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当头。街上一片静悄悄,火车和长途汽车已停运,商场超市关门,我前往海法的计划只能搁浅。因为,今天是安息日。
离开了耶路撒冷,才发现安息日对世俗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安息日里,一切都休息了,仍在运营的公共交通只有私营面包车。人们全都待在家里吗?倒也不尽然。到海边一看,人山人海,仿佛半个城的人都聚集在这里了。父母带着孩子坐在海滩凉椅上喝着冰汽水,年轻的情侣在沙滩上打板球,现场小型音乐会震动着耳膜,免费观光电梯总是挤满游人。海滩大道上有自行车自动出租点,在屏幕上选择时间,刷一下信用卡,就可以自行取走一辆山地车,一天的租费是14谢克尔,约22元人民币。这样的出租点很常见,去任意一个出租点都可以还车。
我在海滩徘徊了半天,只见太阳头也不回,落下了海平线,徒留一片火红晚霞。
走在海边大道上吹着风,见一纹身小摊。海报上画着各式纹身图案,仔细一看,还有中文。可怎么有些汉字上下左右颠倒了呢。
安息日,半个城的人都聚集在海边了。
“颠倒了吗?”听我这么一说,年轻的犹太老板探出头,对着海报左看右看。“没事儿,反正犹太人也看不懂。”老板打着哈哈,挥了挥手臂。
夜幕降临,安息日结束了。火车和公交恢复运营,街角的小超市不知何时悄悄开了铺。我在超市里搜寻食材,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发现切片冷冻火腿肉价格让人惊喜,还能买一送一。再买上一袋切片面包,利用阿龙家的厨房自制火腿三明治。瞧这食材分量,足够吃上好几顿。
身处物价堪比欧洲的地方,背包客总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即使是物价昂贵的国家,也总有相对廉价的食物。若不是仔细计算了账本,我不会相信自己在以色列日均花费只有10美金。这可是一个乘坐最便宜的公交车也要一美金车费的国家啊。
欲望是个有趣的家伙,心里那杆秤决定了旅行花费与物价并非百分百对应。在物价高的地方,看什么都觉得贵,同样的商品,价格高出中国数倍,消费欲望自然大减,可花可不花的钱几乎全省了下来。而在物价偏低的地方则正好相反,便宜得让人不好意思不花这钱,再说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这可不是自家门口。而白花花的银子就是这么一点一点花出去的,积少成多,水涨船高。结果,去物价低的地方未必省钱,去物价高的地方未必大把花钱。若不是以色列物价高,我又怎会在这里做起沙发客呢。我还是更喜欢住旅馆的。
背包客常用的低预算旅行方法无非搭车和做沙发客,这些我仅偶尔为之。我在旅行中九成以上时间是纯自助:住背包客栈,吃当地小饭馆,坐公共交通。我不愿意打扰别人,不喜欢占人便宜,更不习惯平白无故受人恩惠。我喜欢,自己付钱,根据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价位,清清爽爽自助旅行。
舒适的城际高速列车贯穿以色列,车厢看起来像是国内的高铁,配上大大的车窗和成片的田园风光,这俨然成了观景列车。我开始满心好奇,想看看列车通到的最北边是什么模样。一路坐到北部底站,那里只有大片荒芜的土地和持枪的以色列士兵。我这才想起原定目的地,往回坐到海法。
海法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巴哈伊教的中心。作为世界遗产的巴哈伊阶梯花园从迦密山坡开始,设计精巧的花园一层一层顺势而下,众星捧月般围绕着山腰的巴孛灵殿,再一路延伸到山底连通大道,直达地中海。从山上向下望去,阶梯花园犹如空中花园,连接着海法港湾,堪称奇观。
放下对海法的眷念,回到内坦亚向阿龙告别,搭上奔向耶路撒冷的大巴。穆斯林斋月的晚上,大马士革门前是一浪接一浪的人潮,夜市和小吃摊摆得满满,舞台演出轮番上演,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得马路水泄不通,车辆寸步难行,这是巴勒斯坦人的盛宴。灯红酒绿的酒吧街和购物中心则是另一番面孔,犹太人照常过着日子,逛街泡吧,在街头听完犹太老伯的萨克斯秀,坐着有轨电车回家。平平淡淡的生活,在圣地耶路撒冷也不例外。
半个月时光一晃而过,签证上几个不显眼的数字驱赶我快马加鞭奔向南部埃拉特口岸,与红海海滩边的丰乳肥臀匆匆打了个照面,轻轻地来,轻轻地走。老朋友埃及,正在口岸另一边等着我呢。