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武王侵随
①
,使薳
②
章
③
求成焉
④
,军于瑕以待之
⑤
。随人使少
⑥
师董成
⑦
。斗伯比
⑧
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
⑨
。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
⑩
也
。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
。少师侈
,请羸
师以张之
。”熊率
且
比
曰:“季梁
在,何益
?”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
①随,汉东姬姓国。②委。③楚大夫。④使之求平于随,诈也。⑤瑕,地名。楚军于此,以待随之报。⑥去声。⑦少师,随大夫。董成,主行成之事。⑧楚大夫。⑨言不得志于汉东,是我失策使然。⑩去声。
张,侈大也。楚之失策,正坐此患,故不能得志。下乃为楚画策。
张则不惧,离则不协,楚然后可以得志,故曰利。
随之少师,素自侈大。
雷。
请藏其精兵,示以羸弱之卒,使少师忽楚,而愈自侈大。〇三“张”字呼应紧峭。
律。
疽。
楚大夫。
随贤臣。
言季梁在彼必谏,虽羸师无益于楚。
言不徒为今日计,且随君宠少师,未必听季梁之言。
毁军,羸师也。王从伯比之计。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
①
?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②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③
。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
④
。今民馁而君逞欲
⑤
,祝史矫举以祭
⑥
,臣不知其可也
⑦
。”公曰:“吾牲牷
⑧
肥腯
⑨
,粢盛
⑩
丰备,何则不信
?”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故奉牲以告
曰‘博硕肥腯’
,谓民力之普存也
,谓其畜
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
蠡
也,谓其备腯咸有也
。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
,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
。所谓馨香,无谗慝也
。故务其三时
,修其五教,亲其九族
,以致其禋
祀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
。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
,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
①一句喝破毁军之诈。②小有道,大淫乱,然后小能敌大。③忠民、信神,是一篇主意。〇承道。④祝史正辞,谓祝官、史官实其言辞,而不欺诳鬼神。〇又承“忠”、“信”。⑤是无利民之忠。⑥矫举,谓诈称功德以告鬼神。〇是无正辞之信。⑦臣不知其小之可以敌大也。此断言楚不可追之意。⑧全。⑨突。⑩成。
牲,牛、羊、豕也。牷,纯色完全也。腯,肥貌。黍稷曰粢,在器曰盛。〇上兼举忠民、信神。随侯单说信神,一边已忘却忠民了,故下归重民为神之主上。
信神只在忠民上看出,故下三“告”皆关民上。成民,指养与教言。
祝史奉牲以告神。下仿此。
博,广也。硕,大也。言是牲广大而肥充。〇告神只一句。下仿此。
告神以“博硕肥腯”者,谓民力之普遍安存,所以能如此也。
休去声。
促。
裸。
瘯蠡,疥癣也。三句俱承“民力普存”说。唯民力之普存,故其所养之畜,蕃大而无疥癣,咸备而不阙失。〇答上“牲牷肥腯”句。
以善敬之心,将其旨酒。
答上“粢盛丰备”句。“酒醴”一段是补笔。
牺牲、粢盛、酒醴,所以谓之馨香者,乃民德之馨香,无谗谀邪慝故也。〇总一笔,答上“何则不信”句。〇内用七个“谓”字、七个“也”字,顿挫生姿。末“所谓馨香”一句,直与上“所谓道”一句呼应。
养以成民。
九族,上至高祖,下及玄孙。〇教以成民。
因。
精意以享曰禋。〇致力于神。
谓祭则受福,战则必克也。
应“夫民,神之主”句。
收完上文。
去声。〇修政,指忠信而言。兄弟之国,谓汉东姬姓小国。言当与之亲而协,不可与之弃而离,庶免于楚国之难也。〇又找一笔。与斗伯比之意暗合。妙。
应“惧”字结。
起手将忠民、信神并提,转到民为神主。先民后神,乃千古不易之论。篇中偏从致力于神处看出成民作用来,故足以破随侯之惑,而起其惧心。至其行文,如流云织锦,天花乱坠,令人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