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晋阴饴甥 ① 会秦伯 ② ,盟于王城 ③ 。
①即吕甥。②穆公。③王城,秦地。秦许晋平之后,晋惠使却乞召吕甥迎己,故会秦伯盟于此。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
①
。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
②
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
③
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
④
。’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
⑤
。’以此不和
⑥
。”秦伯曰:“国谓君何
⑦
?”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
⑧
。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
⑨
。’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
⑩
。贰而执之,服而舍
之
,德莫厚焉,刑莫威焉
。服者怀德,贰者畏刑
,此一役也,秦可以霸
。纳而不定
,废而不立
,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秦伯曰:“是吾心也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
①“不和”二字,对得骇人。②去声。③语。④小人,在下之人也。君,指惠公。亲,谓死于战者。征缮,征赋治兵也。圉,惠公太子名。言小人耻其君为秦所执,痛其亲为秦所杀,不惮征赋治兵以立太子,曰必报秦之仇,宁事戎狄而与之共图也。⑤君子,在上之人也。言君子爱其君,而知晋国之有罪,不惮征赋治兵,以待秦归晋君之命,曰必报秦之德,惟有死而无二心也。〇初读“不和”二字,只谓尽露其短,今说出“不和”之故来,始知正炫其长。两边一样加“不惮征缮”四字,是制缚秦伯要著。⑥又用“不和”二字作一束。笔法严整。 ⑦或死,或归。⑧小人不知事理,徒为忧戚,以为秦必害其君;君子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为秦必归其君也。⑨毒秦,谓晋背施闭籴,毒害秦国也。〇所以可戚。⑩所以为恕。〇即承上君子、小人说来。双开双合,章法极整,又极变。
捨。
晋有贰心,而秦执之。晋既知罪,而秦舍之。
舍之,则秦之德莫厚于此;执之,则秦之刑莫威于此。
服秦者,怀秦之德;贰秦者,畏秦之刑。
秦归晋君之役,使诸侯怀德畏刑,可以成霸业也。
若秦初纳晋君,今执之而不安定其位。
秦既执晋君,今不归而使之复立为君。
是秦始有德于晋,而今则变德为怨,秦岂肯为此。〇前两段并述君子、小人意中事,“贰而执之”以下单就君子意中,一反一正歆动他。
入其彀中。
牛、羊、豕各一为一牢。将归之故加其礼焉。
通篇作整对格,而反正开合,又复变幻无端。尤妙在借君子、小人之言,说我之意,到底自己不曾下一语。奇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