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王
虐,国人谤王
①
。
召公
告王
曰:“民不堪命矣
②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③
,以告,则杀之
④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⑤
。王喜,告
召公
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⑥
。”
召
公
曰:“是障之也
⑦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⑧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⑨
,民亦如之
⑩
。是故为川者
决之使导
⑪
,为民者宣之使言
⑫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⑬
,瞽献典
⑭
,史献书
⑮
,师箴
⑯
,瞍赋
⑰
,蒙诵
⑱
,百工谏
⑲
,庶人传语
⑳
,近臣尽规
㉑
,亲戚补察
㉒
,瞽、史教诲
㉓
,耆、艾修之
㉔
,而后王斟酌焉
㉕
,是以事行而不悖
㉖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㉗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衣食于是乎生
㉘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
㉙
,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㉚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㉛
?”王弗听,于是国人
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
彘
㉜
。
① 厉王 , 恭王 之曾孙、 夷王 之子 厉王胡 也。谤,诽也。
② 召 公 , 召康公 之后 穆公虎 也,为王卿士。言民不堪暴虐之政令。
③
卫巫
,
卫国
之巫也。监,察也。以巫
有神灵,有谤必知之。
④巫言谤王,王则杀之。
⑤不敢发言,以目相眄而已。
⑥弭,止也。
⑦障,防也。
⑧流者曰川。言川不可防,而口又甚也。
⑨川之溃决,害于人也。
⑩民之败乱,害于上也。
⑪为,治也。导,通也。
⑫宣,犹放也。观民所言,以知其得失。
⑬献诗以风也。列士,上士也。
⑭无目曰瞽。瞽,乐师。典,乐典也。
⑮史,外史也。《周官》,外史掌 三皇 、 五帝 之书。
⑯师,小师也。箴,箴刺王阙,以正得失。
⑰无眸子曰瞍。赋,赋公卿列士所献诗也。
⑱有眸子而无见曰蒙。《周礼》,蒙主弦歌、风诵。诵,谓箴谏之语也。
⑲百工,执技以事上者。谏者执艺事以谏,谓若 匠师庆 谏 鲁庄公 丹楹刻桷者。
⑳庶人卑贱,见时得失不得达,传以语王也。
㉑近臣,谓骖仆之属也。尽规,尽其规以告王也。
㉒补,补过;察,察政也。《传》曰:“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过。”
㉓瞽,乐太师;史,太史也。掌阴阳、天时、礼法之书,以相教诲者。 单 襄公 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㉔耆、艾,师、傅也。修,修理瞽、史之教,以闻于王。
㉕斟,取也。酌,行也。
㉖悖,逆也。
㉗犹,若也。山川所以宣地气而出财用,口亦宣人心而言善败。
㉘广平曰原,下湿曰隰。下平曰衍,有溉曰沃。
㉙民所善者行之,其所败者备之。
㉚阜,厚也。
㉛与,辞也。能几何,言不久也。
㉜流,放也。 彘 , 晋 地,汉为 彘县 ,属 河东 ,今曰 永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