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李国章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留下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国古代散文和诗歌,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名篇佳作,不胜枚举。

古代散文通称古文,肇始于商代卜辞,只是一些用文字记载的句子,很少有完整的章节。《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虽佶屈聱牙,仍可算是古代散文的发端。战国时代,游说之风盛行,巧言善辩,形诸文字,先秦诸子散文蜂起,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论语》、《孟子》、《荀子》、《墨子》都以记言说理为主,《庄子》多用神话,《韩非子》多用历史故事,均独立成篇;至《吕氏春秋》、《淮南子》形成结构完整自成体系的著作。《春秋左氏传》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叙事完整翔实,把千头万绪的战争叙述得层次分明,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字句谨严,是先秦散文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此外,《国语》记事简括朴实;《战国策》以人物活动为记叙中心,人物形象风姿各异,文笔酣畅,长于状物体情,均对先秦散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纪传的体制,行文委婉自然,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峻洁生动,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历史巨著,历来被推崇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自汉魏两晋至宋、齐、梁、陈、隋,骈文写作鼎盛,作文讲究辞藻对仗,强调音韵,大量用典,追求形式技巧的新奇完美,散文的作用相对降低。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提倡古文运动,起衰救弊,力挽狂澜,为古代散文的历史发展开创新路。柳宗元与韩愈此呼彼应,他们的创作,交相辉映,登上散文创作的巅峰。宋代欧阳修继承并进一步发展韩愈的文学主张,高举诗文革新的旗帜,在他的奖引下,王安石、曾巩和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所创作的散文,都取得很大的成就。韩、柳、欧、苏等“唐宋八大家”的创作,代表我国散文自秦汉之后出现的第二个高峰。明清两代,散文流派纷呈,有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直至清代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等。他们的文学创作主张,或推崇秦汉之文,提倡“文必秦汉”;或推崇《史记》及唐宋散文,提倡文学创作要独树一帜;或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端相济,以挽救明清散文深受八股经学束缚,渐趋衰落之势。

为展示我国历代散文发展的脉络,自古以来均有编选古文选本的传统。南朝梁萧统编的《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分类诗文选集,共六十卷,选录自东周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434篇,辞赋99篇,杂文219篇,共计752篇,其中不少作品的集子早已失传,因而《文选》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自《昭明文选》以后,各种诗文选本层出不穷,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通代选本,所收文章跨度大,篇幅长,如宋代编的《文苑英华》,1 000卷,上续《昭明文选》,收南朝梁末至唐代末年作家2 200馀人,作品近2万篇。又如清代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75卷,选录《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以及明清作家的古文辞赋700馀篇,以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为主。二是断代选本,规模大,尽量收辑完备,如《全唐文》、《宋文鉴》、《元文类》、《明文海》、《清文汇》等,其中《全唐文》1 000卷,收文18 488篇,计作家3 000馀人。《明文海》482卷,可谓明代文章之渊薮,有很高的文学史料价值。三是名家名著选本,如唐宋古文兴盛,就有《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文举要》的编纂。总之,目前存世的著名古文选本,数以百计,这些选本保存了大量的作家作品,但由于规模较大,篇幅过多,有的文章比较深奥庞杂,其对于研究古文,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却不适宜一般读者阅读。从普及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篇幅适中,雅俗共赏的选本比较罕见。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先后出现过两种著名的选本,一为编纂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的《古文观止》,一为编纂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的《唐诗三百首》。这两种堪称诗文双璧的选本,所收诗文均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名篇荟萃,包含多种风格,作为家塾训蒙课本,广受欢迎,问世之后,立即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三百年来,一再重印,其影响持久不衰。

