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王 将征 犬戎 ① , 祭公 谋父 谏曰:“不可 ② 。先王耀德不观兵 ③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④ ,观则玩,玩则无震 ⑤ 。是故 周文公 之《颂》曰 ⑥ :‘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⑦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 ⑧ ,允王保之 ⑨ 。’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 ⑩ ,阜其财求 ⑪ 而利其器用 ⑫ ,明利害之乡 ⑬ ,以文修之 ⑭ ,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⑮ 。
① 穆王 , 周康王 之孙、 昭王 之子 穆王满 也。征,正也,上讨下之称。犬 戎 , 西戎 之别名,在荒服。
②祭,畿内之国, 周公 之后,为王卿士。 谋父 ,字也。《传》曰:“ 凡 、 蒋 、 邢 、 茅 、 胙 、 祭 , 周公 之胤也。”
③耀,明也。观,示也。明德,尚道化也。不示兵者,有大罪恶然后致诛,不以小小示威武。
④戢,聚也。威,畏也。时动,谓三时务农,一时讲武,守则有财,征则有威。
⑤玩,黩也。震,惧也。
⑥ 文公 , 周公旦 之谥也。《颂》,《时迈》之诗。 武王 既伐 纣 , 周公 为作此诗,巡守、告祭之乐歌。
⑦载,则也。干,盾也。戈,戟也。櫜,韬也。言天下已定,聚敛其干戈,韬藏其弓矢,示不复用。
⑧懿,美也。肆,陈也。于,於也。时,是也。夏,大也。言
武王
常求美德,故陈其功德
,于是夏而歌之。乐章大者曰夏。
⑨允,信也。信哉, 武王 能保此时夏之美也。
⑩茂,勉也。性,情性也。
⑪阜,大也。大其财求,不障壅也。
⑫器,兵甲也。用,耒耜之属。
⑬示之以好恶。乡,方也。
⑭文,礼法也。
⑮保,守也。滋,益也。
“昔我先世
后稷
①
,以服事
虞
、
夏
②
。及
夏
之衰也,弃稷弗务
③
,我先王
不窋
用失其官
④
,而自窜于
戎
、
翟
之间
⑤
,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
⑥
,修其训典
⑦
,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弈世载德,不忝前人
⑧
。至于
武王
,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⑨
。
商
王
帝辛
,大恶于民
⑩
。庶民弗忍,欣戴
武王
,以致戎于
商牧
⑪
。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⑫
。
①后,君也。稷,官也。父子相继曰世,谓 弃 与 不窋 。
②谓 弃 为 舜后 稷, 不窋 继之于 夏启 也。
③弃,废也。衰,谓 启 子 太康 也,废稷之官,不复务农也。《夏书》序曰“ 太康 失国,昆弟五人须于 洛 汭”是也。
④失稷官也。 不窋 , 弃 之子。 周 之禘祫 文 、 武 ,必先 不窋 ,故通谓之王,《商颂》亦以 契 为玄王。
⑤窜,匿也。 尧 封 弃 于 邰 ,至 不窋 失官,去 夏 而迁于 邠 , 邠 西接 戎 、北近 翟 。
⑥纂,继也。绪,事也。
⑦训,教也。典,法也。
⑧弈,亦前人也。载,成也。忝,辱也。
⑨保,养也。
⑩ 商 , 殷 之本号。 辛 , 纣 名也。大恶,大为民所恶。
⑪戴,奉也。戎,兵也。 牧 , 商 郊 牧野 。
⑫恤,忧也。隐,痛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
①
,邦外侯服
②
,侯、卫宾服
③
,
蛮
、
夷
要服
④
,
戎
、
翟
荒服
⑤
。甸服者祭
⑥
,侯服者祀
⑦
,宾服者享
⑧
,要服者贡
⑨
,荒服者王
⑩
。日祭
⑪
、月祀
⑫
、时享
⑬
、岁贡
⑭
、终王
⑮
,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
⑯
,有不祀则修言
⑰
,有不享则修文
⑱
,有不贡则修名
⑲
,有不王则修德
⑳
,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
㉑
。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
