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盈 ① 出奔楚 ② 。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 ③ 。
①晋大夫。②范宣子逐之,故出奔。③虎,盈党。叔向,虎之兄。
人谓叔向曰:“子离 ① 于罪,其为不知 ② 乎 ③ ?”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 ④ ?《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⑤ ’。知也 ⑥ 。”
①同“罹”。②智。③讥叔向无保身之哲。④虽被囚,犹胜于死亡。⑤《诗》言君子优游于乱世,聊以卒吾之年岁。《注疏》以为《小雅·采菽》之诗。按:《采菽》无“聊以卒岁”之文,恐是逸诗。⑥此乃所以为知也。〇叔向已算到可以不死,不知者焉能有此定见?
乐王鲋
①
见叔向,曰:“吾为子请
②
。”叔向弗应。出,不拜
③
。其人皆咎叔向
④
。叔向曰:“必祁大夫
⑤
。”室老
⑥
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
⑦
?”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
⑧
?祁大夫外举不弃仇
⑨
,内举不失亲
⑩
,其独遗我乎
?”《诗》曰:‘有觉德行
,四国顺之
。’夫子,觉者也
。”
①附。〇晋大夫。②为子请于君而免之。③大是骇人。④自然见咎。⑤谓祁奚也。能免我者,必由此人。〇胸中泾渭,介然分明,是为真智。⑥家臣之长。⑦常人只是常见。⑧惟阿意顺君,何能行此救人之事。〇提过乐王鲋一边。⑨举其仇解狐。⑩举其子祁午。
其独遗我一人而不救乎?
去声。
《诗·大雅·抑》之篇。言有正直之德行,则天下顺之。
祁大夫,觉然正直者也。〇收句冷隽。
晋侯 ① 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 ② 。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③ 。”
①平公。②问其果与弟虎有谋否。③言叔向笃于亲亲,其殆与弟有谋焉。〇谮语,故作猜疑,妙。
于是祁奚老矣
①
,闻之
②
,乘驲
③
而见宣子
④
,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⑤
。’《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
⑥
。’夫谋而鲜
⑦
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
⑧
,社稷之固也
⑨
,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
⑩
?鲧殛而禹兴
,伊尹放大甲而相
之,卒无怨色
;管、蔡为戮,周公右王
。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
?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
?”宣子说
,与之乘
,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
,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
①告老致仕。②闻叔向被囚。③日。④驲,传车也。乘驲,恐不及也。⑤《诗·周颂·烈文》篇。言文、武有惠训之德,及于百姓,无有疆限,故周之子孙,皆保赖之。⑥《书·夏书·胤征》篇。言圣哲之有谟谋功勋者,当明证其谟勋而定安之。⑦上声。⑧谋少过失,圣有谟勋也。惠训不倦,惠我无疆也。⑨此社稷所赖以安固也。〇“社稷”二字,是立言之旨。⑩假使其十世之后,子孙有罪,犹当宽宥之,以劝有能之人。今壹以弟故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之所倚赖,不亦惑之甚乎?〇此言叔向之能,尚可庇子孙之有罪,岂可及身见杀?
不以父罪废其子。
去声。
不以一怨妨大德。
兄弟罪不相及。
此言不当以弟虎罪及叔向。〇两提“弃社稷”,叔向之身何等关系。
子若力行善事,谁敢不勉于为善?何必多杀,然后人不敢为恶乎?〇归到宣子身上,亦复善于劝解。
悦。
去声。〇与祁奚共载。
祁奚不见叔向而归,以见为社稷,非私叔向也。
叔向亦不告免于祁奚,而即往朝君。以明祁奚之非为己也。〇两不相见,径地俱高。
乐王鲋见叔向而自请免之,祁奚免叔向而竟不见之。君子、小人,相去霄壤。“不应”、“不拜”,所以绝小人;“不告免”,所以待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