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王将征犬戎
①
,祭
②
公谋父
③
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
④
兵
⑤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⑥
,观则玩,玩则无震
⑦
。是故周文公之《颂》曰
⑧
:‘载戢干戈,载櫜
⑨
弓矢
⑩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
,阜其财求
而利其器用
,明利害之乡
,以文修之
,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
①西戎也。欲征其不享之罪。②债。③甫。〇祭,畿内之国,谋父所封。时为王卿士。④贯。⑤耀,明也。观,示也。〇一句领起全篇。⑥戢,聚也。时动,如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之谓。威,可畏也。⑦玩,黩也。震,惧也。〇四句,一正一反,以申明不可观兵之意。⑧文,周公之谥。《颂·时迈》之诗,周公所作。⑨高。⑩载,用也。櫜,韬也。言武王既定天下,则收敛其干戈,韬藏其弓矢,示不复用也。〇引证“不观兵”。
肆,陈也。时,是也。中国曰夏。允,信也。言武王常求懿美之德,以布陈于中国,信乎王之能保天命也。〇引证“耀德”。
茂,勉也。正德者,父慈子孝,兄爱弟恭,夫义妇顺,所以正民之德也。如此而民之情性,未有不归于厚者。
阜,大也。大其财求,使之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所以厚民之生也。
如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〇三句,兼教养在内。
如字。〇得教养为利,失教养为害。乡,犹言所在也。明利害之所在,是耀德之实。
一句,包下“修意”五句,是不观兵之实。
滋,益也。此言“耀德不观兵”之效。作一顿。下乃转入周世。
“昔我先世后稷
①
,以服事虞、夏
②
。及夏之衰也
③
,弃稷弗务
④
,我先王不窋
⑤
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
⑥
,不敢怠业
⑦
,时序其德,纂
⑧
修其绪,修其训典
⑨
,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
⑩
,奕世载德,不忝前人
。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商王帝辛,大恶
于民
。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
。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
①后稷,舜时农官。父子相继曰世。谓弃与不窋。②谓弃为舜后稷,不窋继之于夏启也。③谓启子太康。④弃,废也。废稷之官,不复务农。⑤质。〇弃之子。周禘祫文武,必先不窋,故通谓之王。⑥尧封弃于邰,至不窋失官,去夏而迁于邠。邠西接戎,北近翟。⑦业,农业也。⑧同缵。⑨序,布也。纂,继也。绪,事也。训,教也。典,法也。三“其”字,指弃而言。⑩三句,承上三句,极写其“不敢怠业”。
奕世,累世也。载,承也。忝,辱也。自不窋以后至文王,皆继其德而弗坠。〇已上言周家累世耀德。
武王亦只是耀德。
乌故切。
辛,纣名也。大恶,大为民所恶。
商牧,商郊牧野。〇著“庶民弗忍”四字,便见武王不得已而用兵。
恤,忧也。隐,痛也。非务武,即不观兵之谓。勤恤民隐,即耀德之谓。〇已上言武王并不观兵,下乃述邦制,以转入征犬戎之非。
“夫先王之制
①
:邦内甸服
②
,邦外侯服
③
,侯、卫宾服
④
,蛮夷要
⑤
服
⑥
,戎翟荒服
⑦
。甸服者祭
⑧
,侯服者祀
⑨
,宾服者享
⑩
,要服者贡
,荒服者王
。日祭
、月祀
、时享
、岁贡
、终王
,先王之训也
。有不祭则修意
,有不祀则修言
,有不享则修文
,有不贡则修名
,有不王则修德
,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
。于是乎有刑不祭
,伐不祀
,征不享
,让不贡,告不王
。于是乎有刑罚之辟
,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
。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
,是以近无不听
,远无不服
。
①一句直贯到底。②邦内,天子畿内。甸,田也。服,事也。以皆田赋之事,故谓之甸服。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③邦外,邦畿之外。侯服者,侯国之服。甸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④侯,侯圻。卫,卫圻。中国之界也。谓之宾者,渐远王畿,而取宾见之义。侯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⑤平声。⑥蛮夷去王畿已远。谓之要者,取要约之义,特羁縻之而已。宾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 ⑦戎翟去王畿益远。以其荒野,故谓之荒服。要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〇一层,详五服之地。⑧祭于祖考。⑨祀于高曾。 ⑩享于二祧。
贡于坛墠。
王,入朝也。世一见,各以其所贵者为贽。〇此言五服佐天子宗庙之供者不同。〇二层,详五服之职。
祭以日至。
祀以月至。
享以时至。
贡以岁至。
王以终世至。谓朝嗣王,及即位而来见。〇三层,言五服之地有远近,故其供职有疏密。
锁一句,前后照应,妙。
最近者知王意也。
稍近者听王言也。
渐近者申以号令。
已远者播以仁声。
极远者诞敷文德。〇看五“修”字,便见“耀德”不是一味表暴,有反躬自治意。
序,谓上五者次序。成,既修也。刑,法也,见下文。
士师。
司马。
诸侯承王命往征。
行使让者责其过,告者谕以理。〇此修刑之序。
辟,法也。
此修刑之具。〇一意写作两层,却不嫌其重复,故妙。
单承要、荒二服。言远国非近者可比,唯有益自修德,不可加兵致劳吾民也。
甸、侯、宾无不至。
要、荒无不至。〇已上结完先王无观兵于远国之事,下方说到穆王身上。
“今自大毕、伯仕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 ① ,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 ② 。’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 ③ !吾闻夫犬戎树惇,能帅 ④ 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⑤ !”
①大毕、伯仕,犬戎氏之二君。世终来王,荒服之职也。②享,宾服之礼。以责犬戎,且示之以兵威。③顿,坏也。既废先王待荒服之训,恐终王之礼,亦自此坏矣。④同率。⑤树,立也。惇,厚也。帅,循也。纯,专也。固,一也。言犬戎立心惇厚,能率循其先人之德而守国,终于专一,有拒我之备矣。〇废先王之训,则不可伐。有以御我,则不能伐。是极谏意。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① 。自是荒服者不至 ② 。
①所获止此,果有以御我矣。②终王之礼,果自此坏。
“耀德不观兵”是一篇主脑,回环往复,不出此意。穆王车辙马迹遍天下,其中侈然有自大之心,不过观兵犬戎以示雄武耳,乃仅得狼鹿以归。不但不能耀德,并不成观兵矣。结出“荒服不至”一语,煞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