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汀·赫尔曼(Christine Herman),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化学系博士生。
多年来,氦以其特异的性能在科学发现中扮演着各种主要和次要的角色。赫尔曼在此向我们解释了氦是因何而如此酷炫的。
小时候,我曾经是星星眼望着 氦 的孩子们中的一员,因为它既能把五颜六色的气球送上天空,又能让我用尖细的嗓音说话。成为化学工作者以后,我了解到,科学家们还会因为成千上万的别的理由迷上这种无色无味的第2号元素。 氦 是一种冷酷的元素,一点儿都没错。
氦 有着所有元素中最低的熔点和沸点,而且在2 K以下, 氦 会转化为超流体,黏度消失,同时获得极高的导热能力。这些性质使得 氦 具有绝佳的制冷能力,使其成为冷却超导磁体的理想制冷剂。物理学家、外科医生和核工程师也同样都要利用 氦 的制冷能力依靠液 氦 来工作:进行原子对撞实验、核磁共振成像,以及将核反应堆降到足够低的温度。
氦 是由天文学家皮埃尔·让森(Jules Janssen)和诺曼·洛克耶(Norman Lockyer)在1868年发现的,两人都从太阳光谱中独立观察到了 氦 的特征黄光谱线。洛克耶(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编辑)用希腊语里的太阳“Helios”命名了这种元素。 氦 第一次被分离出来则要到1895年了——苏格兰化学家威廉·拉姆齐(William Ramsay)爵士在用矿物酸处理钇铀矿,并除去了所有氮气和氧气之后,终于发现了和30年前从太阳光谱中观测到的同一条谱线。就在同一年,瑞典化学家皮·特奥多尔·克利夫(Per Teodor Cleve)和尼尔斯·朗勒特(Nils Langlet)也各自独立地分离出了 氦 ,并确定了其相对原子质量。
虽然 氦 是全宇宙丰度第二的元素(仅次于氢),但因为它不会被地球的重力束缚,在大气层中的体积含量仅为0.0005%。相对地,在天王星的大气层中, 氦 气的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26%,这已经很接近我们所在的银河的组成了。作为放射性重元素的自然衰变副产物,α粒子(He 2+ )会在天然气田中富集;采集获得的天然气中最多会含有体积含量为7%的 氦 ,供应商会用分馏法将其分离出来然后再销售。
除了辅助物理、医药和核能方面的应用以外,
氦
在工业、研究和日常生活中还有着各种各样的用处:弧焊工用它作为惰性保护气体,火箭科学家用它来为燃料增压,而深海潜水员用它和氧气混合来避免在长时间潜水中陷入氮醉。科学家们研究着
氦
在各种形态下的超流体中表现出的量子力学现象;而由于放射性衰变会产生
氦
原子核,古生物学家能凭借测量岩石中的
氦
与铀钍的比值来为其断代。
氦
氖激光被广泛应用在需要可见光波长上的相干光的场合。实际上,1978年第一张商业化的光盘存储介质,读取信息时使用的就是
氦
氖激光。最近,科学家们还展示了如何使用
氦
离子束来构造纳米级电子元件和光学元件以及对其成像
。
氦
是一种惰性气体,难以与其他元素进行化合,但这并不能阻挡化学家们探索的脚步。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就在努力试图通过氚
的β衰变制取HeF
2
,但到现在尚未获得成功。然而合成化学家在这个方向上已经迈出了一步:他们制成的富勒烯(碳构成的笼状分子)能够以非共价方式将
氦
原子包裹在其中心
。
氦
还能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准分子——这是一种寿命短暂的二聚或异二聚分子。在高压和电流刺激下,碘、钨或硫等元素能与
氦
构成准分子。这类物质经常用于产生激光,来处理半导体以及进行眼科手术。
在最近的新闻中,
氦
的反物质表亲——反
氦
,站在了聚光灯下:这是人类所观测到的最大的反物质原子
。金离子构成的粒子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互相撞击,溅射出数万亿粒子,其中就有此前从未被观测到过的反
氦
粒子。有趣的是,刚好在此一个世纪之前的1911年
,卢瑟福以α粒子束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恰恰是这次实验的反过程。
从提供惰性气氛和将系统冷却到极低的温度,到推进量子模型和医学上的应用, 氦 在科学发现上扮演的缤纷多彩的角色,使我想要高呼:无论比喻上还是现实中, 氦 都是最(冷)酷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