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

二十三年,王将铸无射,而为之大林 单穆公 曰:“不可。作重币以绝民资,又铸大钟以鲜其继 。若积聚既丧,又鲜其继,生何以殖 ?且夫钟不过以动声 ,若无射有林,耳不及也 。夫钟声以为耳也,耳所不及,非钟声也 。犹目所不见,不可以为目也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 ;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 。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 ;其察清浊也,不过一人之所胜 。是故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钧,重不过石 。律度量衡于是乎生 ,小大器用于是乎出 ,故圣人慎之。今王作钟也,听之弗及 ,比之不度 ,钟声不可以知和 ,制度不可以出节 ,无益于乐,而鲜民财,将焉用之!

景王 二十三年, 鲁昭 二十年。 贾侍中 云:“无射,钟名,律中无射也。大林,无射之覆也。作无射,而为大林以覆之,其律中林钟也。”或说云:“铸无射,而以林钟之数益之。” 谓:下言“细抑大陵”,又曰“听声越远”,如此则 言无射有覆,近之矣。 唐尚书

②鲜,寡也。寡其继者,用物过度,妨于财也。

③积聚既丧,谓废小钱。生,财也。殖,长也。

④动声,谓合乐以金奏而八音从之。

⑤若无射复有大林以覆之。无射,阳声之细者。林钟,阴声之大者。细抑大陵,故耳不能听及也。

⑥非法钟之声也。

⑦若目之精明,所不能见,亦不可以施目也。耳目所不能及而强之,则有眩惑之失,以生疾也。

⑧六尺为步。 贾君 以半步为武。

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⑩清浊,律吕之变也。黄钟为宫则浊,大吕为角则清也。

⑪胜,举也。

⑫钧,所以钧音之法也。以木长七尺,有弦系之,以为钧法。百二十斤为石。

⑬律,五声阴阳之法也。度,丈尺也。量,斗斛也。衡,称上衡。衡有斤两之数,生于黄钟。黄钟之管容秬黍千二百粒。粒百为铢,是为一龠。龠二为合,合重一两。故曰“律、度、量、衡于是乎生”。

⑭出于钟也。《易》曰:“制器者尚其象。”小,谓锱铢分寸;大,谓斤两丈尺。

⑮耳不及知其清浊也。

⑯不度不中钧石之数。

⑰耳不能听,故不可以知和。

⑱节谓法度量衡之节。

“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夫耳目,心之枢机也 ,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 。聪则言听,明则德昭。听言昭德,则能思虑纯固。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 。上得民心,以殖义方 ,是以作无不济,求无不获,然则能乐。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 ,以为宪令 ,而布诸民,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从之不倦。成事不贰,乐之至也 。口内味而耳内声,声味生气 。气在口为言,在目为明。言以信名 ,明以时动 。名以成政 ,动以殖生 。政成生殖,乐之至也。若视听不和,而有震眩,则味入不精,不精则气佚,气佚则不和 。于是乎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有转易之名,有过慝之度 。出令不信 ,刑政放纷,动不顺时,民无据依,不知所力,各有离心 。上失其民,作则不济,求则不获,其何以能乐?三年之中,而有离民之器二焉 ,国其危哉!”

①枢机,发动也。心有所欲,耳目为之发动。

②习于和正,则不眩惑也。

③歆犹歆歆,喜服也。言德,以言发德教。

④殖,立也。方,道也。

⑤耳闻和声,则口有美言,此感于物也。

⑥宪,法也。

⑦贰,变也。

⑧口内五味,则耳乐五声;耳乐五声,则志气生也。

⑨信,审也。名,号令也。

⑩视明则动,得其时也。

⑪号令所以成政。

⑫殖,长也。动得其时,所以财长生也。

⑬不和,无射、大林也。若听乐而震,视色而眩,则味入不精美。味入不精美,则气放佚,不行于身体也。

⑭慝,恶也。此四者,气佚 之所生也。狂悖眩惑,说 子朝 、宠 宾孟 也。转易过恶,嬖子配适,将杀大臣也。

⑮有转易也。

⑯不知所为尽力也。

⑰二,谓作大钱、铸大钟也。

王弗听。问之 伶州鸠 ,对曰:“臣之守官弗及也 。臣闻之,琴瑟尚宫 ,钟尚羽 ,石尚角 ,匏竹利制 ,大不逾宫,细不过羽。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 。圣人保乐而爱财,财以备器,乐以殖财 。故乐器重者从细 ,轻者从大 。是以金尚羽,石尚角,瓦丝尚宫,匏竹尚议 ,革木一声