《古文观止》的编者吴乘权(字楚材)、吴大职(字调侯),系叔侄二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们均是乡间塾师,以课业授徒为生。吴楚材学识丰富,除《古文观止》外,还编有《纲鉴易知录》传世。吴调侯随叔父吴楚材一起授课,《古文观止》就是他们共同编选的讲授古文的教材。他们编选此书的宗旨十分明确:“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吴乘权《例言》)编选时,他们既注意继承古文选本的优良传统,又有创新:“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选,而略者详之,繁者简之,散者合之,舛错者厘定之,差讹者校正之云尔。”(吴乘权、吴大职《序》)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天,吴楚材、吴调侯将编好的《古文观止》寄给吴楚材的伯父吴兴祚。吴兴祚,字伯成,号留村,累官至两广总督。其时他正在归化(今呼和浩特市)任右翼汉军副都统。收到《古文观止》后,他给予高度评价:“阅其选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披阁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今则冁然以喜矣。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吴兴祚《序》)于是吴兴祚就在当年五月端阳日“亟命付诸梨枣”,这是《古文观止》的最初刊本。原刻本已佚,存世者有鸿文堂、映雪堂两种翻刻本。康熙三十七年(1698)仲冬,吴楚材、吴调侯在浙江家乡又应乡先生之请,刊刻《古文观止》,即文富堂本。两种版本大体相同而又稍有差异,为通行本。此后的各种刻本多由这两个本子繁衍而成。

吴楚材、吴调侯为什么把他们编的古文选本,冠以“观止”之名?其用典见《左传·季札观周礼》篇(《古文观止》卷二):“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此处写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韶箾》时,认为其表演十分精彩,臻于完美,无以复加,吴楚材、吴调侯认为他们所选的古文均为上乘作品,尽善尽美,应为最佳选本,其馀选本不足观也。吴楚材、吴调侯还在《序》中借乡先生之口,说出以“观止”作为书名的用意:“诸选之美者毕集,其缺者无不备,而讹者无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

我们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古文观止》还不是一本尽善尽美的古文选本,有些选目已不适应现代读者的需求,所选作品下限到明代末期,还不能反映中国古代散文的全貌,有待完善。因此,各种新编的古文选本仍然不断出版。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古文观止》是一个编得比较好的古文选本,特别是它作为旧时的启蒙读本,对普及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作用,至今仍有阅读价值,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举其要者,有以下数端。

一是选目精要,能概括地展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及重要时代和作家的风貌。《古文观止》选目注重文学性,不收《尚书》和先秦诸子散文,却从《春秋左氏传》开端,选出34篇,在全部222篇中所占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左传》往往被后代古文家奉为作文的楷模。由于同样的原因,《国语》、《战国策》和《左传》一起,被作为《古文观止》所收先秦散文的重点。汉代散文重点收司马迁的《史记》,而不收《汉书》。《古文观止》收“唐宋八大家”作品达78篇,构成全书的另一个重点。由于重点突出,兼顾其他风格的作家和作品,构成上自先秦下迄明代末期散文发展的长廊,使读者领略古代散文的精粹。

二是篇幅适中,所选文章大多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极便初学者诵读。《古文观止》按时代和作家编排,分为12卷,收作品222篇,其中绝大多数是散文,只有少量几篇是骈文,长篇多达数千言,短者不足百字,叙事论辩,写景抒情,咏物明志,各体兼备,大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三是编者对所选文章均进行注释串讲,对“字义典故逐次注明,复另加评语,庶读之者明若观火”。同时“遍采名家旧注,参以己私,毫无遗漏”(吴乘权《例言》)。编者对所选作品,既有字词语句的简要注释和音读,还有对谋篇布局的点评,更有对史事和人物的评述,颇具识见,持论也较妥帖,对文章笔法的评析大多得其真髓,发人深省。凡此种种,对《古文观止》的流播,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的底本采用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本,此本即据映雪堂本排印。此次整理,同时用有关史书或别集校勘,择善而从,不出校记。 AhburrbhWsRqRweEQOi2YOajw9YIrY9HoMhiu6J6jnRxdsZyflVAuWiCypUpzb/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