帝付之腐刑。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司马迁的辩护,不仅仅是因为司马迁本人与李陵交好,更代表着西汉王朝政治斗争的风向。卫青、霍去病之后,武帝逐渐开始宠信外戚,疏远李广、李陵这些“良家子”出身的禁卫军。贰师将军李广利,既没有卫青的公正无私,也没有霍去病的英勇无畏,仅仅因为其妹李夫人得宠,就得以青云直上,每每率军出征。他每战必败,丧师无数,却从未被问罪。李陵、路博德等“良家子”出身、没有外戚贵族背景的禁卫军将领,即使战功无数也难得重用,稍有过失,就获罪受罚。司马迁为李陵鸣冤,既是替友人不平,更代表了整个“良家子”阶层不甘的呐喊。

汉武帝晚期的巫蛊之祸还有一个尾声。汉武帝在查出巫蛊之祸的起因后,对诬陷太子的江充一党予以灭族的惩罚。但这一行动却导致了一场著名的刺杀。侍中仆射马何罗曾是江充党徒,惧怕被武帝查出,于是铤而走险,于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谋刺武帝。幸得武帝身边的一个匈奴侍卫金日磾 十分警惕,发现了马何罗的阴谋,并勇敢地与之搏斗,这才使武帝化险为夷。从那以后,禁卫军们被赶出了内廷,宦官取代禁卫军成为帝王最亲近的人。

◎ 司马迁像,王西京作品。司马迁在记述汉朝历史时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个人情绪,但却从另一个角度记录了尖锐的政治斗争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病逝。死前,武帝指派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以为人小心做事周到著称的霍光为顾命大臣,总领禁卫军系统。汉武帝不会想到,尽管霍光确实极力尽心地辅佐刘家天下,但他仍然开启了外戚控制禁卫军乃至整个朝政的先河。从此以后,外戚专权成为西汉王朝的常态,直到王氏外戚的王莽彻底篡夺了政权。

到东汉王朝建立时,王朝的禁卫军已经与汉武帝时代完全不同。西汉禁卫军主要由“良家子”构成,而东汉禁卫军则完全成了外戚、勋贵们的游乐场。无论光禄勋、卫尉,还是执金吾、北军中侯、城门校尉,所有的禁卫军官全部由外戚控制,士兵则由募兵充任。虎贲 、羽林逐渐变成父死子继的世兵,实战机能完全退化,成为纯粹的仪仗。郎官变成官僚预备队,成为外戚贵族们安插门生控制朝政的手段。良家子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完全退出了政治舞台。外戚与贵族的胜利,意味着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成熟。古典军国主义的时代远去了,贵族地主的时代宣告来临。

良家子的时代结束了,但羽林的故事却远未结束。羽林军制度成为很多后世君王效仿的榜样,其中诸如唐初的左右羽林军、首领北衙禁军,也是高宗、则天等朝的重要军事力量,直至明朝仍有羽林卫。羽林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不死的浪漫”—持续时间最长、最为知名的军队名称。 515Rsfi8o4ZDgQol07n2cu/h0aSw3gZ5GgaMmFzHx+PTVFqd5WUK/IKaf8D45MI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