①伶,司乐官; 州鸠 ,名也。

②守官,所守之官也。弗及,弗及知也。

③凡乐轻者从大,重者从细,故琴瑟尚宫也。

④钟声大,故尚羽。

⑤石,磬也。轻于钟,故尚角。角,清浊之中。

⑥匏,笙也。竹,箫管也。利制,以声音调利为制,无所尚也。

⑦宫声大,故为主。第,次也。

⑧保,安也。备,具也。殖,长也。古者以乐省土风而纪农事,故曰“乐以殖财”也。

⑨重,谓金石也。从细,尚细声。谓钟尚羽,石尚角也。

⑩轻,瓦丝也。从大,谓瓦丝尚宫也。

⑪议,议从其调利。

⑫革,鼗鼓也。木,柷圉也。一声,无清浊之变。

“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 。声以和乐,律以平声 。金石以动之 ,丝竹以行之 ,诗以道之 ,歌以咏之 ,匏以宣之 ,瓦以赞之 ,革木以节之。物得其常曰乐极 ,极之所集曰声 ,声应相保曰和 ,细大不逾曰平 。如是,而铸之金 ,磨之石 ,系之丝木 ,越之匏竹 ,节之鼓 而行之,以遂八风 。于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 ,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 ,故曰乐正。今细过其主妨于正 ,用物过度妨于财 ,正害财匮妨于乐 。细抑大陵,不容于耳,非和也 。听声越远,非平也 。妨正匮财,声不和平,非宗官之所司也

①和,八音克谐也。平,细大不逾也,故可以平民。乐和即谐,政和则平也。

②声,五声,以成八音而调乐也。 贾侍中 云:“律,黄钟为宫,林钟为徵,大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所以平五声也。”

③钟石所以发动五声。

④弦管所以行之。

⑤道己志也。诵之曰诗 ,《书》曰:“诗言志。”

⑥咏,咏诗也。《书》曰:“歌永言,声依永。”

⑦宣,发扬也。

⑧赞,助也。

⑨物,事也。极,中也。

⑩集,会也。言中和之所会集曰正声。

⑪保,安也。

⑫细大之声不相逾越曰平,今无射有大林,是不平也。

⑬铸金以为钟也。

⑭磨石以为磬也。

⑮系丝木 以为琴瑟也。

⑯越匏竹以为笙管。越,谓为之孔也。《乐记》曰:“朱弦而疏越。”

⑰节其长短小大。

⑱遂,顺也。《传》曰“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也。正西曰兑,为金,为阊阖。西北曰乾,为石,为不周。正北曰坎,为革,为广莫。东北曰艮,为匏,为融风。正东曰震,为竹,为明庶。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正南曰离,为丝,为景风。西南曰坤,为瓦,为凉风。

⑲滞,积也。积阴而发,则夏有霜雹。散阳,阳不藏,冬无冰、李梅实之类。

⑳罢,劳也。

㉑细,谓无射也。主,正也。言无射有大林,是作细而大过其律,妨于正声。

㉒过度,用金多也。

㉓乐从和,今正害财匮,故妨于乐。

㉔细,无射也。大,大林也。言大声陵之,细声抑而不闻。不容于耳,耳不能容别也。

㉕越,迂也。言无射之声为大林所陵,听之微细迂远,非平也。

㉖宗官,宗伯,乐官属焉。

“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于是乎道之以中德,咏之以中音 ,德音不愆,以合神人 ,神是以宁,民是以听 。若夫匮财用,罢民力,以逞淫心 ,听之不和,比之不度,无益于教,而离民怒神,非臣之所闻也。”

①乐以殖财也。

②中德,中庸之德舞 也。中音,中和之音也。

③合神人,谓祭祀享宴也。

④听,从也。

⑤逞,快也。

王不听,卒铸大钟 。二十四年,钟成,伶人告和 。王谓 伶州鸠 曰:“钟果和矣。”对曰:“未可知也 。”王曰:“何故?”对曰:“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 。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 。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心成城 ,众口铄金 。’今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 ,惧一之废也 。”王曰:“尔老耄矣!何知 ?”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

