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师从齐师 ① ,入自丘舆,击马陉 ② 。齐侯使宾媚人 ③ 赂以纪甗 ④ 、玉磬与地 ⑤ 。“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⑥ 。”
①齐师败走,晋师追之。②刑。〇丘舆、马陉,皆齐邑。③宾姓,媚人族,即国佐也。④演。⑤甗,玉甑也。玉甑、玉磬,皆灭纪所得者。地,鲁、卫之侵地。⑥言晋人不许,则听其所为,欲战则更战也。客,指晋人。〇此句并顷公语意夹入,妙。伏下“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一段。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
①
,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
②
,而使齐之封内尽
③
东其亩
④
。”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
⑤
。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
⑥
。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
⑦
?且是以不孝令也
⑧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⑨
。’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
⑩
?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
。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
?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
。四王之王
也,树德而济同欲焉
;五伯
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
。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
,《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
。’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
?不然
,寡君之命使
臣,则有辞矣
。曰
:‘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
敝赋,以犒从
者
。畏君之震,师徒挠败
。吾子惠徼
齐国之福
,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
,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
。子又不许
,请收合馀烬
,背
城借一
。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
①晋人果不许。②至。③津上声。④萧,国名。同叔,萧君字,其女嫁于齐,即顷公之母。晋人欲质其母,而不便直言,故称萧同叔子。言必以萧同叔子为质于晋,而使齐国境内田亩皆从东西而行,则我师舍去矣。〇重上句,下句带说,故用“而”字转下。盖前此晋郤克与臧孙许同时而聘于齐,顷公之母踊于棓而窥客,则客或跛、或眇,于是使跛者迓跛者,使眇者迓眇者。夫妇人窥客,已是失体,矧侮客以取快乎?出尔反尔,无足怪也。⑤只“非他”二字,多少郑重。妙。⑥若以齐、晋比并言之,则齐之母,犹晋之母。其为国君之母,则一也。〇陪一句,更凛然。⑦其若先王孝治天下之命何?〇上不便。⑧且欲令人皆蹈不孝之行。〇下不便。⑨《诗·大雅·既醉》篇。言孝子爱亲之心,无有穷匮,又以孝道长赐汝之族类。⑩晋既以不孝号令诸侯,是非以孝德赐及同类矣。〇已上破“为质”句。
疆者,为之大界也。理者,定其沟涂也。物,相也。相土之宜,而分布其利。
《诗·小雅·南山》篇。或东西其亩,或南北其亩,皆相土宜,而布其利也。言东南则西北在其中。
井田之制,沟洫纵横,兵车难过。今欲尽东其亩,则晋之伐齐,循垄东行,其势甚易,是唯晋兵车是利,而不顾地势东西南北所宜,非先王疆理土宜之命矣。〇已上破“东亩”句。〇两“其无乃非”句应。
上分两层辨驳,此总括数语,下复畅言之。
去声。
四王,禹、汤、文、武也。皆树立德教,而济人心之所同欲。〇树德,照上“德类”。济同欲,照上土宜布利。
如字。
伯,长也。夏昆吾,商大彭、豕韦,周齐桓、晋文,皆勤劳而怀抚诸侯,以服事树德、济同欲之王命。
指质母、东亩而言。
《诗·商颂·长发》篇。优优,宽和也。遒,聚也。
晋质母、东亩二令,实不宽和,而先自弃其福禄,又何能为诸侯之害乎?〇晋人所命,本欲害齐,而国佐却以为何害,妙绝。〇已上言晋实有阙,不得为盟主,以足上二段之意。
若终不见许。
去声。
寡君之命我使臣,已有辞说,意如下文所云。〇上分责二段,又总责一段。此忽如饥鹰,撇然一转。
下皆齐侯命辞。
忝。
去声。
腆,厚也。赋,兵也。言齐有不厚颓敝之兵,以犒晋师。〇战而曰犒,婉辞。
畏君师之震动,以故齐兵挠曲而致败衂。
骄。
言我以吾子之惠,而得徼齐国之福。
去声。
敝器,谓甗磬也。
应上“晋人不可”。
荩。
佩。
烬,火馀木也。以喻齐战败之馀意,言欲以已败之兵,背齐城而更借一战。
言齐幸而得胜,亦当唯晋命是从,况其不幸而又战败,敢不唯晋命之是听乎?曰“从”曰“听”,即听从质母、东亩之命。〇已上言齐既以赂求不免,势必决战,胜与不胜,虽未可知,总在既战后再听从晋命也。极痛快语,而却出以婉顺。
先驳晋人质母、东亩二语,屡称王命以折之,如山压卵,已令气沮;后总结之,又再翻起。将寡君之命,从使臣口中婉转发挥,既不欲唐突,复不肯乞哀。即无鲁、卫之请,晋能悍然不应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