㉒
,告不王
㉓
。于是乎有刑罚之辟
㉔
,有攻伐之兵
㉕
,有征讨之备
㉖
,有威让之令
㉗
,有文告之辞
㉘
。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
㉙
,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①邦内,谓天子畿内千里之地。《商颂》曰:“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王制》曰:“千里之内曰甸。”京邑在其中央,故《夏书》曰“五百里甸服”,则古今同矣。甸,王田也。服,服其职业也。自 商 以前,并畿内为五服。 武王 克 殷 , 周公 致太平,因 禹 所弼除畿内,更制天下为九服。千里之内谓之王畿,王畿之外曰侯服,侯服之外曰甸服。今 谋父 谏 穆王 ,称先王之制,犹以王畿为甸服者。甸,古名,世俗所习也。故 周襄王 谓 晋文公 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是也。《周礼》亦以 蛮 服为要服,足以相况矣。
②邦外,邦畿之外,方五百里之地谓之侯服。侯服,侯圻也,言诸侯之近者岁一来见也。
③此总言之也。侯,侯圻也。卫,卫圻也。言自侯圻至卫圻,其间凡五圻,圻五百里,五五二千五百里,中国之界也。谓之宾服,常以服贡宾见于王。五圻者,侯圻之外曰甸圻,甸圻之外曰男圻,男圻之外曰采圻,采圻之外曰卫圻。《周书·康诰》曰“侯、甸、男、采、卫”是也。凡此服数,诸家之说皆纷错不同,唯 贾君 近之。
④ 蛮 , 蛮 圻也。 夷 , 夷 圻也。《周礼》,卫圻之外曰 蛮 圻,去王城三千五百里,九州之界也。 夷 圻去王城四千里。《周礼》行人职,卫圻之外谓之要服,此言 蛮 、 夷 要服,则 夷 圻朝贡或与 蛮 圻同也。要者,要结好信而服从之。
⑤ 戎 、 翟 ,去 王城 四千五百里至五千里也。四千五百里为镇圻,五千里为蕃圻,在九州之外荒裔之地,与 戎 、 翟 同俗,故谓之荒,荒忽无常之言也。
⑥供日祭也。此采地之君,其见无数。
⑦供月祀也。 尧 、 舜 及 周 ,侯服皆岁见。
⑧供时享也。享,献也。《周礼》,甸圻二岁而见,男圻三岁而见,采圻四岁而见,卫圻五岁而见。其见也,皆
以所贡助祭于庙,《孝经》所谓“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⑨供岁贡也。要服六岁一见。
⑩王,王事天子也。《周礼》,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一见,各以其所贵宝为贽,故《诗》云:“自彼 氐 、 羌 ,莫敢不来王。”
⑪日祭,祭于祖、考,谓上食也。近 汉 亦然。
⑫月祀于曾、高。
⑬时享于二祧。
⑭岁贡于坛、墠。
⑮终,谓垂终
也。朝嗣王及即位而来见。
⑯意,志意也。谓邦甸
之内有违阙不供日祭者,先修志意以自责。畿内近,知王意也。
⑰言,号令也。
⑱文,典法也。
⑲名,谓尊卑职贡之名号。《晋语》曰:“信于名则上下不干。”
⑳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㉑序成,谓上五者次序也,已成而有不至,则有刑诛。
㉒让,谴责也。
㉓谓以文辞告晓之。地远者罪轻也。
㉔刑不祭也。
㉕伐不祀也。
㉖征不享也。
㉗让不贡也。
㉘告不王也。
㉙勤,劳也。
“今自
大毕
、
伯仕
之终也
①
,
犬戎氏
以其职来王
②
,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
③
。’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
④
!吾闻夫
犬戎
树惇
⑤
,能
帅旧德而守终纯固
⑥
,其有以御我矣
⑦
!”
① 大毕 、 伯仕 , 犬戎氏 之二君。终,卒也。
②以其职,谓其嗣子以其贵宝来见王也。
③享,宾服之礼。以责
犬戎
,而示之兵,非也
。
④几,危也。顿,败也。
⑤树,立也。言 犬戎 立性惇朴。
⑥帅,循也。纯,专也。固,一也。言
犬戎氏
循先王之旧德,奉其常职,天性专一,终身不移,不听
穆王
责其享也
。
⑦御,犹距也。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① 。自是荒服者不至 ② 。
①白狼、白鹿, 犬戎 所贡。
② 穆王 责 犬戎 以非礼,暴兵露师,伤威毁信,故荒服者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