①财匮故民离,乐不和故神怒也。

②伶人,乐人也。 景王 二十四年, 鲁昭 二十一年。

州鸠 以为钟实不和,伶人媚王,谓之和耳,故曰“未可知也”。

④言声音之道与政通也。

⑤乱世之音怨以怒,故曰“不知其和也”。

⑥曹,群也。

⑦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

⑧铄,消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消之也。

⑨害金,害民之金,谓钱、钟也。

⑩二金之中,其一必废。

⑪八十曰耄。耄,昏惑也。

⑫崩而言钟不和者,明乐人之谀。 OOSzCG7AzwjnESCpG0p44VgS0ts/6fvEGz8k5dtD9ma/Ba+VAyaRXAwYgkQj/2sx



7. 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鸠

王将铸无射 ,问律于 伶州鸠 。对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 。古之 神瞽 考中声而量之以制 ,度律均钟,百官轨仪 ,纪之以三 ,平之以六 ,成于十二 ,天之道也 。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曰黄钟 ,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 。由是第之 :二曰太蔟 ,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 。三曰姑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 。四曰蕤宾,所以安靖神人,献酬交酢也 。五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 。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 。为之六间,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 。元间大吕,助宣物也 。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三间中吕,宣中气也 。四间林钟,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肃纯恪也 。五间南吕,赞阳秀也 。六间应钟,均利器用,俾应复也

①王, 景王 也。

②律,钟律也。

③律,谓六律、六吕也。阳为律,阴为吕。六律: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也。六吕:林钟、中吕、夹钟、大吕、应钟、南吕也。均者,均钟木,长七尺,有弦系之以均钟者,度钟大小清浊也。 大予乐官有之。

神瞽 ,古乐正,知天道者也,死而为乐祖,祭于瞽宗,谓之 神瞽 。考,合也。谓合中和之声而量度之,以制乐者。

⑤均,平也。轨,道也。仪,法也。度律,度律吕之长短,以平其钟、和其声,以立百事之道法也,故曰“律、度、量、衡于是乎生”。

⑥三,天、地、人也。古者纪声合乐以舞天神、地祇、人鬼,故能人神以和。

⑦平之以六律也。上章曰:“律以平声。”

⑧十二,律吕也。阴阳相扶助,律取妻,吕生子,上下相生之数备也。

⑨天之大数不过十二。

⑩十一月曰黄钟,《乾》初九也。六者,天地之中。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天有六母 ,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毕矣,而六为中。故六律、六吕而成天道。黄钟初九,六律之首,故以六律正色为黄钟之名,重元正始之义也。黄钟,阳之变也。管长九寸,径三分,围九分,律长九寸,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为宫。法云:九寸之一得林钟初六,六吕之首,阴之变。管长六寸。六月之律,《坤》之始也。 故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是以初九为黄钟。黄,中之色也;钟之言阳气钟聚于下也。

⑪宣,遍也。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九德,九功之德,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也。十一月阳伏于下,物始萌,于五声为宫,含元处中,所以遍养六气、九德之本。

⑫由,从也。第,次也,次奇月也。

⑬正月曰太蔟,《乾》九二也。管长八寸。法云:九分之八。太蔟,言阳气,太蔟达于上也。

⑭赞,佐也。贾、唐云:“太蔟正声为商,故为金奏,所以佐阳发、出滞伏也。”《明堂月令》曰:正月,“蛰虫始震”。

⑮三月曰姑洗,《乾》九三也。管长七寸一分,律长七寸九分寸之一。姑,洁也。洗,濯也。考,合也。言阳气养生,洗濯枯秽 ,改柯易叶也。于正声为角。是月,百物修洁,故用之宗庙,合致神人,用之享宴 ,可以纳宾也。

⑯五月曰蕤宾,《乾》九四也。管长六寸三分,律长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蕤,委蕤,柔貌也。言阴气为主,委蕤于下,阳气盛长于上,有似于宾主,故可用之宗庙、宾客,以安静神人,行酬酢也。酬,劝也。酢,报也。

⑰七月曰夷则,《乾》九五也。管长五寸六分,律长五寸七百二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一。夷,平也。则,法也。言万物既成,可法则也,故可以咏歌九功之则,成民之志,使无疑贰也。

⑱九月曰无射,《乾》上九也。管长四寸九分,律长四寸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寸之六千五百二十四。宣,遍也。轨,道也。仪,法也。九月阳气收藏,万物无射见者,故可以遍布前哲之令德,示民道法也。

⑲六间,六吕在阳律之间。沉,滞也。黜,去也。越,扬也。吕,阴律,所以侣间阳律,成其功,发扬滞伏之气,而去散越者也。伏则不宣,散则不和。阴阳序次,风雨时至,所以生物也。

