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我一直和我的学生说:读一本书就像交一个朋友,从开始选择,到形影不离,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当然,这之前还要搞明白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从蒙昧之初就是一种群居的动物:习惯了一起打猎,一起生活,并延续至今。从心理学角度看,归属感是一种基本需要,尤其在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我们急需找一些我们自认为是同类的人,仿佛只有把他们当作朋友,我们的内心才可以获得平静。其实,朋友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明白自己的需要,明白自己的目标,并知道谁可以真正助自己一臂之力。书也一样,当你发现自己要完成一件事情,想达到一个目标,而凭自己的思考能力无法承担时,你就求助于“书”。

谈了这么多,就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选书就是选你所需。

打个比方,一个数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语文考试却一塌糊涂的学生,你要送给他什么书呢?

再如,你半年后准备参加全国司法考试,我送给你一套精装的《养猪之道》,你会乐意接受吗?也许你偶尔对养猪感兴趣,但紧迫的时间也会让你放弃对养猪的憧憬。

选书不是因你的兴趣而定的,而是因你的需求而定的。这个问题对于成年人比较好理解,但对于儿童就有些困难了。儿童的目的性不强,所以在选书时也不清楚什么书是自己所需要的,或者说什么书才真正适合自己。往往看到了华美的封面,或者一些夸张的词语,就买下了一本对他来说价值不大的书(当然,我们很多成年人也会犯这样的糊涂)。在这里,我负责地推荐三类书,作为父母指导孩子选书的参考。

绘本。 我最早接触的绘本作品出自中国台湾作家畿米,他让我们成年人像孩子一样捧起了图画书——我们被它精美的画面吸引,也被隽永清新且富含哲理的文字迷倒。对于大人而言,绘本的作用在于减压与洗涤心灵。对于幼儿而言,绘本在减轻了文字阅读压力的同时,用大幅图片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生活情趣和审美水平,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与想象空间。

精编中外名著。 市面上的儿童书籍成千上万,是不是每一本书看后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呢?当然不是,比起一些靠商业炒作起来的儿童文学作品,经典文学名著和早期作家的作品显然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事实上,这些年轻作家的写作经验也是从前辈那里吸收借鉴过来的,不如让孩子一步到位,直接欣赏原汁原味的大师作品。我记得在我的儿童时代,我就直接去读《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封神演义》。原著太长,可以选择连环画或简化版。读名著并不是为了写名著,而是为了体会大师的语感和韵味。

让小学生去模仿作家的文笔简直是天方夜谭。作家之所以能写出让人称道的文章,甚至将每个辞藻运用得恰如其分,是因为他背后丰富的个人经历。记得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有个小学生看完之后,开始仿写:我们学校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柳树,另一棵还是柳树。语文老师看完大跌眼镜,不知如何评判。所以,在带着孩子阅读时,要回到那个时代的环境中去,这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

其一:思想,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其二:情感,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心情是怎样的?

其三:视角,作者为谁写的这篇文章?

其四:构思,作者是如何安排文字的?

这四个问题就像横纵坐标一样,帮助孩子理解作者与时代。回答这些问题并不能直接提高儿童的写作水平,却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水平。很多教师认为写作的重点是修饰词句,而忽略了写作的灵魂——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这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红楼梦》中第一章有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把“人情世故”弄明白,才是做学问、做文章的基础。如何练就人情,除了经历,恐怕就只剩下读书这条捷径了。

少儿百科。 我记得我刚开始认字时,书柜里就码着整整一排《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直到现在还在看,估计将来也会看。它是典型的工具书,有问必答,满足了我幼小的好奇心。它既是父母回答孩子提问的参考,也是儿童自学的第一套教材。通过百科书,从小培养孩子主动求学的习惯,这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选书就像选朋友。当你想选某人做朋友时,你要做什么?了解他!要从整体上审视一下这个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检验一下自己的选择。比如,这个人对家人如何,是否打骂父母,是否有黑社会经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们纵使再投缘,也不能和这种人打交道。书也一样,刚接触书,可能也会先关注外表,进而关注目录、序言。目录与序言最能看出作者的水平,当然也可以看清楚这本书是不是能提供你想要的内容。

读书就像处朋友。在选择、相识之后,就到了维持阶段,所谓维持就是维护与支持。读懂一个人、读懂一本书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了解。读书就是理解书,理解思想、情感、视角与构思。这点可以参考我的一篇文章——《阅读的诀窍》。

读书就像处朋友。选择、相识、维持之后,就是升华阶段——这也是处朋友的最高阶段,即友谊的形成阶段。由于长时间的磨合、理解与包容,朋友之间已经到了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的境界。并非所有的人都是你的朋友,你也不是会与所有的朋友都产生友谊。如今,有一个时髦的词叫“死党”,指的是两个人或几个人已经“铁”到无话可说。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有几本书真是让你爱不释手,百读不厌,甚至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了。克林顿就说过:他一生中有两本书经常翻阅,甚至是天天在看,一本是《圣经》,一本是《沉思录》。可以说这两本书就是克林顿的“死党”,在很多关键时刻为他“出谋划策”“拔刀相助”。我非常喜欢的作家是余秋雨,他在旅途中总会带着一位朋友——《金刚经》。闲暇之余,他总会品读两段,就像和老友在叙旧,别有一番情韵。

捧书怀旧,温故知新。相信这样陪伴你一生的书,一定是本好书,一个好朋友。 Xl+1bByEcA8aFB+t9oHw/zLMIFSrq5bY+AEGzduaokEMO0JQwndnUKlklRSJHX4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