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
既定
襄王
于
郏
①
,王劳之以地
②
,辞
③
,请隧焉
④
。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
⑤
,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
⑥
,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⑦
。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
⑧
,使各有宁宇
⑨
,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
⑩
,先王岂有赖焉
⑪
。内官不过九御
⑫
,外官不过九品
⑬
,足以供给神祇而已
⑭
,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
⑮
?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
⑯
,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⑰
?今天降祸灾于
周室
,余一人仅亦守府
⑱
,又不佞以勤叔父
⑲
,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
⑳
,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
㉑
?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㉒
。’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
㉓
,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
㉔
,余一人其流辟
于裔土,何辞之与有
㉕
?若由是
姬
姓也
㉖
,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
㉗
。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
㉘
,余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
㉙
,其若先王与百姓何
㉚
?何政令之为也
㉛
?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
㉜
,余安能知之
㉝
?”
文公
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① 郏 , 洛邑王城 之地也。
②王以其勤劳,赏之以地,谓 阳樊 、 温 、 原 、 攒茅 之田。
③辞,不受也。
④ 贾侍中 云:“隧,王之葬礼,阙地通路曰隧。” 昭 谓:隧,六隧也。《周礼》,天子远郊之内有六乡,则六军之事也;外有六隧,掌供王之贡赋。唯天子有隧,诸侯则无。
⑤规,规画而有之。
⑥以其职贡供王祭也。上帝,天神 五帝 也。山川,五岳河海也。百神,丘陵坟衍之神也。
⑦百姓,百官有世功者。用,财用也。庭,直也。虞,度也。不直,犹不道也。不度,不億度而至之患。
⑧其余,甸服之外地也。均,平也。《周礼》,公之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⑨宁,安;宇,居也。
⑩顺,顺天地尊卑之义也,若相侵犯,则有灾害。
⑪赖,利也。言无所利,皆均分诸侯。
⑫九御,九嫔。
⑬九品,九卿。《周礼》:“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⑭言嫔与卿主祭祀也。《鲁语》曰:“自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
⑮厌,足也。耳目,声色;心腹,嗜欲也。
⑯采章,采色文章也,死之服,谓六隧之民引王柩辂。
⑰轻重布之,贵贱各有等也。王何异之有,言
帝王皆然也。
⑱仅,犹劣也。府,先王之府藏。
⑲勤,劳也。天子称九州之长同姓曰叔父。
⑳班,分也。大物,谓隧也。
㉑应,犹受憎恶也。言 晋 文虽当私赏,犹非我一人。
㉒玉,佩玉,所以节行步也。君臣尊卑,迟速有节,言服其服器行其礼,以言 晋侯 尚在臣位,不宜有隧也。
㉓光,广也。裕,宽也。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创,造也。庸,用也。谓为天子造创制度,自显用于天下。
㉔缩,引也。备物,隧之属。
㉕流,放也。言将放辟于荒裔,何复陈辞之有。
㉖谓 文公 未更姓而王。
㉗言 文公 若尚在公侯之位,将成霸业以兴王室,复先王之职,则六隧未可改也。
㉘茂,勉也。言有天下则隧自至也。
㉙章,表也,所以表明天子与诸侯异物也。
㉚言无以奉先王镇抚百姓。
㉛何以复临百姓而为政令乎?
㉜自制以为隧也。
㉝所不敢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