⑳十二月曰大吕,《坤》六四也。管长八寸八分。法云:三分之二,四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五十二,倍之,为八寸分寸之一百四。下生律,元一也。阴系于阳,以黄钟为主,故曰元间。以阳为首,不名其初,臣归功于上之义也。大吕助阳宣散物也。天气始于黄钟,萌而赤;地受之于大吕,牙而白,成黄钟之功也。

㉑二月曰夹钟,《坤》六五也。管长七寸四分,律长三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一千六百三十二,倍之,为七寸分寸之一千七十五。隙,间也。夹钟助阳,钟聚曲细 也。四隙,四时之间气微细者。春为阳中,万物始生,四时之微气皆始于春。春发而出之,三时奉而成之。故夹钟出四时之微气也。

㉒四月曰中吕,《坤》上六也。管长六寸六分,律长三寸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六千四百八十七,倍之,为六寸分寸之万二千九百七十四。阳气起于中,至四月宣散于外,纯乾用事,阴闭藏于内,所以助阳成功也,故曰正月。正月,正阳之月也。

㉓六月曰林钟,《坤》初六也。管长六寸,律长六寸。林,众也。言万物众盛也。钟,聚也。于正声为徵。展,审也。俾,使也。肃,速也。纯,大也。恪,敬也。言时务和审,百事无有伪诈,使之莫不任其职,事速,其功大,敬其职也。

㉔八月曰南吕,《坤》六二也。管长五寸三分,律长五寸三分寸之一。荣而不实曰秀。南,任也。阴任阳事,助成万物也。赞,佐也。

㉕十月曰应钟,《坤》六三也。管长四寸七分,律长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言阴应阳用事,万物钟聚,百嘉具备,时务均利,百官器用、程度庶品使皆应其礼,复其常也。《月令》:“孟冬,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程度,无或诈伪 ,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

“律吕不易,无奸物也 。细钧有钟无镈,昭其大也 。大钧有镈无钟 ,甚大无镈,鸣其细也 。大昭小鸣,和之道也 。和平则久 ,久固则纯 ,纯明则终 ,终复则乐 ,所以成政也 ,故先王贵之 。”

①律吕不变易其常,各顺其时,则神无奸行,物无害生。

②细,细声,谓角、徵、羽也。钧,调也。钟,大钟。镈,小钟也。昭,明也。有钟无镈,为两细,不相和,故以钟为之节。节 明其大者,以大平细。

③大,谓宫商也。举宫商而但有镈无钟,谓两大不相和,故去钟而用镈,以小平大。

④甚大,谓同尚大声也,则又去镈独鸣其细。细,谓丝、竹、革、木。

⑤大声昭、小声鸣,和平之道。

⑥久,可久乐也。

⑦固,安也。可久则安,安则纯也。 孔子 曰:“从之,纯如也。”

⑧终,成也。《书》曰:“箫韶九成。”

⑨终复,终则复奏,故乐。

⑩言政象乐也。

⑪贵其和平,可以移风易俗。

王曰:“七律者何 ?”对曰:“昔 武王 ,岁在鹑火 ,月在天驷 ,日在析木之津 ,辰在斗柄 ,星在天鼋 。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 颛顼 之所建也, 帝喾 受之 。我 姬氏 出自天鼋 ,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 ,则我皇妣 大姜 之侄 之后, 逄公 之所冯神也 。岁之所在,则我 有周 之分野也 。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 。我太祖 后稷 之所经纬也 ,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自鹑及驷七列也 。南北之揆七同也 ,凡神人以数合之,以声昭之 。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 。故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于是乎有七律

有七音,王问七音之律,意谓七律为音器,用黄钟为宫,大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也。

②岁,岁星也。鹑火,次名, 分野也。从柳九度至张十七度为鹑火。谓 武王 始发师东行,时 之十一月二十八日戊子,于 为十月。是时岁星在张十三度。张,鹑火也。

③天驷,房星也。谓戊子日,月宿房五度。

④津,天汉也。析木,次名,从尾十度至斗十一度为析木,其间为汉津。谓戊子日,宿箕七度。

⑤辰,日月之会。斗柄,斗 前也。谓戊子后三日,得 正月辛卯朔,于 为十二月, 为十一月。是日,月合辰斗前一度。

⑥星,辰星也。天鼋,次名,一曰玄枵。从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天鼋。谓 正月辛卯朔。二日壬辰,辰星始见。三日癸巳, 武王 发行。二十八日戊午度 孟津 ,距戊子三十一日。二十九日己未晦,冬至,辰星在须女,伏天鼋之首。

