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反向家庭教学法

最近几年,很多校长、教师都在考虑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其中最突出的是“家校合作”。有人认为这是教育的革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家庭和谐;也有人认为这无疑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分配给了家长,徒增了家长的焦虑与负担。

对于这个问题,来自翠微小学的于千老师有着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家校合作是件好事情,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完成教师要求的作业,而是创设了一种亲子共学的环境。”我非常赞同于千老师的这个观点,并相信她肯定拥有这种实践经验,于是走访了她。

幸运的是,于千老师刚刚上完了一节二年级的兴趣课——“北京历史文化”。面对这个严肃的课程,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对六七岁的孩子开讲。于千老师说课堂上会利用多媒体,给孩子们放一些影片片断或经典图片,但这只是这堂课很小的一部分,这堂课是立体的、延展的,能延展到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每一对父母。

我感觉有些夸张,忙问她是怎么做到的。于千老师笑道:“我的秘诀其实很简单,首先在我第一天接触学生时,就给了他们一个新鲜的定位——‘我是小家教’——不是家长扮演家教,而是孩子扮演家长的家教。”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里,教师与学生是非常明确的两种职业:教师的天职是教授学生,学生的使命就是学习。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封闭而单向的流程,循环往复。教师一心一意,然而却难以突破自我;学生唯命是从,却无法开阔视野。此后,有人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念,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里,学生要获得进步,教师的知识同样也要有所增长。这个观点其实可以认为是学生地位的提高,因为在这个观点下,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者与受益者。实际上,教学相长的最大受益者还是教师。

于千老师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她看到了让学生获得进步的捷径。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是从小学开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学习与游戏不一样,它不能带来成就感与满足感。而学习优异的孩子们也不过拿到成绩单之后获得短暂的快感。于千老师认为“学以致用”就可以解决这个大难题。让孩子做父母的“小家教”,就是这种理念的一种实践。

2019年她在学校开设了“北京历史文化”兴趣课程,很多学生一听是她上课都踊跃报名参加。她在第一堂课就告诉她的学生们:“你们不是单一的角色,或者说你们不仅是学生。”学生一听,感到好奇。于千老师说:“你们既是学生,也是教师。”

这句富含哲理的话听得学生们热血沸腾,因为没有人这么说过。她告诉学生们:我可以教给你们,你们也可以教给父母,因为你们知道的,父母未必会知道。下面有些学生表示怀疑,于千老师说:“不信我们就试一试。”她让孩子们回家去问父母两个问题,如果答出来了,就表扬父母,如果没有答出来,就耐心地把答案告诉他们。这两个问题是:北京的历史有多少年?北京最初的名字是什么?

下次上课时,孩子们非常高兴地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得意,因为绝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这两个答案,事实上只有一名家长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孩子们在做“小家教”的过程中,真正产生了成就感、价值感与满足感,这就是学习的乐趣。

就在刚上完的这堂课上,于千老师让孩子们回家与父母分享一种北京小吃,然后由父母给他们讲讲小吃的来历与配方。如果不知道,下节课讲完了,再向父母“传授”新知识。

可以说,我提出的育儿八字箴言——“ 少教多问,少做多看 ”,也是受了于老师的这个“反向家庭教学法”的启发。

在辅导数学作业时,家长们的焦虑是最高级别的。一次,我受邀做客中央电视台《生活圈》节目,阿丘老师跟我分享了一位母亲因为辅导数学作业而突发脑溢血的案例。我在分享观点时,先让父母学会平复情绪,但我更加强调了一种思路——不要急着把自己的观点传授给孩子,而要先问孩子:“老师是怎么讲?”然后再追问:“你有没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路?”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 倾听,倾听,再倾听

很多家长不愿意在这里“浪费”时间,他们觉得孩子根本讲不清楚,说不明白。事实上,这恰恰是学习的过程、教育的过程。当孩子可以说明白时,自然也就想清楚了。反向教学法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是家庭辅导的好方法。 f8DsBbZVy3yhUS5oAnH0H9eg9tLoQJp0xrmrrqQvgGUZ6/q68zavVFe3xo6aBi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