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羽林孤儿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又在期门之外、光禄勋(原郎中令)属下,新建一支武装力量——建章营骑。建章宫是武帝在长安城外、邻接长安城墙的西侧修建的一座大型离宫,武帝中年以后长期流连于此。建章营骑建立的初衷,就是负责该离宫的警卫。

不久,建章营骑改名羽林军。羽林原本是二十八宿之一,属于北方玄武,在中国的古星象学说中代表军队。羽林军总兵力约两千五百人,羽林军的士卒叫“羽林郎”,首领叫作“羽林令”,副职叫作“羽林丞”。他们全都是汉匈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子弟,因此又号“羽林孤儿”。他们从小在军营中长大,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长大后编入羽林军。他们和期门一样,没有服役时间限制。和主要在微服出巡中护卫皇帝的期门不同,羽林军是武帝正式出巡时的正规仪仗队。他们身着华丽的盔甲,手举用牦牛尾装饰起来的大旗,骑马行进在皇帝车驾之前,为皇帝开路。羽林孤儿是西汉王朝厚待烈士子弟的标志,羽林也由此成为一种延续军事传统与家族荣誉的象征,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和认可。《汉书·百官公卿表》载: “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名曰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又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 羽林军和期门军一样,既是武帝的禁卫,又是特殊的军官学校。

汉匈战争中,禁卫军被大量派上战场。在汉高祖刘邦之后,除了北军之外,由于皇帝不再亲临战场,南军和郎卫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参与战争,但汉武帝扩充禁卫军的目的,就是增强禁军的战斗力,提升与匈奴作战的能力。经过武帝亲自培训和考察,在期门、羽林当中有大量青年军官进入北军等作战部队服役,率领汉军踏入与匈奴决战的战场。即位的第七年,武帝任命原属禁卫军系统的李广为骁骑将军,程不识为车骑将军,令二人率军屯集于北部边寨,开启了用兵北边的序幕。

此后几十年中,汉武帝发动了三次对匈奴的远征和数次较小规模的出征。在这些远征中,期门军和北军都随军出征,并且作为精锐与中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武帝时期远征汉军的组成方式是从期门中抽调军官,从北军中抽调精锐士兵,组成远征军的核心,然后征发陇西、北地等边郡士卒,组成一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军队,交由皇帝亲自任命的将军率领,踏上与匈奴之间的殊死战场。

◎ 西汉高桥鞍,汉代高桥鞍的出现表明汉代骑兵越来越倾向于冲击格斗

“将军”这种全新的指挥体系也在汉武帝时期得以成型。在武帝之前,汉军的总指挥是太尉(大司马),是代表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最高权力机关的“三公”之一。除了朝廷有自己的太尉之外,各诸侯国也有自己的太尉,作为自身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汉武帝时期,临时任命的杂号将军成为军事体系中新的宠儿。汉武帝常常把“将军”的称号破格授予一些年轻军官,并授予其率领大军的权力。为了指挥作战,将军将会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指挥、参谋团队,称为“幕府”。“幕府”主要由期门和郎卫中与将军本人交好的年轻人组成。这样,整个“幕府”就成为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团队,为全军注入了昂扬的活力。

因此,这一时期的汉军和文帝、景帝乃至武帝早期持重慎战的汉军相比,在作战风格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彪悍轻捷的精锐骑兵取代坚韧厚重的集团步兵,成为军队中最受重视的部分。在此后的汉匈战争中,汉帝国以少数精锐骑兵通过长距离隐蔽机动直接打击匈奴指挥机关的作战方式,在汉匈战争中连战连捷,立下不世的战功。

在汉匈战争时期,这种斩首战术可以说正好切中匈奴在军事组织上的最大弱点。匈奴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这种强大的兵力资源,来自匈奴作为奴隶制游牧部落联盟王国所建立的全民皆兵式的民兵制度。匈奴由大量小部落联盟而成,在秦末汉初,这些小部落的首领已经逐渐转化为贵族首领。单于作为全匈奴的国王,自领一支规模最大的部落,可以出动几万兵力,其下有左右贤王至当户的贵族首领,“凡二十四长”,各有几千到一万兵力。作为游牧民族,匈奴每一个男子从小就会骑马射箭,在部落中接受军事训练,并接受贵族的领导,因此随时可以上阵作战,使得总人口只有约两百万人的匈奴可以出动数十万大军。但是,由于游牧民族低下的生产力,绝大部分匈奴士兵的军事装备只有他们的生活用具——粗劣的刀具、弓箭与普通的蒙古马。这让绝大部分匈奴士兵只能作为骑射手参战,即“控弦之士”。但是,大规模骑兵会战的结局通常是由重骑兵决定的。身披坚甲、集群冲锋的重骑兵能够轻而易举地打散敌方骑射手,然后再由己方骑射手将对方逐一围杀、歼灭。

◎ 西汉钢剑,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铁剑,最长一把长达146厘米,显示出高超的铸剑技术

◎ 西汉钢甲,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铁甲(复制品),金相鉴定表明该甲甲片为渗碳钢制品

因此,除了“控弦之士”以外,匈奴贵族们都建立有自己的亲卫队伍,即“侍卫之士”。和“控弦之士”不同,“侍卫之士”拥有相对精良的盔甲,骑着来自西域的优良骑乘马,使用金属箭头的弓箭和刀矛等武器。在匈奴的军事体系中,“侍卫之士”起着关键作用。正是匈奴贵族的亲卫队相对于其他牧民的军事优势,使得牧民不得不依附于匈奴贵族生存。在作战中,匈奴的贵族亲卫队首先保证了其指挥机构的安全,其次他们还是匈奴军队战术行动的中坚力量,是匈奴军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汉帝国之所以能够一反过去汉军面对匈奴如同公牛难以对付恶狼一般的困境,正是因为抓住了匈奴“侍卫之士”这一关键点。由于匈奴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不发达,匈奴贵族的“侍卫之士”数量上相对于汉军禁卫军来说不仅没有优势,反而是劣势。一旦“侍卫之士”被击溃,匈奴指挥机构将受到直接威胁,只能狼狈逃跑。失去了指挥与监督,庞大的匈奴军队也必然变成一盘散沙,四散溃逃。同时,经过长期训练,汉军禁卫军的军事素质完全不比匈奴“侍卫之士”来得差。此外,除了期门骑士的锐气与锋芒之外,汉军精锐骑兵的军事装备的进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景时期,中国在金属冶炼技术方面取得巨大突破。随着炼钢技术的成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已经从秦汉之交的铜铁武器并用时代进化到钢铁武器时代。通过对考古出土的西汉盔甲残片进行金相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知道西汉铁甲主要为渗碳钢和炒钢制品,也有铸铁脱碳钢产品,甚至发现过冷锻甲叶 。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使得汉军精锐骑兵手持炒钢环首刀,身上穿着同样钢制的玄甲,连弓箭的箭镞都是钢制的。相对于仍然停留在铜铁复合时代的匈奴骑兵,汉军在武器装备上已经有了跨代的优势。

但是再充分的物质条件,再精良的兵源,也需要优秀的将领率领才能发挥效能。结果,一次浪漫的邂逅让两位汉帝国最杰出的骑兵统帅登上了历史舞台。 7841sVjLuK1WB3y+qakoa6Qm5pl1Q4gyWZoad7gpEeMi6jKv6XPnYywaGMuQy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