⑦星,辰星。辰星在须女,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故皆在北维。北维,北方水位也。

⑧建,立也。 颛顼 帝喾 所代也。 帝喾 ,周之先祖, 后稷 所出也。《礼·祭法》曰:“ 人禘 而郊 。” 颛顼 ,水德之王,立于北方。 帝喾 ,木德,故受之于水。今 亦木德,当受 之水,犹 帝喾 之受 颛顼 也。

姬氏 姓。天鼋,即玄枵,齐之分野也。周之皇妣 王季 之母 太姜 者, 逢伯陵 之后, 女也,故言出于天鼋。《传》曰:“ 有逢伯陵 因之, 蒲姑氏 因之,而后 太公 因之。”又曰:“有星出于须女, 姜氏 任氏 实守其祀。”

⑩从斗一度至十一度,分属析木,日辰所在也。建星在牵牛间,谓从辰星所在,须女、天鼋之首,至析木之分,历建星及牵牛,皆水宿。言得水类也。

⑪皇,君也。生曰母,死曰妣。 大姜 大王 之妃, 王季 之母, 女也。女子谓昆弟之子,男女皆曰侄。 伯陵 大姜 之祖 有逄伯陵 也。 逄公 伯陵 之后, 大姜 之侄, 之诸侯,封于 地。 地属天鼋,故祀天鼋,死而配食,为其神主,故云冯。冯,依也。言天鼋乃皇妣家之所冯依,非但合于水木相承而已,又我实出于水家。 道起于 大王 ,故本于 大姜

⑫岁星在鹑火。鹑火, 分野也。岁星所在,利以伐人。

⑬辰马,谓房、心星也。心星,所在大辰之次为天驷。驷,马也,故曰辰马。言月在房,合于农祥也。祥,犹象也。房星晨正,而农事起,故谓之农祥。

⑭稷播百谷,故农祥, 后稷 之所经纬也。《晋语》曰:“辰以成善, 后稷 是相。”

⑮王, 武王 也。五位,岁、月、日、星、辰也。三所, 逄公 所冯神,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⑯鹑,鹑火之分,张十三度。驷,天驷。房五度,岁月之所在。从张至房七列,合七宿,谓张、翼、轸、角、亢、氐、房之位。

⑰七同,合七律也。揆,度也。岁在鹑火午,辰星在天鼋子。鹑火,周分野。天鼋及辰水星, 所出。自午至子,其度七同也。

⑱凡,凡合神人之乐也。以数合之,谓取其七也。以声昭之,用律调音也。

⑲同,谓神人相应。

⑳七同其数,谓七列、七同、七律也。律和其声,律有阴阳正变之声。

“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未毕而雨 。以夷则之,上宫毕之 ,当辰。辰在戌上,故长 则之上宫,名之曰羽 ,所以藩屏民则也 。王以黄钟之下宫,布戎于 之野 ,故谓之厉,所以厉六师也 。以太蔟之下宫,布令于 ,昭显 德,底 之多罪 ,故谓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 。反及 嬴内 ,以无射之上宫,布宪施舍于百姓 ,故谓之 乱,所以优柔容民也 。”

①二月, 二月四日癸亥,至 牧野 之日夜陈师,陈师未毕而雨。雨,天地神人叶同之应也。

②夷,平;则,法也。夷则,所以平民无贰也。上宫,以夷则为宫声。夷则,上宫也,故以毕陈。《周礼》:“太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一曰阳气在上,故曰上宫。

③长,谓先用之也。辰,时也。辰,日月之会,斗柄也。当初陈之时, 二月,昏斗建丑,而斗柄在戌,上下临其时,名其乐为羽,羽翼其众也。

④屏,蔽也。羽之义,以其能藩蔽民,使中法则也。

⑤布戎,陈兵也,谓夜陈之。晨旦,甲子昧爽,左杖黄钺,右秉白旄时也。黄钟所以宣养气德,使皆自勉,尚桓桓也。黄钟在下,故曰下宫。

⑥名此乐为厉者,所以厉六军之众也。

都也。 文王 也。底,致也。既杀 之都,发号施令,以昭明 文王 之德,致纣之多罪。太蔟所以赞阳出滞,盖谓释 箕子 之囚,散 鹿台 之财,发 巨桥 之粟也。太蔟在下,故曰下宫。

⑧三王, 大王 王季 文王 也。

嬴内 ,地名。宪,法也。施,施惠;舍,舍罪也。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无射在上,故曰上宫。

⑩乱,治也。柔,安也。 OOSzCG7AzwjnESCpG0p44VgS0ts/6fvEGz8k5dtD9ma/Ba+VAyaRXAwYgkQj/2s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