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伐宋以救郑 ① 。宋公将战。大司马固 ② 谏曰:“天之弃商久矣 ③ ,君将兴之 ④ ,弗可赦也已 ⑤ 。”弗听。
①以宋襄公伐郑故。②即子鱼。③宋,商之后。④公将图霸兴复。⑤获罪于天,不可赦宥。〇言不可与楚战。
及楚人战于泓
①
。宋人既成列
②
,楚人未既济
③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
④
。”既济而未成列
⑤
,又以告
⑥
。公曰:“未可
⑦
。”既陈
⑧
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⑨
。公伤股,门官歼
⑩
焉
。
①弘。〇泓,水名。〇总一句。②宋兵列阵已定。③楚人尚未尽渡泓水。〇是绝好机会。④何意?⑤机会犹未失。⑥省句法。⑦又何意?⑧阵。⑨大崩曰败绩。⑩尖。
门官,守门之官,师行则从。歼,尽杀也。〇二句,写败绩不堪。
国人皆咎公 ① 。公曰:“君子不重 ② 伤,不禽 ③ 二毛 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⑤ 。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⑥ 。”
①归咎襄公不用子鱼之言。②去声。③同擒。④重,再也。二毛,头黑白色者。言君子于敌人被伤者,不忍再伤;头黑白色者,不忍擒之。〇二句引起。⑤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〇释上“不可”意。⑥亡国之馀,根“弃商”句来。鼓,鸣鼓进兵也。言不进兵以击未成阵者。〇释上“未可”意。〇寡固不可以敌众。宋公既不量力以致丧师,又为迂腐之说以自解,可发一笑。
子鱼曰:“君未知战
①
。勍
②
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③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④
?犹有惧焉
⑤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
⑥
,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⑦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⑧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⑨
。三军以利用也
⑩
,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声盛致志,鼓儳
可也
。”
①一句断尽。②擎。③勍,强也。强敌厄于险隘,而不成阵,是天助我以取胜机会。④迫而鼓进之,何不可之有?⑤犹恐未必能胜也。〇加一句,更透。〇辨“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⑥苟。⑦胡耇,元老之称。言与我争强者,皆吾之仇敌,虽及元老,犹将擒之,何有于二毛之人。〇辨“不擒二毛”。⑧明设刑戮之耻,以教战斗,原求其杀人至死。若伤而未死,何可不再伤以死之。〇辨“不重伤”。⑨若不忍再伤人,则不如不伤之;不忍禽二毛,则不如早服从之。〇再辨“不重伤,不禽二毛”,更加痛快。⑩凡行三军,以利而动。
兵以金退,以鼓进,以声佐士众之气。
若以利而动,则虽迫敌于险,无不可也。
谗。
儳,参错不齐之貌。指未整阵而言。声士气之盛,以致其志,则鼓敌之儳,勇气百倍,无不可也。〇再辨“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更加痛快。〇篇中几个“可”字相呼应,妙。
宋襄欲以假仁假义笼络诸侯以继霸,而不知适成其愚。篇中只重阻险鼓进意,重伤二毛带说。子鱼之论,从不阻不鼓,说到不重不禽;复从不重不禽,说到不阻不鼓。层层辨驳,句句斩截,殊为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