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 ① 罃 ②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③ 。
①去声。②英。〇宣公十二年,晋楚战于邲,楚囚知罃。知庄子射楚连尹襄老,载其尸;射公子谷臣,囚之。以二者还。庄子,知罃父也,至是晋归二者于楚,以赎知罃。③荀首,即知庄子,是时为晋中军佐,楚人畏其权要,故许归其子。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
①
?”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
②
其任,以为俘
③
馘
④
。执事不以衅
⑤
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⑥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⑦
?”王曰:“然则德我乎
⑧
?”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
⑨
,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⑩
。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
及,其谁敢德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
?”对曰:“臣不任
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穀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
,而使嗣宗职
,次及于事
,而帅
偏师以修封疆
,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
①指久留于楚言。②升。③孚。④国。〇俘馘,军所虏获者。系其人曰俘,截左耳曰馘。⑤欣去声。⑥以血涂鼓曰衅鼓,言楚不杀我而以其血涂鼓。即,就也。⑦作自责语,撇开“怨”字。妙。⑧指许归于晋言。⑨晋、楚皆为社稷之谋,而欲纾缓其民。⑩各惩戒前日战争之忿,以相赦宥。
去声。〇累,系也。晋释谷臣之囚,楚释知罃之囚,以成其和好。
去声。
作与己不相干语,撇开“德”字。妙。
问得有意。
平声。
言我未尝有怨于君,君亦未尝有德于我,有怨则报怨,有德则报德,我无怨而君无德,故不知所报也。〇臣怨、君德,分贴得好。“不知”二字,更妙。
不穀,诸侯谦称。言虽是如此,必告我以相报之事。〇共王一团兴致,被知罃说得雪淡,无可奈何,又作此问。
身虽死,而楚君之私恩不朽腐也。〇客意。一层。
称于异国曰外臣。首,荀首也。宗,荀氏之宗也。〇客意。二层。〇此虽二客意,然显见晋之国法森然,家法森然。
若君不许戮。〇转入正意。
使继祖宗之职。
以次及于军旅之事。
率。
其父为上军佐,故曰帅偏师。修,治也。
虽遇楚之将帅,亦不敢违避。〇一“敢”字,应上二“敢”字。
忠晋即以报楚。妙。
收煞得好。
玩篇首“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二语,便见楚有不得不许之意。“德我”、“报我”,全是捉官路当私情也。楚王句句逼入,知罃句句撇开,末一段所对非所问,尤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